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1日,新华社原总编辑、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院长南振中先生著作《大学该怎么读——给大学生的75 封回信(增订本)》新书发布读书分享暨学术报告会在郑州大学举行。
4月11日,新华社原总编辑、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院长南振中先生著作《大学该怎么读——给大学生的75 封回信(增订本)》新书发布读书分享暨学术报告会在郑州大学举行。
活动现场。(郑州大学供图)
新华社原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马胜荣,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赵德润,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原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原常务副局长郭晓勇,新华社河南分社分党组书记、社长李俊,河南日报社总编辑孙德中,新华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匡乐成,新华出版社党委委员、总编辑王永霞,郑州大学党委书记李成伟、党委副书记王利国等相关专家学者以及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代表与会。该书特约编辑,郑州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孙保营主持活动。
与会嘉宾共同为新书揭幕。(郑州大学供图)
“母校给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激活了我们辩证的思维方式,促使我们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三笔精神财富让我终生受益。”马胜荣现场宣读了南振中致与会嘉宾的感谢信,信中南振中向同事、校友、母校师生及热心读者致谢,并深情回忆了60多年前在郑大求学时的情景,令与会者十分感怀。
据了解,《大学该怎么读——给大学生的75封回信》首版于2015年出版,被誉为“大学生活宝典”,影响数百万读者,入选“新华荐书・青春书单”(第一季)十本推荐图书。此次增订,在保留75封经典回信基础上,新增南振中关于穆青精神、大学教育使命的论述及对年轻学子的深切寄语。
马胜荣表示,该书通过75封书信与青年学子展开深度对话,将新闻人的严谨、教育者的热忱与终身学习者的洞见融于一体。增订本在原作基础上进一步回应了数字时代的学习挑战,为当代大学生构建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成长坐标系。书中将“勿忘人民”的新闻伦理与“健心要诀”的人生智慧结合,解释了专业素养与人格修为的共生关系。
李成伟表示,南振中先生与郑州大学的缘分,是“校友反哺母校”的典范。从他常提的“祖国不会忘、母亲不会忘、故乡不会忘、母校不会忘”四个“不会忘”中,便可感受到他心中的真挚深情。他“爱校荣校、回馈桑梓”的赤子之心,既是“百年郑大”精神的鲜明写照,更是“勿忘人民”穆青精神的时代传承。十年后的增订本发布,将南先生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上对郑大学子的谆谆教诲收入书中,既是对母校育人初心的回望,更是对新时代教育使命的回应。
孙德中认为,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才能到达心灵的深处。南振中先生正是沿着这个方向,为母校、为学生倾尽全力做着实实在在的事情。他把职业当成事业、把倾听当成习惯、把学生当成朋友,收获了年轻学子的深切爱戴。2015年出版的《大学该怎么读》深受读者和在校大学生欢迎,十年之后增订再版,更加集中体现南振中先生奉献、贡献、造诣相统一的人生写照,也为莘莘学子提供了一盏照亮人生道路的明灯,提供了一把开启人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打开了一张职业方向的地图。
匡乐成介绍了该书的出版过程。他表示,第一版和增订本的出版是新华出版社义不容辞的责任,此次增订本中增加的内容,是南振中同志亲自选定的,特别是有关穆青同志“勿忘人民”的相关讲话、论述,既是南振中同志对他的恩师穆青同志精神的传承发扬,又深刻体现了新华社建社近百年的优良传统。增订的内容与原有75封回信结合起来阅读,相得益彰,前后呼应,更有利于读者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理解南振中在回信中反复阐述的观点,使得全书更加厚重、深刻,增添了深厚的理论色彩。
活动现场,马胜荣、李俊代表主办方分别向郑州大学图书馆、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赠书,助力“书香校园”建设。
马胜荣(右)代表主办方向郑州大学图书馆赠书,左为郑州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崔青峰。(郑州大学供图)
李俊(右)代表主办方向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捐赠图书,左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陈晓伟。(郑州大学供图)
在读书分享和座谈交流环节,赵德润深情回忆了与南振中合作共事的难忘经历;郭晓勇朗诵了阅读增订本后有感而发的原创诗词《点亮人生的烛光》;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代表张淑华、常燕民、张霏帆和杨培宇分享了阅读感悟,王莹、赵柳娴和王浩然朗诵书中经典回信片段。
马胜荣以《有关国际传播的一些思考》为题,结合其在新华社近40年的丰富经验和实战案例,深入探讨国际传播策略的创新路径与国际话语权的构建逻辑,为在场师生带来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学术报告。郭晓勇以《国际传播与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展望》为题作专题讲座,立足国家战略高度,系统阐述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及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意义,深度探究国际传播发展趋势与翻译人才培养机制。
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新书发布会,也是一次关于教育初心与青年成长的深度对话,更是对教育强国建设使命的积极回应,将引领广大青年积极践行“勿忘人民”精神,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发布会后,与会嘉宾参观学习了“勿忘人民”穆青事迹纪念展。穆青事迹展由新华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负责策展,于2013年正式开展。
与会嘉宾参观学习“勿忘人民”穆青事迹纪念展。(郑州大学供图)
新华社与郑州大学建立了长期的新闻教育和新闻实践的合作关系。新华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是研究我国新闻界泰斗、新华社原社长穆青精神和事迹的专门研究机构;郑州大学新闻教育坚守穆青“勿忘人民”的精神和理念,创办的穆青新闻实验班已成为郑州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品牌;郑州大学师生代表每年走进新华社开展研学;师生“重走穆青路”活动坚持20多年,是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实践品牌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田丽丽 任溢赜)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