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贵州反腐战场再传捷报,一只潜藏在教育系统的“变色龙”被揪出。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唐小宇,这个表面勤恳办学、背地疯狂敛财的“两面人”,在纪委的深入调查下,终于现出了原形。消息传出后,当地百姓无不感慨:“连教书育人的地方都藏污纳垢,纪委这记重拳打得好
贵州反腐战场再传捷报,一只潜藏在教育系统的“变色龙”被揪出。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唐小宇,这个表面勤恳办学、背地疯狂敛财的“两面人”,在纪委的深入调查下,终于现出了原形。消息传出后,当地百姓无不感慨:“连教书育人的地方都藏污纳垢,纪委这记重拳打得好!”
1967年生于贵州湄潭的唐小宇,早年曾是国企系统的“风云人物”。在遵义交旅投资集团担任董事长期间,他手握重大工程项目审批权,城区的公路扩建、景区开发都少不了他的签字。彼时的他,或许也曾怀着干实事的抱负,但权力与利益的交织,早已悄然腐蚀了他的初心。
2021年11月,时年54岁的唐小宇迎来仕途转折——调任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分管校企合作、招生就业等“含金量”十足的领域。这本该是发挥经验的舞台,却成了他疯狂敛财的“自留地”。据知情人士透露,他上任后常把“产教融合”挂在嘴边,私下却对合作企业暗示:“职教发展需要社会支持,但支持也是要讲方法的。”
2024年10月,一封举报信撕开了唐小宇的伪装。经过半年深挖,2025年4月纪委的通报令人瞠目:这位副院长竟将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全部践踏,成为教育系统罕见的“六毒俱全”干部。
通报中的细节触目惊心:他一边在教职工大会上高喊“对党忠诚”,一边偷偷转移赃款赃物;校企合作洽谈时,他要求企业将项目“指定”给特定公司,事后坦然收下“感谢费”;更令人愤慨的是,他连贫困生助学金都不放过,通过虚报名单套取专项资金。昔日同事痛心道:“学生找他签字申请实训设备,他竟暗示要‘意思意思’,这哪里还有教育工作者的样子?”
唐小宇的腐败触角甚至伸向了招生就业领域。每年招生季,他办公室的门槛几乎被“拜访者”踏破。有知情人透露,他曾授意下属在招生系统中“留后门”,将分数线下的考生明码标价;校企合作单位要想获得“优先推荐毕业生”的资格,必须先往他控制的基金会捐款。更荒唐的是,连学生宿舍楼翻新这样的工程,他都要插手干预,只为让特定建筑公司中标。
而生活作风问题更显其肆无忌惮。纪委通报直指其“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其中既有合作企业的女高管,也有想调动岗位的女教师。有教职工回忆,曾见他深夜带着“女伴”出入学校合作的高端酒店,而那家酒店正是他亲自牵线引进的“校企合作示范点”。
令人唏嘘的是,被查时58岁的唐小宇,本已进入退休倒计时。他在国企和教育系统深耕近40年,头顶“资深教育工作者”光环,却选择在职业生涯末期铤而走险。有纪委工作人员分析,正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侥幸心理,让他疯狂吞噬最后的机会——仅调查组查实的受贿金额就达数百万元,单笔最大金额来自某企业为其子女“特招入学”的“答谢”。
如今,站在铁窗前的唐小宇或许才想起,当年在国企办公室墙上挂着的“清正廉洁”书法作品;才悔恨在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自己曾信誓旦旦说的“教育工作者要守得住清贫”。而遵义职院的师生们,正在重新粉刷被他指定的高价合作企业广告墙;那些曾被迫“捐款”的企业,也等来了重新公平竞争的机会。
唐小宇案犹如一记警钟:当招生指标成为商品,当校企合作变成利益交换,教育公平便荡然无存。值得深思的是,其腐败行径持续三年才被揭露,暴露出的监管漏洞更需警惕。当前,贵州省纪委监委已在教育系统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排查教材采购、基建工程、合作办学等廉政风险点。
正如一位老教师所言:“学校是播种希望的地方,绝不能让几个蛀虫坏了整片土壤。”此案警示所有教育工作者:从黑板到工程招标,从讲台到合作谈判,每一步都该走在阳光之下。唯有守住初心,才能对得起“人民教师”四个字的千钧重量。
来源:无忧的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