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胡茄折杨柳”,唐代王翰小诗是何意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3 06:54 3

摘要:王翰是唐代的诗人,他有一首《凉州词.其一》,豪迈长歌,词语壮丽,音调铿锵,古今传唱:“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是唐代的诗人,他有一首《凉州词.其一》,豪迈长歌,词语壮丽,音调铿锵,古今传唱:“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而王翰的凉州词.其二》,也是一首优秀的唐代边塞小诗,但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格,别有不同的诗韵。

“秦中花鸟已应阑,

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

教人意气忆长安。”

唐代.王翰《凉州词.其二》

凉州在唐代属于陇右道,即甘肃武成一代,是当时的西北边疆所在。“凉州词”则是唐乐府旧题,属《近代曲辞》,是按当地乐调《凉州曲》歌唱的唱词。王翰的《凉州词.其二》用笔沉重深情,写出边塞守关的将士夜晚听闻笳声时思乡之情。小诗苍凉悲壮,壮士守边依然情思望远念故乡。

“秦中花鸟已应阑,

塞外风沙犹自寒。”

王翰写诗入曲如歌,音乐质感强烈,他开篇写出优美流畅的诗句。“秦中花鸟已应阑”是说内地的秦中平原此时已是暮春时节。这样的时节,百花已盛开,香气袭人;百灵、黄鹂等小鸟欢乐地轻唱。可是边关的“塞外风沙犹自寒”;塞外仍然是大风劲吹、沙尘遮日的“犹自寒”之时。内地的秦中和边塞的凉州地区气候有差异,风景更是不同,诗人用对比、夸张的手法,写出边关的苦寒,也喑示守关边将士坚持的不易。

“夜听胡笳折杨柳,

教人意气忆长安。”

王翰诗句入歌曲轻柔,但是似有无限情,情在“夜听胡笳折杨柳”时。边塞风仍紧、夜正寒、人未眠,忽听有人用胡笳吹起凄凉小曲《折杨柳》。

胡笳是少数民族吹奏的古代乐器,胡笳声声凄美、幽静、哀婉,让守边将士夜间思念起温暖的家乡,温情的亲人。家乡杨柳已青青,《折杨柳》小曲情深深,胡笳声黯。

诗人一唱三叹更见边关将士思故乡。守边将士大多来自秦中,那里花开鸟鸣又杨柳依依,那里有京城长安,那里更有亲人。

夜半胡笳声声《折扬柳》,勾起边关将士对故乡最美好回忆。诗人长歌当不停,他重彩泼墨写下全诗结尾句:“教人意气忆长安”!

王翰写诗如画,又似胡茄声声中,边塞将士仍有亲情的《折杨柳》如歌一样诗中来。

沙沙小观园

来源:读史书的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