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成都小伙到底做了什么,让美国不惜悬赏1000万美金通缉他?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2 19:04 2

摘要:2024年12月,一张写着“REWARD 10 MILLION USD”的海报在美国财政部官网、FBI官网同步上线,目标是一位名叫关天峰的中国青年,被标注为“全球网络安全威胁级别极高人员”。

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的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感谢您的支持!

2024年12月,一张写着“REWARD 10 MILLION USD”的海报在美国财政部官网、FBI官网同步上线,目标是一位名叫关天峰的中国青年,被标注为“全球网络安全威胁级别极高人员”。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国际通缉,它所悬赏的金额——一千万美元,加上“全家移民美国”的优厚条件,直接将这场事件推上全球话题榜。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位被高额通缉的目标,并非犯罪集团头目,而是一个来自中国成都的程序员。

这场网络攻防事件,并非突然爆发,而是建立在近年来全球网络安全急剧升温的背景之上。

从2020年起,网络安全已不再只是科技公司的事,而成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世界各国纷纷将“零日漏洞”“APT攻击”纳入国家战略范畴,技术人才的争夺进入白热化。

黑客攻击带来的损失逐年上升。根据Cybersecurity Ventures的统计,2023年全球因网络攻击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8万亿美元。

2022年,英国国家医疗系统因勒索病毒攻击陷入全面瘫痪,超过20家医院断网,手术中断,病人滞留。

中国也在频繁受到大规模网络攻击。据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数据,每年约有超过数千万次来自境外的恶意入侵行为,其中绝大部分来源于美国IP地址段。

2021年,仅中国一家工业控制系统厂商,就监测到超过数千次针对水利系统的持续入侵尝试,源头多集中在北美东部地区。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网络防护已不仅是技术问题,而是国家间的较量。各国对掌握高水平网络攻击能力的技术人员,逐步进行“标签化”管理。

一些曾在网络论坛中默默发布工具的自由开发者,也开始被各国情报系统归类、监控。

2024年12月,美国财政部、司法部和FBI联合发布一份针对中国公民的通缉令,正式将关天峰推上全球焦点。

根据美国方面的指控,从2020年4月起,一场代号为“三天行动”的网络攻击悄然发生,攻击者利用英美企业Sophos公司的一项零日漏洞,侵入全球范围内的8.1万台设备。

美国声称,其中约2.3万台设备位于本土,涉及36个“关键基础设施”:包括电力调度中心、机场航控系统、核能设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等。

联邦调查局称,这次攻击造成美国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并称攻击者在设备中植入恶意后门程序,持续监听与数据抓取长达数月。

2024年12月10日,美国在对外公开通缉令的同时,首次在悬赏系统中标明“可提供移民待遇”。这是FBI少有的破格操作,显示出其对“关天峰事件”的严重性认定。

悬赏令发布后的48小时内,中国外交部公开回应称,美国无凭无据对中国公民发起单边制裁,严重违反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同时,中国政府警告,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维护中国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在技术社区和网络平台上,中国网民也发起大规模声援。有编程社区将关天峰的网络头像“GbigMao”设置为网站登录页背景,GitHub上出现大量以“Gbig”为前缀的项目名称。

一些安全技术论坛甚至以“他做的我们也能做”为主题发起线上讨论,技术人员纷纷分享自己关于防火墙漏洞的研究成果。

关天峰是成都人,出生于1993年。与科班出身的安全专家不同,他没有名校背景,也没有海外留学履历。

他很少出门,除了上课,几乎所有时间都泡在技术论坛上。起初只是模仿别人的脚本,后来能独立写出小工具,在一些灰色安全网站发布脚本,被称作“GbigMao”。

2016年,他受聘加入四川一家名为“无声科技”的本地安全公司,主要负责研发网络态势感知系统,服务对象包括省级政务云平台和大型工业企业。

在工作中,他多次帮助客户防止勒索病毒入侵,也曾协助追踪过境外服务器的回传路径。美国对关天峰的指控,虽然详尽,但也存在大量无法自圆其说的地方。

美国声称“三天行动”发生在2020年4月,但迟至2024年底才公布相关情况,明显违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重大网络事件需在四天内披露”的规定。

IP地址被作为关键追踪依据。网络安全专家指出,在技术层面,IP地址可被轻易伪造,攻击者完全可通过“肉鸡”“跳板”“反向代理”等技术混淆真实源头。

若仅靠这一依据指控关天峰,显得过于草率。

一位国内安全专家表示:“如果是高水平攻击行动,攻击者不会用自己真实IP留下痕迹。美国这么多年都在用别人伪造的身份发动攻击,怎么这回这么快下结论?”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越来越多评论指出,美国此次的目标并非某一个程序员,而是中国科技影响力的象征人物。

从华为5G的封锁、到TikTok被强令出售,再到中企频繁遭遇“国家安全”理由打压,技术竞争早已超越商业范畴。

关天峰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恰好被选中成为这场技术冷战的“承载者”,国内安全技术圈私下流传这样一句话:“以前做安全是防人做坏事,现在做安全是被当成坏人。”

关天峰的真实身份、是否确有其事的“三天行动”、他是否真的掌握足以破坏全球基础设施的能力,也许没有明确答案。

但不可否认的是,从他被通缉那一刻起,他已成为中美科技攻防博弈的一个标志性人物,他不再只是一个深夜调试代码的成都程序员,也不再是一个论坛里的匿名账号。

他的形象,被标签、被简化、被推向国际政治技术冲突的浪尖,这场纷争还在继续,但留给世界的思考远不止于此。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文 |蔡医生健康杂谈

来源:蔡医生健康杂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