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注意:本文据资料改编,情节虚构,人物、地点、事件皆为艺术加工,与现实无关。配图仅辅助叙事,旨在弘扬正义、杜绝犯罪。
注意:本文据资料改编,情节虚构,人物、地点、事件皆为艺术加工,与现实无关。
配图仅辅助叙事,旨在弘扬正义、杜绝犯罪。
殷家,是朝廷中有名的世家,家主殷正德为朝廷重臣,家中掌上明珠殷小姐却让殷夫人愁眉不展。
这位十六岁的少女不愿习女红,不肯学琴棋书画,整日跟着家中老仆学些拳脚功夫,让殷夫人忧心不已。
殷夫人曾听闻太乙真人修为高深,能看透世间万物本质,便携女儿前往求教。
太乙真人竟一语道破天机,点明了中国父母几千年来最该放下的四种执念,这番话让殷夫人茅塞顿开,也为后世无数迷茫的父母指明了方向。
太乙真人到底说了什么,能让固执的殷夫人心服口服?又是哪四种执念,让中国父母困顿千年?
春日的午后,阳光透过道观窗棂,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殷夫人领着自己的女儿殷小姐,来到了青城山下的太乙观。
"夫人此行所为何事?"守在道观门前的小道士问道。
殷夫人看了眼身旁不情不愿的女儿,叹了口气:"我家小女已到及笄之年,却不喜女红女工,不爱琴棋书画,整日跟着家中老仆习武,我实在是拿她没办法了。
听闻贵观太乙真人通晓天人之道,能看透人心,特来求教。"
小道士点点头,转身引路:"请随我来吧。"
穿过几进院落,小道士将殷夫人母女带到了一座幽静的小院。
院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道正坐在一棵古松下,手中握着一把拂尘,面前放着一盘棋局。
"真人,殷夫人带女儿前来求教。"小道士轻声禀报。
太乙真人缓缓睁开眼睛,目光如电,先是看了看殷夫人,又看向站在母亲身后的殷小姐,微微一笑:"坐吧。"
殷夫人连忙上前行礼,拉着不情不愿的女儿坐下,将自己的烦恼一五一十地倾诉出来。
"我家小女已经十六岁了,可她不愿学习女红,不肯读诗书,整日跟着家中老仆习武,说什么要像男儿一样驰骋沙场。
我们殷家世代为官,如何能让一个女儿这般不守妇道?我丈夫公务繁忙,管教不周,我一人实在是管不住她。"殷夫人说着,眼圈微红。
太乙真人静静地听着,目光始终停留在殷小姐身上。
待殷夫人说完,他轻抚白须,问殷小姐道:"你为何喜欢习武?"
殷小姐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自小听父亲讲述边关将士英勇杀敌的故事,心中向往已久。
何况习武强身健体,也是好事一桩。
我不明白为何女子就只能困在闺房中绣花弄线。"
太乙真人笑了笑,目光转向殷夫人:"夫人可知《老子》有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个'损'字,讲的正是放下执念。"
殷夫人疑惑地看着真人:"不知真人此言何意?"
太乙真人起身,手中拂尘轻挥:"夫人且随我走走。"
他领着殷氏母女来到道观后山的一处溪边。
溪水清澈,水中游鱼可数。
太乙真人指着溪水道:"看那水中的石头。"
殷氏母女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溪水中有一块光滑的石头,溪水绕过石头,继续向前流淌。
"水为何能畅通无阻?"太乙真人问道。
殷小姐答道:"因为水性柔软,能绕过障碍。"
太乙真人点头:"正是。
《道德经》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便是水的道理,不与物争,却能达到目的。"
他看向殷夫人:"夫人教导女儿,可曾想过是否太过执着于世俗的标准?孩子如同流水,有自己的方向,若强行阻挡,反而会使其失去生机。"
殷夫人面露惭愧之色,低声道:"我只是希望她能像其他家的女儿一样,安分守己,将来嫁个好人家..."
太乙真人摇头叹息:"这便是第一种执念 - 模式之执。
总以为孩子应该按照既定的模式成长,却忘了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道路。"
他们继续沿着山路前行,来到一片竹林。
清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
"竹为何能千年不倒?"太乙真人问道。
殷小姐思索片刻,答道:"因为竹子虽高却能屈能伸,有韧性。"
太乙真人微笑颔首:"竹虚心而有节,正如人当虚怀若谷,却又不失原则。
夫人教导女儿,可是太过看重世俗功名利禄,而忽视了心性的培养?"
殷夫人默然。
她想起自己平日里总是告诫女儿要如何如何,却很少倾听她内心的想法。
太乙真人继续道:"这便是第二种执念 - 功利之执。
太过看重外在的成就,却忽视了内在的成长。"
一阵微风吹过,竹林深处传来一声鸟鸣。
太乙真人顺着声音指向远处:"看那树上的鸟儿。"
殷氏母女抬头望去,只见一只青鸟立在竹梢上,自由自在地歌唱。
"鸟儿为何能飞得如此自由?"太乙真人问。
这次殷夫人抢先回答:"因为没有束缚。"
太乙真人点头:"是啊,世间万物,各有各的活法。
鸟儿飞于天空,鱼儿游于水中,何必强求一致?"
他看向殷小姐,和蔼地说道:"你喜欢习武,并非坏事。
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穆桂英挂帅出征,女子何尝不能建功立业?"
殷小姐眼睛一亮,没想到太乙真人会如此说。
太乙真人转向殷夫人:"这便是第三种执念 - 偏见之执。
以为女子就该如何,男子就该如何,却忘了性别不应成为限制人才的枷锁。"
殷夫人若有所思,默默点头。
他们最后来到一处山崖边,远眺青城山的群山叠嶂。
太乙真人指着远方的云海,问道:"那云为何能变幻无穷?"
殷小姐答道:"因为云随风而动,不固守一处。"
太乙真人欣慰地点头:"孩子悟性不错。
世间万物,变化无常。
《易经》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夫人教导女儿,是否太过执着于当下,而忘了变通?"
殷夫人站在山崖边,望着远方的云海,心中翻江倒海。
她想起自己这些年来如何固执地要求女儿,从未真正理解过她的心。
一时间,泪水盈眶。
太乙真人轻叹道:"这便是第四种执念,也是最难放下的一种..."
殷夫人急切地问道:"敢问真人,第四种执念是什么?又该如何放下?"
太乙真人抬头望天,目光深邃:"那便是..."
就在这时,一阵山风吹来,太乙真人的话语似乎被风吹散。
"那便是 - 掌控之执。"太乙真人目光如炬,直视殷夫人,"父母常以为子女是自己的附属,可以任意掌控。
殊不知,每个生命来到世间,都有其独特的使命与道路。"
殷夫人闻言,如遭雷击,呆立在原地。
太乙真人继续道:"《庄子》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夫人虽为人母,却也无法真正了解女儿内心的渴望。
强行掌控,只会适得其反。"
他看向殷小姐,语重心长地说:"你虽年少,却有自己的志向,这很好。
但也要明白,母亲的担忧并非全无道理。
习武之道,讲究内外兼修,德艺双馨。
若只图一时之勇,不修内功,终难成大器。"
殷小姐听罢,恭敬地向太乙真人行礼:"真人教诲,小女谨记于心。"
太乙真人满意地点点头,转向殷夫人:"夫人若能放下这四种执念 - 模式之执、功利之执、偏见之执和掌控之执,不仅能解决教子之困,更能让自己的心灵获得解脱。"
他抚摸着自己的拂尘,徐徐道来:"《道德经》有言:'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想要获得子女的尊重与理解,必先尊重理解子女。
子女非父母的私有财产,而是天地间独立的生命,有权走自己的路。"
殷夫人听到这里,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如雨下。
她想起自己这些年来如何逼迫女儿做她不喜欢的事,如何在亲朋面前抱怨女儿不听话,如何从未真正了解过女儿的内心世界。
"真人,我错了。"殷夫人抽泣着说,"我一直以为我是为了女儿好,却从未想过什么才是真正对她好的。"
太乙真人微微一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人生在世,难免执着。
关键在于能否及时觉察,并有勇气放下。
古人云:'子欲避之,反促遇之。'越是执着的追求,往往离目标越远。"
他轻轻拍了拍殷夫人的肩膀:"回去后,不妨与女儿好好交谈,了解她的想法和梦想。
或许,她的选择并非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殷夫人擦干眼泪,向太乙真人深深鞠躬:"多谢真人点拨,使我茅塞顿开。"
太乙真人摇头:"非我点拨,乃夫人自悟。
夫人心中本就明白这个道理,只是被世俗的烟尘遮蔽了双眼。"
他看向殷小姐:"你也要记住,追寻自己的道路固然重要,但也要尊重母亲的关爱之心。
母女相互理解,方能双赢。"
殷小姐点头应是,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光。
回程的路上,殷夫人握着女儿的手,心中的大石头似乎已经放下。
她决定从今往后,不再强行干涉女儿的选择,而是给予引导和支持。
正如太乙真人所言,放下执念,方能自在。
人生百年,不过弹指一挥间,何必执着于一时一事?顺其自然,随缘而动,方能看清生命的真谛。
殷夫人回府后,果然与丈夫商议,为女儿请了名师教授武艺,同时也鼓励她学习诗书礼仪,文武双修。
几年后,殷小姐不仅武艺高强,更通晓经史,终成一代奇女子,被朝廷征召为女将,守卫边疆,威震四方。
殷夫人每每想起太乙真人的教诲,都感慨万千。
那四种执念 - 模式之执、功利之执、偏见之执和掌控之执,不正是困扰世间父母的枷锁吗?唯有放下执念,方能看清子女的本来面目,给予他们真正需要的支持和爱。
这才是为人父母的大智慧,也是太乙真人留给世人的珍贵启示。
来源:禅意梵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