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件事一爆出来,马上引起了热议。网友们很快发现,蜜雪冰城只是个例子,原来河北三河市的商户们都被要求统一使用绿色招牌,整个街道看起来毫无特色。
为了提升城市形象,统一招牌并不是不什么新鲜事儿,但是三河市禁止使用“红、黑、蓝”三色还是头一回见,那么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猫腻”呢?
这几天,河北三河市门头牌匾变绿的事件在网上引发热议,根据网友的爆料,不仅个体户的招牌变绿,就连蜜雪冰城这样的全国连锁品牌也被转绿了。
蜜雪冰城表示,这一切都是当地的要求,不能随便改变,即使是加盟店,也得听从地方规定。
这件事一爆出来,马上引起了热议。网友们很快发现,蜜雪冰城只是个例子,原来河北三河市的商户们都被要求统一使用绿色招牌,整个街道看起来毫无特色。
甚至连市内的公园也没有放过,原本红色的大字招牌也被换成了绿色,公园的灯光也跟着改成了绿光,晚上看起来特别吓人。不仅如此,社会宣传标语的红色字也全都被要求换成了绿色。
最离谱的是,连医院的招牌也不得不按照要求改成绿色,甚至全球通用的红十字标志也被改成了绿十字。
如果说统一城市街道门店的颜色是为了让街道看起来更整洁、更美观,且在征得所有商户同意的前提下进行更改,那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问题是,这次并没有征求商户们的意见,直接下达了命令。不仅如此,连“红十字”都被强行改成了“绿十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旦这些强制更改商店招牌的事件曝光,网友们当然不会放过,结果“河北三河城管规定不得使用红蓝黑三色”一夜之间就成了全国热议的话题!
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舆论压力不断增加,三河市城管最终回应称:“这是上级的指示,相关文件正在下发。”
我们来听听当地商户怎么说。有商户表示,城管来过好多次,强迫他们换招牌,后来甚至直接拿云梯上去看着商户换招牌,甚至还打电话挨家挨户督促。原本的红色招牌被换成了绿色。
现在,三河市商户招牌禁用红蓝黑事件有了新的进展。记者联系了当地城管,问如果想把招牌改回去行不行。工作人员的回复是:“如果不怕麻烦,不心疼钱,可以改回去,完全自愿。”网友们一直在期待,为什么这个事件已经这么久了,当地的权威部门却一直没有出来回应呢?
有网友提出了疑问,三河市要求所有门头牌匾不能使用红色,城管只是口头传达,而且没有任何书面依据,强行拆除和更换也没有补偿,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希望能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4月7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联系了三河市城管局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解释说,按照市政府的城市规划要求,红色、蓝色、黑色的门头牌匾底色不能使用,其他颜色可以用。
“有关部门会发布文件,届时会通过公众号公布。”
然而文件还没出来,为什么就开始执行了呢?工作人员回答:“对,文件还没有,但我们先行一步,根据城市规划先改这些东西。”
根据人民网的报道,有商户为了换新招牌花了近2000元,这笔钱差不多是他半个月的房租。问题来了,这笔钱该由谁来承担呢?
毕竟这些商户并不是主动要求换招牌的,最初红色变绿色的商户,都是从自己的口袋里拿钱去更换或改色的,他们本来不想这么做。
还有一些商户正在观望,但却被城管多次上门催促,甚至有城管拿着梯子盯着商户换,虽然没有正式的文件,但执行得可一点不含糊。
现在又允许商户恢复原来的颜色,这不就是在浪费老百姓的钱吗?招牌改来改去,换了又换,到底是在为人民服务,还是在为政绩做文章?
“不是说要改善营商环境吗?这又是怎么改善的呢?”三河的这种做法真让人看不懂。
经过舆论发酵,三河相关部门居然连夜要求商家把绿色招牌拆掉,蜜雪冰城的招牌又换回红色,医院的绿十字也被拆掉了。
说实话,这一系列操作真的是无事找事,简直是给老百姓添麻烦。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三河的相关部门似乎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不仅没有给大家一个合理的解释,面对媒体采访时竟然说:“如果不怕麻烦,不心疼钱,可以自愿改回原色。”
这种态度实在太强硬了!对待老百姓的态度简直傲慢无礼。
现在三河市真的是火了,这种操作让人实在看不懂,简直震惊了整个网络。更让人无语的是,竟然只有国际和国内的连锁品牌不用改招牌,其他普通商户都要整改,这是不是双重标准?
最让人疑惑的是,红、黑、蓝色招牌到底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其他地方可以用,偏偏三河市不行?这种形式主义的工作方式真让人无语,网友们都纷纷感叹:不如去做点更有意义的事吧。对于那些自己掏钱刷漆的商户,很多网友也表示愤怒,觉得这些钱应该由下命令的部门来承担,而不是让商铺老板来出这笔钱。
要所有商铺统一门头,这本来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沟通协调,通常政府不太愿意搞这些事情,但最终还是得做。为什么呢?
因为当高层领导来视察时,如果从车窗望出去,看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商铺门头,就算领导没啥特别的好话要说,至少不会说哪里不好。
没有什么实际的成绩,但是不能让领导看出有什么问题。于是,整齐的商铺门头和统一的白墙,成了一个万无一失的“好办法”!
这种做法其实就是一些经济不太发达、缺乏亮点的地方喜欢做的事,越是落后的地方,越倾向于搞这种“表面功夫”,这种做法几乎无一例外,不接受反驳!
北京广播电视台的评论员李藏宇表示,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尽量保持低调,尽量不要介入那些可以交给市场来处理的事情。
商户的招牌只要不违法、不违背公序良俗、不危害公众安全,难道连招牌的底色都不能由自己决定吗?
李藏宇认为,虽然可以对市容风貌提出总体要求,但细到连招牌的底色都要管,这样的干预就有点过头了。
有意思的是,4月11日,三河市市委书记付顺义在会议上发言时提到,大家的生活都不容易,要通过发展夜经济来活跃群众生活,提升城市的人气。
从今年3月开始,三河市启动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根据2024年底发布的《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对城市的招牌进行了“优化调整”。
根据市政府的城市规划要求,除了红色、蓝色、黑色的底色,其他颜色都可以使用。那么,为什么不能用红蓝黑呢?官方解释说,经过实地考察和专家意见,认为红蓝色在视觉效果上太突出,和街道景观色彩不协调,也不容易和夜景的灯光搭配。
然而,虽然城市规划要求除了红蓝黑外都可以使用其他颜色,但为什么大多数店铺都选择了绿色呢?人民网记者的实地调查揭示了背后的真相。
[免责声明]本文所涉及的时间、事件过程以及图片均来自网络,用以传播正能量,无任何低俗或不良引导。请读者不要一概而论,也不要陷入人身攻击等不必要的行为。对待这一事件,请保持理性,不要轻信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如有关于本文真实性、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等问题,欢迎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积极予以处理。
来源:小鱼儿爱啃大肘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