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0年的一天,毛主席突然收到了一封谢觉哉同志递交的报告。上面显示,他最近联系上了段德昌同志的孩子,并且对方还向中央提出了一个请求。
1950年的一天,毛主席突然收到了一封谢觉哉同志递交的报告。上面显示,他最近联系上了段德昌同志的孩子,并且对方还向中央提出了一个请求。
听到昔年那个熟悉的名字时,毛主席不禁湿了眼眶,他当即表示:我来给他证明!
那么段德昌同志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能让毛主席如此看重?
段德昌出生于湖南南州,虽然家境贫寒,但他的父亲却是一个新式知识分子,思想非常开明。
父亲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从小便开始让他接受新式教育,给他灌输爱国思想。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段德昌也逐渐长成了一个心怀大志的爱国青年。
在十八岁时,他便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雅各中学,并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进步青年。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开始在学校组织青年团体,进行爱国学生运动。
那时当地有一个非常坏的督学,他因为恶意克扣,将学校的伙食搞得一塌糊涂。
段德昌得知此事后当即带领着学生们进行了抗议行动。
由于事情闹得很大,当地官员不得不强硬地对学生组织进行打压。虽然段德昌遭到了惩罚,但幸运的是,那名督学被撤职了,所以他也并不后悔。
不久后,时任省督学的毛主席来这里考察,得知了此事。在听说领头反抗的人名叫段德昌后,主席便非常想见一见这名有勇有谋的学生。
就这样,段德昌收到消息后便匆匆赶到了文武庙,与这位将来的国家领袖进行了第一次会面。
在交谈一番后,主席便深深了解到了他的进步思想以及雄才大略。主席鼓励他要继续坚持革命,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段德昌铭记于心。不久后他的父亲去世,家里断了收入来源,段德昌不得不辍学回乡。
不过他并未放弃自己的使命,而是与何长工一起创办了新华中学,开始向广大青年传播进步思想。
由于工作能力突出,在1925年9月,他被组织吸收入党。
后来,在毛主席的推荐下,他前往广州,进入了黄埔军校第四期就读。期间,他又转入了毛主席与李富春同志所开设的中央政治讲习班。
在主席的谆谆教导下,他的革命思想也有了巨大的提高。
北伐战争开始后,他随国民党革命军第六军来到湖南,并于不久后调任总政治部宣传科长。
在攻占醴陵、平江以及汀泗桥战斗中,他凭借着优秀的工作能力,担负起了整支作战部队的运输、担架以及慰劳任务。也正因此,他被誉为“铁科长”。
不久后,他便升任了第35军第1师政治部主任。也正是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该师的第一团第一营营长彭老总。
两人虽然在脾气秉性以及受教育程度上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但他们却因为共同的理想一见如故。
两人时常促膝长谈,谈当前的形势,谈革命理想。
有一次段德昌问他,对关羽怎么看。彭老总则认为关羽是封建统治的工具,没有意思。
于是段德昌便问他什么才有意思。彭老总则回答道,为工人农民服务才有意思。
段德昌非常赞同他的想法,然后又针对他的回答提出了一些其他的见解,让彭老总受益匪浅。
这次谈话后,段德昌还送给了他很多进步书籍,彭老总看到后思想也产生了巨大变化。
从那时起他便坚定了革命的信念,多次要求加入我党。
1928年,在段德昌的推荐下,彭老总成功加入我党,正式走上了革命道路。
要知道他实际比彭老总还小六岁,但彭老总却视他为“革命的引路人”。
但革命的路途并未像他们想的那样宽敞无阻。1927年,老蒋背离了革命,段德昌也由此走上了一条万分艰险的革命旅程。
国共合作失败后,段德昌因为参加了南昌起义而遭到了国民党的通缉。在组织的安排下,他来到鄂西、鄂中一带开始进行农民运动。
当时我党的形势极其紧张,大量的革命人士都遭到了逮捕。
段德昌为了营救这些同志,便与战友化装成小商贩,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敌人内部,探查情报。
等万事俱备后,他便与当地党组织一起领导了起义计划,成功消灭了一大批地主、劣绅武装,将革命人士全都解救了出来。
在段德昌坚持不懈的游击斗争中,使得湘鄂西一带的革命形势越来越好。
到了1928年春,中央派了贺老总与周逸群等人过去,命他们与段德昌一起创建了以洪湖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当地的革命力量越来越庞大。1930年2月,红六军在王家桥正式成立,段德昌被任命为副军长。
在此后的数年里,他便率领着部队驰骋荆江两岸,为扩大苏区立下了赫赫战功。
红二军团成立后,他又被提拔为红六军军长,继续在洪湖苏区转战。
他在积累了长时间的转战后,总结出了一套“只打虚,不打实,要打必胜,不胜不打”的游击战术。
而这套战术正好与毛主席所提出的“十六字口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932年,他便凭借着出色的指挥能力,采取围点打援、诱敌深入等战术,连续取得了龙王集、文家墩以及新沟嘴等战斗的胜利。
从此,段德昌便在当地打出了名声,百姓们都称呼他为“常胜将军”。洪湖一带的人们还流传出了“有贺不倒,无段不胜”的口号。
然而,随着我军规模的壮大,也引来了国军的忌惮。
不久后,国民党便对洪湖一带进行了第四次大规模围攻。在敌人重兵压境的情况下,我军只能被迫撤出洪湖。
遗憾的是,段德昌始终没有见到打回来的那一天,没过多久他便壮烈牺牲了。
毛主席得知消息后非常痛心,此后的数年里,他便一直托人打听段德昌家人的下落,但始终未果。
1950年的一天,毛主席从谢觉哉那里得知了段德昌儿子段传新的下落。
原来当年跟着部队撤离洪湖时,段传新还是个小娃娃。由于路途太颠簸,段传新不慎从马上掉了下来,被敌人抓了起来。
之后段传新便一直被敌人关在监狱。敌军本想让他给父亲写信,劝父亲投降,但深受革命教育的段传新始终不肯。
敌人见劝不动他,便一直想着法地折磨他。后来得知段德昌牺牲后,敌人见他再也没了利用价值,便不再管他。
后来在组织的奋力营救下,他才终于逃了出来。
得知父亲已经牺牲后,段传新非常悲痛。但由于时间过去太久,导致段德昌的名字开始被人们遗忘。
为了给父亲一个交代,他便找到了谢觉哉,希望他能将父亲的事迹公之于众,并证实父亲的身份。
谢老当年曾在洪湖苏区工作过,曾担任湘鄂西省委秘书长,与段德昌交往甚为密切。
谢觉哉得知消息后,当即答应下来,并将此事报告给了中央。
毛主席得知前因后果后不禁湿润了眼眶,他当即表示,自己会给他证明。
后来,毛主席为段德昌签发了“烈士证”,并确定他为我国的“第一号烈士”。
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毛主席在谈到段德昌时还一度中止会议,眼含热泪,可见主席对他的怀念。
段德昌同志虽然很早就离开了我们,但他永不言弃的革命精神却始终激励着后人!
来源:史说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