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论是什么派别,在如今动辄摆烂、躺平的舆论大环境下,摸鱼早已变成了当代打工人无师自通的必修课。而摸鱼达人们,也从未停止过变革与创新的步伐。
小熊猫丨文
大家平时上班会干什么摸鱼项目呢?
是追剧、看小说、带薪拉屎、养桌面宠物的守旧派?还是工位培育农作物、Excel表格下五子棋、WPS开共享编辑无痕聊天的维新派?
无论是什么派别,在如今动辄摆烂、躺平的舆论大环境下,摸鱼早已变成了当代打工人无师自通的必修课。而摸鱼达人们,也从未停止过变革与创新的步伐。
但,有些项目看上去,还是有点太超前了……
比如,你见过有人上班在工位摸鱼“养猪”吗?
诶!先别急着摇头,你听——轰隆作响的彩色打印机,正一张接一张地生出了一群纸片一样薄的“猪崽”。偷感十足的同事们,则揣着手紧张兮兮地站在一旁,等待属于自己的那只新生“猪”。
这些猪只有巴掌大,“胃口”却不小。为了养活这一大家子,打工人不得不吃起了“百家饭”。不仅用公司的彩色打印机、还“连吃带拿”地借同事的剪刀,蹭同事的胶水。
即便接生出来的猪们身体都四四方方的,一点也不圆润,还各有各的“病症”:有的皮肤黑白,如同被吸干精气的社畜一样;有的身长腿短,有的跛脚。
@珍珍
但,小红书上成千上万的点赞宣告着一个事实:第一批晒“家养猪”的网友们还是火起来了。
当然,这并非无厘头的追捧,听我给你分析一下:这其实是一石二鸟的好方法,一能摸鱼,二能分币不花地装修工位。一向爱薅公司羊毛的打工人刷到这儿,很难不热血沸腾起来。
短短几天时间,无数办公室刚换的彩墨盒就被用尽了。取而代之的是,工位被爆改成养猪场,很快,又迭代成了动物园。
@阿西的手工日常
从猪到各种小动物,再到梗图明星香蕉猫、Huh猫……一应俱全。
@在大润发杀鱼很多年了
对于这些自己用纸亲手折出来的东西,社畜们可谓是喜爱有加,他们有的喊它纸片宠物、有的喊它上班搭子,似乎陪伴着他们的并不是一只不会说话的非活体动物。
如此真情实感地称呼它们的模样,让我想起了之前拎着用快递盒做的纸板狗,漫步校园的那群大学生们。两年时间过去了,这些上班干手工活的人之中,可能还真有他们的身影。
@过敏原 最近我的世界电影播了,好像纸板狗又开始复辟了
然而,这场看似打工人被工作逼疯的手作狂欢,其实还暗藏着一门传承百年的正经手艺——纸模。
纸的可塑性,让它诞生了多种手工艺技术,人们把这些艺术技法称为纸艺。之前BB姬介绍过的折纸,是其中之一。而今天要讲的纸模,则是另外一种。
比起只需要通过折叠就能完成塑形的折纸,纸模多了一些步骤:一般制作纸模得先完成平面设计的工作,再通过剪裁、印刻、拼贴等,手工完成立体的模型制作。
猪的图纸 就像建模的时候展开UV了
等下。这么说,我们与纸模的前缘,或许能追溯到当年数学老师举着纸正方体说:“这叫立体几何”的时候。
而如果把时间轴再往回拨,早期纸模的用途也像手工制作的立方体一样,更偏向于一种工具。
在C4D、Blender这些建模软件还是天方夜谭的乾隆年间,故宫、圆明园等古建筑的首席设计师,"样式雷"家族就已经玩起了顶配版纸模。
他们仅仅靠着纸片、秫秸、木头,这些平平无奇的原料,就铸造了无数古建筑等比的微缩模型。这波操作放在现在,约等于用咖啡渣给老板捏了个3D打印手办。
即使今天,这项名为“烫样”的工艺已失传了,遗留下的建筑纸模,也为古建筑历史留下了最可靠的记录。
通过样式雷烫样复原的圆明园
但如果要探讨真正意义上纸模的诞生,则得等到一战之后的欧洲了。
那时,被战火摧残,百废待兴的欧洲物资奇缺。温饱尚且还是问题,娱乐项目则更匮乏。而储备充足的纸张,成为苦中作乐的人们为数不多的玩具。
赶巧的是,彼时市面发行的杂志刊物也开始在部分插页里使用硬质卡纸。两个条件的催生之下,纸模套件顺理成章地成了许多杂志附赠品的好选择。
仅仅只是“粘纸盒”玩法的简陋设计,就足以让不少欧洲人痴迷于此道。而到了二战时期,纸模图纸的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地改进。
飞机,舰船和火车等造型考据逼真,设计精良的纸模很快漂洋过海,在世界范围内大受好评。
像“里格比”牌、英国杂志《Micromodels》、波兰GPM,都曾生产着盛极一时的纸模。
只可惜,随着20世纪70年代塑胶模型在世界各地的蓬勃发展,做工麻烦、还原度低且不易保存的纸模,被迫搬出大众视线,偏居一隅。
摘下建筑界的建模鼻祖,军事圈的硬核周边这些桂冠之后,纸模好像失去了仙女教母的灰姑娘,变回了平平无奇的一张纸。而大批纸模型厂商,也因此陨落。
仅存的一些稀缺品,也不再能完成它们身为纸模的使命,转而成为了收藏家们展现财力的谈资。
但,意外的是,互联网与3D建模技术的兴起,又给了日渐式微的纸模涅槃重生的转机。
如今,获取纸模的途径、纸模的样式变得更加多样化。新一代的纸模爱好者们,不仅可以自由地在网上下载模型图纸、打印好之后按照教程自己动手裁剪黏贴,还能自己上传图纸,当一回“赛博菩萨”。
最开始分享图纸的是一些打印机、还有车企
最近,纸模更是摇身一变,不仅跨界出道成为打工人起义的接头暗号,还催生出了新的商业机遇——在淘宝上却有3000人愿意为9块多钱的猫meme图纸买单。
纸模的新生,当然也少不了二次元来分一杯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本叫做《二次元狂热》的杂志?
比起其他聚焦ACG主流领域的纸媒,这本老牌、硬核的二次元杂志在互联网百业待兴之时,可以称得上涉猎广泛了。
它们杂志的内容,成为不少老一辈Galgame爱好者的引路者,至于随刊附赠的各种萌妹纸模图纸,也是不少二次元纸模爱好者的教辅书。
图源吧友@nanquan11
在二次元狂热的贴吧里,你能看到纸模爱好者们互相交流,能看到主创团队围绕纸模收集意见。
无数纸模爱好者从这里出发,不断地成长,甚至成为独当一面的纸模设计者。而纸模,也成为了杂志既内容之外的另一个卖点。
可惜的是,尽管现在这个杂志还在办,却因为纸媒日渐式微的影响力以及逐年上涨的杂志成本,在4月5日宣布暂停纸模的赠送。假以时日,它或许又会成为一批人的“时代眼泪”。
除了人物纸模之外,二次元最常制作的另一种纸模类型,估计就是高达了。
像这样外表靠多个几何体组合而成的物品,比起低面数古早游戏风味的人物纸模来说,更适合这样的制作形式。所以,很多人会把它当做“贫民手办”。
图源@两只吹风基
B站@yume_木木夕
只不过,想要掌握纸片从平面变成立体的魔法,可并不简单。那群争相折猪的打工人们,就因为不熟悉流程,在实操的时候状况频出:
“到底怎么粘才是一个完整的猪?”
“我的猪屁股那里是空的?该怎么办?”
现在,你估计就知道为什么网上会出现那么多身残志坚的纸片猪猪了吧?
它们要么是主人一不小心把图纸剪得坑坑巴巴的;要么是主人贴的时候找不齐边线,贴成奇行种了。
@怎么还不睡
而当这些手残党们看着教程努力摸索时,才发现,原来内有门道。光是纸张的选择,就颇有讲究。
表面泛珠光涂层的珠光纸,哑光材质、凹凸不平的千色纸,还有白卡纸、铜版纸、照片纸等等。它们有些折叠粘合的时候,会出现明显的白色留边;有些划线的时候会出现掉粉迹象,所以,得根据制作的类型来选取合适的材料。
图源吧友@小猪上个树 可以看到折叠处有白边
此外,还得掌握不同胶水的优劣之处。
通用的白乳胶上手简单,但由于含水量比较大,涂多了会把纸浸湿产生形变,所以需要捏子一直夹着等到干透为止。速干胶虽然干得快、不渗纸,但干了会变硬,所以如果零件粘坏了就只能作废。
涂胶水也有说法
至于黏贴过程中产生的缝隙,还需要自己手动进行一部分补色。而这时,用颜料还是马克笔,则又是一个新的论题……
上述这些,估计让不少新手听得晕头转向。但对于常常出没于外网的油管、或者是国内的中华建模网那批更原教旨主义的纸模爱好者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级别的存在。
这些秉持传统制法的大佬们,大到整体的框架,小到内部基本上看不到的零件,从图纸的绘制、到细节部分的裁切制作,全部都靠自己手搓。就连纸张的选取,都是从家里吃剩的饼干盒上就地取材的。
在守旧派们卷技术的同时,维新派们也尝试着开拓纸模更多的可能性。
日本的纸玩具发明家中村开已,就一直在钻研会动的纸玩具,让原本只能观赏的静态纸模型摆脱禁锢,变成了可以玩、可以互动的动态装置。
按压、转动、拍打,仅仅是一些简单的动作,就让无数人领略到了纸张鲜活的生命力。
从诞生,壮大,成熟到后来的衰落与新生,纸模就像打工人的摸鱼方式一样,一直不断地在迭代。过去的玩家们,用这种方式在战争的苦闷中作乐;而新来的玩家们,则用这种方式对抗着办公室里日复一日的机械劳作。
不变的,可能是那份为之雀跃的心情。
不知道如今已在天国的蔡伦先生,看到千年后他所创造的纸张,在后辈们手里变成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工艺品时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我想,至少不会比看到清明节各种抽象的纸扎祭品时,更五味杂陈吧?
但另一种层面来说,纸模也可以是纸扎……
参考资料:
《把纸片玩出花的艺术——纸模型略记》
《浅谈纸艺模型的历史嬗变与传承》
来源:BB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