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3月13日,国际学术期刊《BMC Biology》上发表了复旦大学徐书华团队的研究成果,名为“Reconstructing the ancestral gene pool to uncover the origins and genetic link
2024年3月13日,国际学术期刊《BMC Biology》上发表了复旦大学徐书华团队的研究成果,名为“Reconstructing the ancestral gene pool to uncover the origins and genetic links of Hmong–Mien speakers”(“重建祖先基因库以揭示苗瑶语系人群的起源及遗传联系”)。论文截图如下:
这篇论文,为抱雪斋的“虞夏万年论”提供了分子人类学的铁证。
论文研究团队对80例广西瑶族人群进行了全基因组深度测序,并结合28个东亚现代人群及968个亚洲古代基因组数据,开发了一种基于现代人群基因组重构祖先基因库的新方法,最终拼接出了完整的苗瑶祖先基因组。论文发现苗瑶人群母系祖源多样化,而父系单倍型O-N5为其特异性标记,论文判断属于北方女性与南方男性基因交融的结果。
论文还发现,苗瑶人群的共同祖先可追溯至约5800年前,起源于长江中下游流域,并可能伴随农业文明向西南方向扩散。
苗瑶人群与侗傣语系人群的遗传分化时间约为8200年前,与汉族的分化时间则是在约10800年前。如下图所示(网图侵删):
注意论文里的第一个时间节点,与抱雪斋全球独家首家提出的“虞夏万年论”完全吻合。
10800年前,汉族与苗瑶人群在长江下游分化,地点就是在浙江上山文化区,如论文中图所示,抱雪斋在汉族和苗瑶人群分离的地方画了一个箭头:
10800年前,正是浙江上山文化开始的时间,而根据抱雪斋全球独家首家提出的“虞夏万年论”,距今约1.1万年以前开始的浙江上山文化,正是虞朝末期和夏朝早期文化,尧舜禹这三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天子生活的时代。
1.1万年以前,尧帝在浙江上山文化区发布《尧典》,同时禅让给虞朝最后一位天子虞舜。
抱雪斋根据《尧典》中记录的天象,已经把《尧典》发布的时间精准确定为10800年前(公元前8800年),与这篇论文推断的汉族与苗瑶人群分化的时间节点不谋而合,完全相同!原文链接及截图如下:
《尧典》天象重释:抱雪斋独家图文实证中华文明万年源流
公元前8800年,5月28日春分,日躔正在朱鸟星宿。如下图所示,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正在朱鸟星宿正上方,《尧典》中“日中星鸟以殷仲春”的天象昭然可见。
公元前8800年,8月25日夏至,日躔正在东宫青龙房宿大火,《尧典》中“日永星火以正仲夏”的天象昭然可见,如下图所示。
公元前8800年,11月22日秋分,日躔正在北宫玄武虚宿。《尧典》中“宵中星虚以殷仲秋”的天象昭然可见,如下图所示。
公元前8800年,2月24日冬至,日躔正在西宫白虎昴宿,《尧典》中“日短星昴以正仲冬”的天象昭然可见,如下图所示。
天象昭昭,与分子人类学和考古发现互相印证,实证了1.1万年以前虞朝和夏朝的王都就在浙江,浙江会稽山的大禹陵,正是1.1万年以前大禹治水后安葬之地。
来源:抱雪斋读易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