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台夜语丨花田,我的老家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2 23:12 5

摘要: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寨子里的金丝楠木树梢已挂满露珠。我踩着青石板路走向梯田,脚下是祖辈用唐砖明瓦垒砌的岁月,耳边是花田河千年未改的潺潺声。这片被菖蒲草原与天山堡环抱的槽谷,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却比纸上桃源多出三分人间烟火——那炊烟袅袅处,是我魂牵梦萦的老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寨子里的金丝楠木树梢已挂满露珠。我踩着青石板路走向梯田,脚下是祖辈用唐砖明瓦垒砌的岁月,耳边是花田河千年未改的潺潺声。这片被菖蒲草原与天山堡环抱的槽谷,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却比纸上桃源多出三分人间烟火——那炊烟袅袅处,是我魂牵梦萦的老家。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格窗,层层叠叠的梯田便从山脚涌进眼帘。700米到900米的海拔落差间,5000亩梯田如同大地的琴键,春时蓄水如银带铺陈,夏至秧苗似碧浪翻涌。记得幼年随祖父犁田,黄牛脖颈的铜铃撞碎晨雾,木犁掀起的泥浪里裹着隔年的稻茬,祖父说这些梯田里沉睡着永乐年间的贡米魂魄。那时我不懂,直到看见他虔诚地将新收的稻谷盛进雕花木斗,才明白花田人骨子里的敬畏——我们的根,扎在每粒能映出云影的米中。

寨子里的吊脚楼总爱把故事藏在榫卯里。何家岩古寨的飞檐上蹲着石雕瑞兽,雨水顺着瓦当滴成珠帘,打在祖父用桐油浸过的蓑衣上,是记忆里最清脆的乡音。村口那株虬曲的紫荆树,枝干上还留着曾祖刻下的刀痕,他说这是花田人的记事本:光绪年间的大旱、土司迎亲的马队、公社化时的集体插秧……如今树影婆娑处,明德书院的书声与苗绣工作坊织娘们的梭声交织成曲,古老的粮仓化作村史馆,陈列着牛轭、风簸与泛黄的工分簿,让归乡的游子能在农具的锈迹里触摸时光的温度。

最难忘秋收时节的晒谷场。新碾的贡米在竹席上铺成雪浪,祖母用木耙划出同心圆,说是要让阳光吻遍每粒米。暮色里,寨子飘起腊肉的焦香,苞谷烧的醇厚混着山歌的悠扬,穿蓝布衫的老者击打铜盆唱起《薅草锣鼓》,年轻的媳妇们踩着马马灯的鼓点转圈,月光把她们的银饰晃成星河。这样的夜晚,连檐下的辣椒串都醉红了脸。

清明祭祖时,我又站上仙佛岩。脚下是蓄满春水的千层梯田,宛如仙人失手打翻的明镜,每一片水光都映着不同的云影。山风送来远处茶园的新芽清香,混着老龙村新酿的蜂蜜酒香。突然懂得花田人的幸福密码:我们既守着三耙三犁的古法,也拥抱着5G信号;既在摆手舞里传承祖先的密码,也在星空帐篷下书写新的诗行。这大概就是老家的魔力——当你以为读尽她的古朴,她总会从菖蒲草原的某个褶皱里,翻出让你热泪盈眶的惊喜。

暮色四合时,寨子亮起灯笼。新建的玻璃栈道蜿蜒如龙,却不及童年摸黑走过的石板路温暖;电商直播间里“花田贡米”的吆喝声嘹亮,仍盖不过梯田深处那声熟悉的“回——来——咯”,那是老把式在唤牛归家。我抓起一把泥土攥在掌心,湿润的土腥气混着稻草香,七百年的光阴在此刻重叠:永乐帝捧起的贡米、知青插秧时的红绸、阿爹额头的汗珠、游客镜头的反光……都在这片土地的血脉里生生不息。

站在菖蒲草原的观星台,看银河如练,忽然明白花田的魂魄——那是在钢筋水泥的时代依然固执生长的稻穗,在数字化浪潮中愈发清亮的山歌,在乡村振兴的蓝图里愈发醇厚的乡愁。

作者 冉景洲丨编辑 唐宇丨值班 任桂容丨总编辑 陈杰

往 | 期 | 推 | 荐

酉阳籍诗人李亚伟获“艾青诗歌奖”!酉阳童年是他的隐形诗眼

学校、幼儿园违反将从重处理!4月15日起施行

陈文森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家乡酉阳2群

来源:酉阳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