中国近代屈辱之源!乾隆为何明知西方崛起,却偏要焊死国门?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2 18:11 1

摘要:进入近代以后,西方列强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得中国卷入西方资本主义市场之中,本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瞬间被排挤放到边缘地带。

进入近代以后,西方列强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得中国卷入西方资本主义市场之中,本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瞬间被排挤放到边缘地带。

开始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很快,西方列强正在进行着工业革命,需要大量的生产原料,看到中国比较落后,还地大物博,随即展开了对中国掠夺的想法。

其实,早在乾隆时期,他就已经看到了西方科技的发达,了解到西方国家正在进行着工业生产,时刻的关注着他们在海上掠夺的行为。

那乾隆为何不仅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呢?他又是如何得知西方国家所发生的事情呢?

此时乾隆皇帝对西方国家的了解,也是有很多途径的,当时西方国家的传教士为了传播自己的宗教,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在宫中任职。

传教士的到来也是给乾隆皇帝带来了西方的科技与文化,在与他聊天的时候,经常听传教士说起西方的科技文明,对于这样的消息,乾隆也是非常的震惊。

就像法国传教士蒋友仁,来到中国三十多年,精通中国语言和民俗习惯,一次,他为乾隆画像时,与乾隆闲聊起来,乾隆对欧洲充满好奇,询问诸多问题。

他与乾隆皇帝聊天的时候就向其透露了西方文明的强大,是清朝举全国之力所不能抗衡的,还以德国为例子,说明他们实行的君主立宪制,

其中还有基督教与君主之间相互平等的观念,包括战争与文化渗透等方面,听到平等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的时候,乾隆就感到些许不安。

乾隆皇帝并不只是这一种途径,此时的广州的通商口岸热闹非凡,一艘艘西洋商船往来穿梭,满载着奇珍异宝,彼时的乾隆皇帝,端坐在紫禁城的龙椅之上。

统治着这庞大的帝国,自认为天下尽在掌握,却不知远方的西洋正掀起殖民掠夺的惊涛骇浪,不仅如此,乾隆还知道欧洲人在海外的殖民活动。

三十年前,在巴达维亚发生了“红河事件”,荷兰人在那里大规模屠杀华人,此事让乾隆对欧洲人的行径有了深刻印象。

他清楚欧洲人绘制世界地图的方式,还有他们在海外的属地和殖民地情况,这表明乾隆对大航海时代以来欧洲在全球的扩张态势是有所了解的。

乾隆皇帝非常想都知道俄罗斯当时的实力,毕竟他们与中国相邻,还经常发生小规模的战争,询问传教士他们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国防力量。

乾隆皇帝起初对西方传来的奇巧物件,如自鸣钟、望远镜等,抱着新奇与欣赏的态度,还时常把玩,但随着了解的深入,他的内心开始泛起了层层涟漪。

当听闻英国发生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作,工厂林立,蒸汽机车轰鸣于铁轨之上,他的眉头不禁微微皱起。他深知,这些先进的技术一旦传入中国。

或许会对传统的农耕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在他的观念里,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农民安于土地,国家才能稳定。

而西方的工业发展模式,无疑会让人们纷纷涌向城市,追逐商业利益,动摇国本,更让乾隆忧虑的是西方的政治制度。

从传教士的口中,他知晓了法国发生的大革命,民众推翻了国王的统治,追求自由、平等的观念,对于一个封建皇帝来说,这就是大逆不道。

他统治下的大清,皇权至高无上,百姓对皇帝绝对忠诚,他担心这种“犯上作乱”的思想一旦传入中国,国内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比如白莲教等秘密组织,会趁机煽动民众。

当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的时候,乾隆就直接拒绝使者互通口岸的事情,乾隆虽表面上维持着天朝上国的威严,拒绝了通商请求,但内心却深感不安。

他看到了英国使团成员身上所展现出的自信与傲慢,也明白这些“蛮夷”国家在军事、科技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一旦开放通商,西方列强势必会进一步渗透,大清的主权或许会受到威胁,还有清朝对海军经费的投入也不是很多,一旦发生战争,清朝得海军会瞬间被击破。

乾隆皇帝还担心那些流亡海外的反清势力与西方国家进行勾结,大肆的打击清朝的统治,如此一来,清朝的统治就离灭亡不远了。

这些都是乾隆皇帝所担心的各个方面,总的来说,他就是害怕西方文化的传入动摇清朝的统治,因此,制定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此时的西方,英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的时代,生产力大幅提升,迫切需要开拓海外市场。

英国将目光投向了拥有庞大人口资源的中国,然而乾隆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让英国产品在中国严重滞销,中英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顺差地位。

中国的瓷器和茶叶全部都倾销再海外,中国可以说是赚取了很多的利益,为了扭转这种逆差,英国就开始向中国售卖鸦片,让英国赚取了非常大的钱财。

鸦片的输入造成中国大量白银外流,经济面临崩溃边缘,许多官员和士兵也吸食鸦片,军队战斗力被严重削弱,再继续下去,中国会有灭国的风险。

乾隆皇帝虽然了解西方殖民扩张的情况,但他秉持着“天朝上国”的观念,认为中国地大物博,无需与外国过多往来。

他下令限制对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口通商,并设立十三行进行管理,加强对传教士的管控,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严禁民间私自与外国人往来。

防止西方思想的传播,在他看来,这样就能将西方的“洪水猛兽”拒之门外,维持大清的长治久安,对西方先进科技也视作奇技淫巧,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开放更多口岸、建立外交关系等合理要求。

但乾隆皇帝没有想到,他的这一决定,虽然在短期内维护了清朝的稳定,却也让中国逐渐与世界脱轨。

几十年后,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曾经的天朝上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陷入了无尽的屈辱与苦难之中。

来源:梦里大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