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1日下午开始,北京出现极端大风和强降温天气。据北京市气象台发布,12日14-15时,本市部分地区阵风9~11级,山区局地14级;全市有110个测站极大风达9级以上(占比19.0%),34个测站极大风达10级以上(占比6.0%)。预报显示,4月13日,本市
4月11日下午开始,北京出现极端大风和强降温天气。据北京市气象台发布,12日14-15时,本市部分地区阵风9~11级,山区局地14级;全市有110个测站极大风达9级以上(占比19.0%),34个测站极大风达10级以上(占比6.0%)。预报显示,4月13日,本市仍有9~10级的阵风,西部北部阵风可达11级以上,天气不利于户外活动和交通出行。
每一次极端天气,都是对城市韧性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这次大风天气极端性强、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防范应对工作形势复杂、任务繁重。4月9日,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主持召开大风天气防范应对部署会议强调,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强化底线思维和防范意识,压紧压实各方责任链条,全力抓好此次大风天气防范应对工作。会议对防范大风天气出周密部署,提出“主动提前响应”“做足防范应对准备”等一系列具体要求,为打好防范应对主动仗和相关环节具体处置提供了行动指南。
从总体看,目前大风天气防范应对紧张有序,相关处置有力有效。市委市政府层面提前科学预判、全面精心准备、周密组织部署,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迅速进入状态,忙而不乱、有条不紊采取系列各种应急措施,为牢牢掌握大风天气防范应对主动权打下了坚实基础。
做足做实各项准备工作,牢牢掌握防范应对主动权,首先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北京市委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救灾”的理念,深刻认识到极端天气的危害性、防范应对工作的复杂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松劲心态。要牢牢绷紧防灾减灾救灾这根弦,以“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底线思维制定完善预案,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各方全力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做足做实各项准备工作,牢牢掌握防范应对主动权,必须坚持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既往大量事实表明,防范应对极端天气,“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鉴于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将把大风天气当作提升治理能力的契机,充分考虑本地区本行业各类极端场景情况,紧盯大风之下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风险研判和隐患排查,未雨绸缪、查漏补缺,不仅要堵住“针窟窿”,还要尽可能多留余量、打好提前量,确保以“万全准备”防范应对“万一可能”。
做足做实各项准备工作,牢牢掌握防范应对主动权,贵在凝心聚力,奏响抗风“大合唱”最强音。防范应对大风天气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完善各地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机制,推动各个责任主体尽心尽力、协同发力,下好防范应对“一盘棋”,齐心协力把森林防火、城市运行、房屋安全、交通出行、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有效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大风当前,各级党员干部强化大局观念、整体意识和为民意识,拿出了最严态度、最实举措、最硬作风,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值班值守等制度,真正做到了将担当作为落实在防范应对的具体行动上,体现在防灾减灾救灾实效上。
做足做实各项准备工作,牢牢掌握防范应对主动权,离不开广大市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大风当前,各类媒体渠道和各种宣传手段加强宣传引导,滚动更新发布预报预警和提示信息,提醒公众密切关注天气、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妥善安排出行活动,帮助群众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掌握避险自救技能,充分发挥了新闻舆论和信息传播参与极端天气防范应对、参与超大城市综治善治的重要作用。
面对罕见的大风天气,每个个体对自然力量多一份敬畏、少一丝侥幸不是坏事。我们每个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出门在外,都应关注天气预报预警,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对极端天气保持高度警惕和自律,当好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防范应对工作的配合和支持。
大风当前,预警频发。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严格落实落细各项防范应对措施,凝聚起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的强大合力,一定能打赢这场大风天气防范应对主动仗,确保市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平稳有序。
来源:北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