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幢藏房在村里不算大,是康巴地区常见的房屋建筑,一楼用泥土夯筑,二楼为崩柯。藏房有些陈旧,却显得更加沧桑厚重,它的房间布置仍然保持着几十年前的样子。房主已经搬到别处居住,以每年5000元的价格租给了冉恩波。
藏寨里的90后汉族女唐卡画师
徒步到公路堡坎底部,穿过土墙上的木门,再沿着楼梯攀上藏房的二楼,这里便是“90后”湖北女孩冉恩波在德格县麦宿镇荒达村的住所兼唐卡画室。
这幢藏房在村里不算大,是康巴地区常见的房屋建筑,一楼用泥土夯筑,二楼为崩柯。藏房有些陈旧,却显得更加沧桑厚重,它的房间布置仍然保持着几十年前的样子。房主已经搬到别处居住,以每年5000元的价格租给了冉恩波。
“还是叫我冉冉吧,藏族朋友说我的名字好拗口,都习惯这么叫我。”坐在堆满唐卡绘画时所需的画布、颜料、画笔的房间,不同于其他不爱言谈的唐卡画师,爽朗的冉恩波笑着率先作自我介绍,她突然间顿了顿,“当然,你们也可以叫我降央拉姆,我很喜欢这个藏名。”
喜欢穿藏装的冉冉。盘腿而坐,取笔开画,冉冉眼前的唐卡画已经精心绘制了好几个月……她说,要完成这幅作品还有很多个步骤,估计还得好几个月呢。
说完她站起身,给我们倒了两杯白开水,伴着微微升腾的水蒸汽,讲起了她在涉藏地区学习唐卡绘画的故事。
壹 热衷唐卡,不远千里到麦宿求学
1991年,冉冉出生在湖北恩施,从小就喜欢美术,对绘画十分痴迷。2011年,她如愿考上北京城市学院,学习艺术设计。
2014年,已是大三学生的冉冉初次接触唐卡,瞬间被这艺术所折服。于是,她在肯德基勤工俭学之余,走遍北京的大街小巷,寻找可以学习唐卡绘画的地方。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北京潘家园,冉冉找到一家文玩店,这里可以学习唐卡绘画,但是老板告诉她,学费要数万元,而且交了学费也不一定会教。“文玩店老板这种傲慢的态度至今让我忘不了。不过庆幸没跟他学习绘画唐卡,就算他的画工再好,跟这种品德不好的人学习,也是虚度光阴,不会让我学有所成。”冉冉对10多年前的这次经历仍记忆犹新,也独自感叹庆幸。
正在画唐卡。不得已,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冉冉在知乎上发帖,询问哪里可以系统学习唐卡绘画。不久,一位网友给她回帖,在四川德格麦宿就可以学习唐卡绘画,还给她提供了从北京到麦宿的详细路线图。
大三暑假,冉冉独自踏上了前往麦宿旅途。从北京到成都,再从成都乘坐长途客车,经二郎山,过折多山,翻雀儿山,到达德格县城,全程近三千公里。县城的青年旅行社老板得知冉冉从遥远的北京赶来,要去麦宿学习唐卡绘画,被她的这份真诚打动,热心地帮她联系前往麦宿的中巴车,这辆中巴车每两天才发班一次。
“那时到麦宿的路特别不好走,在车上摇摇晃晃了五、六个小时,我才从县上抵达麦宿。”到了麦宿,冉冉发现这里的手机信号极差,很多时候都没有信号,根本联系不上曾经给她留言的网友。
当时正是高原最好的季节,很多人在耍坝子,到处是欢乐的人群,有藏族,也有汉族,还有其他民族,大家盛情邀请她加入耍坝子的队伍,像是已经认识了很多年的朋友,大家的热情很快消除了她初来乍到的陌生感。
她拿出出行前在北京临摹的唐卡画,给一名在乡中心校教书的老师看,询问在麦宿哪里可以学习绘画唐卡。“在麦宿学习唐卡绘画你算是找对地方了,泽批老师那里就在收徒,你可以学习噶玛嘎孜画派,也可以学习勉萨画派,当然也可以学习嘎勉画派!”这名老师脱口而出。
贰 三年学习,是女儿也是“公主”
于是,冉冉开始在噶勉唐卡大师泽批老师处学习唐卡绘画。让她惊㤉的是,老师不仅收下了她这名没有任何唐卡绘画基础的汉族女徒弟,还不收取任何学费、生活费。
对比起北京文玩店老板,高原上的人朴实、善良、真诚,师徒的关系一旦建立,师傅就会把自己所有的技艺倾囊相授,“教会徒弟饿死老师”在这里根本不存在,这种包容也给冉冉坚定留下学习唐卡绘画给予了信心。
待稳定下来,怕家里担心,只要有人前往县城,冉冉都会写张小纸条,托他们在有手机信号的地方,把小纸条上的内容编辑成短信,用手机发给自己父母报个平安。
对于冉冉而言,在麦宿的学习是非常快乐的,不仅实现了自己多年来的夙愿,同时也走访许多地方,了解了藏文化。
印经院留影。学习是非常艰苦的。40多名学生挤在泽批老师家狭小的崩柯藏房里,房间挤不下,一部分学生就只能在外边临时搭建的铁棚里学习,夏天很热,冬天很冷。为防火,不能使用大功率照明设备,大家只能用小台灯照明,如遇上停电,就全靠阳光采光了。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物质匮乏,语言关才是冉冉面临的最直接的困难。遇到问题,大家就用简单的汉语和藏语交流。遇到复杂的内容,泽批老师会在书上标注,她再去找人翻译。遇到深奥的内容,她只有录制演示视频,不断反复观看和思考,再仔细临摹学习。
学习是非常漫长的。冉冉在泽批老师处学习了三年时间,从唐卡绘画的每个基础学起,从每个步骤学起。每天5点半起床,晚上10点才能休息,当然,也没有周末节假日。
“当时考虑到我一个女孩子在镇上租房不方便,老师让我搬到他家居住。我在镇上也就租住了一个月时间。”冉冉说。
在泽批老师家里居住的三年时间,没收过冉冉一分钱房租和电费,也不让她洗一次碗、扫一次地。当时画室就只有她一个女生,泽批老师还给其他同学反复说,冉冉从几千公里远的地方过来学习唐卡绘画,大家不可以欺负她,她又是汉族,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也有区别,大家更要保护他。时常有亲戚来泽批老师家,都说冉冉是他家的小女儿。
“我到麦宿已经半年,那时已是寒冷冬天。其他同学都已经回家,见我还在学习,老师突然问我,你叫什么名字。我当时激动得快要跳起来,老师已经认可我是他的学生了。”冉冉说,“不像别的地方需要传统拜师仪式,只要老师认可了,想学什么,他都会教,还会如父亲一样,教做人的道理。”
唐卡画室里人多,每天烧茶、煮饭要用大量柴禾。休息间隙,学生们就会自发去高山上捡柴禾,但同学们从来不让冉冉去,他们说,山上路不好走,他们从小就走习惯了,很快就会把柴火捡回来。冉冉说,“那我去帮大家烧茶总行了吧。同学们说:也不行,你可是我们画室唯一的‘公主’”。
在老师和同学的呵护下,春去冬来,四季交替,三年转瞬即逝,冉冉正式出师了。
叁 回归麦宿,乐做文化遗产的传播者
在麦宿学成毕业后,冉冉去了北京工作。在一年多的工作时间,她尝试与公司合作唐卡体验课程,参与各种拍卖会,与多家美院的老师互动,宣传民间艺术与唐卡文化。
但她最终发现,画唐卡需要一个很平静的心境。都市的交际应酬多,琐事多,大部分时间都在跑腿、饭局与喝茶聊天上,无法潜心研究唐卡绘画。同时她也迫切需要提升唐卡绘画水平,需要有人提醒指点,周围也没有朋友能够聊得来。朋友评价她满脑子都是唐卡,早上画唐卡,中午画唐卡,晚上还在画唐卡。
2019年底,冉冉回到家乡湖北恩施过年。当年年底到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袭,湖北成为重灾区。不得已,冉冉只能留在湖北。
2020年,湖北新冠疫情越来越严重,冉冉每天只能待在家,偶尔刷刷抖音,看到有人做唐卡的视频,她顿时来了兴致,别人能做,她也能。于是她在抖音、小红书、微信视频号上建立账号,开始录制唐卡绘画视频,从专业角度给网友讲解唐卡绘画。
随着粉丝不断增加,逐渐有粉丝问冉冉是否销售唐卡。于是当年,冉冉接了四五单订单。销售出的唐卡,有好评,也有差评,她不断思考该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如果这时老师和同学在身边多好,这样马上就可以马上咨询。”冉冉说。
虽然在湖北,每天可以接订单画唐卡,但是在城市里画画难免会觉得枯燥无味,也会常常受外界所打扰。2022年,冉冉再次作出决定,她要回到麦宿,只有在那如世外桃源的地方,她的心才能平静下来,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唐卡绘画技艺水平。
这次回到麦宿,冉冉带着在她30岁生日时养的一只“毛孩子”,一只名叫“乖乖”的巨型贵宾犬,陪伴自己日后的唐卡之路,不再寂寞。很多当地藏族群众未见过这种品种的宠物狗,都说冉冉养了一只绵羊。
冉冉和“乖乖”。于是,她租下位于荒达村的这幢藏房。谈到未来,冉冉希望自己的唐卡绘画技艺能够提高,今后办巡回展览,当然能在国外举办更好,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知晓了解这一非遗传承技艺。
不过,提升水平何其容易。唐卡艺术传承上千年,融入很多藏族文化,因此冉冉在提升绘画技巧的同时,也在努力学习藏语文。
冉冉说,目前她走的唐卡绘画路线应算是艺术家的路线,并非非遗的路线。在绘画技巧上,她将中国画的很多技法运用在唐卡上,在恰当的地方运用新的颜色,让色彩更加丰富,跳出传统唐卡浓墨重彩、繁复严肃,难进寻常人家的苑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她还不断创意,缩小唐卡尺寸,尝试将唐卡做成台历,画在项链上,让唐卡走向更多的普通群众中。
离开荒达村,冉冉带着乖乖来送我们,她说,她还要在麦宿这个美丽的地方继续待下去,在这里生活、作画,就如十年前初来麦宿那般热情似火。
全媒体记者:陈扬 谢臣仁 文/图
编辑:毛莉泓
校对:马伲俪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