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甲亢哥,阿福,老王等一众外网网红,通过在到中国的「体验式传播」,打破了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这个操作背后本身就透着「行政夹克的味道」。
原创作者:老朱(朱钊霖)——企业幕后的思考者
首发平台:老朱话经营,2025年4月13日
快速完成了一篇小作文,记录我对甲亢哥的认知。
甲亢哥,阿福,老王等一众外网网红,通过在到中国的「体验式传播」,打破了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这个操作背后本身就透着「行政夹克的味道」。
近期大家都应该被「甲亢哥」刷屏了吧,作为一个不怎么关注这类新闻的人都能被轰炸到,如果背后没有神秘力量的推动,那你想象一下到底是什么级别的资本才能造成堪比春晚的影响力呢。
中国自 2013 年起在部分城市试点 72/144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2023 年进一步扩大适用范围,允许 53 国公民在北上广等 20 座城市免签停留 6天(144小时)。这一政策降低了短期入境门槛,既便利商务和旅游,也为外国创作者提供了实地体验中国的机会。
时间回到更早期来看。中世纪欧洲「东方想象」的建构者——马可波罗,与打破红色中国「信息铁幕」的破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不同历史时期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经历与作品揭示了跨文化传播的核心逻辑:「他者视角」的真实性、时代需求的契合性以及叙事策略的适应性。
说人话就是:当传播主体是外部观察者(而非本国官方)时,其叙事更容易被国际受众接受,但需在「客观性」与「主观滤镜」之间找到平衡。
比如,BBC 对中国的报道,就从「新闻」变成了「小说」,它在主观和客观之间选择了「杜撰」,通过对比报道让本国群众产生「国家认同感」。
今天的中国要从一个区域大国走向世界大国,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原来外国媒体对中国的杜撰和中伤。
最直观的做法不是在他们的主场和他们辩论,解释,毕竟申公豹也说了,「人的成见是一座大山」。既然山不能过去,那我要请你过来看看行吗?
于是,我们就回应了今天「全球化退潮时」的世界各国人民的集体焦虑或好奇心,通过你们「喜欢的嘴」去填补你们认知空白的「答案」。
就像「李子柒」用「古风田园」避开政治争议,本质是将中国文化转译为 YouTube 能接受的「生活方式美学」进行传播。
中国式破局从来不是正面硬刚,而是用魔法打败魔法。感兴趣后面的来龙去脉吗?跟着我的文字继续。
芒果电视台曾经推过一个很火的音乐类节目叫《歌手》火遍全网。这款现象级节目火出圈之后,节目组找来了一名外国小姐姐 Jessie J 来参赛,观众们根据她的名字谐音,亲切的称呼她为「结石姐」。
这位小姐姐也没有辜负她全球顶尖歌手之名,一举拿下当年的「歌王」。这一举动不仅引来了 BBC 等外国媒体争相报道,更是震撼了当年与结石姐同在一起来的助手「斯帕尔特」。
斯帕尔特可不是一个毛头小伙子,他有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在与结石姐一起在中国工作的四个月时间里,他充分认识了中国这个广大市场的潜力,那时候歌手的网络热度直接让这名美国来的互联网土著震惊不已。
这哥们在中国工作的时间发现,原来世界的互联网并不完全贯通,在中国的互联网传播仅限于微博,抖音,小红书等本地媒体,这里的人根本看不到「油管」,「蓝鸟」和「脸书」等一众美国媒体,如果我能让这里的 15 亿人看到外面的内容,甚至像结石姐一样,我让这里的人看到外面的艺人/网红,那我不就发达了?
说干就干,斯帕尔特回国后立马成立了公司「East Goes Global」,它就是帮助国际上那些明星和网红走进中国市场的,同时还能帮助中国品牌完成出海。这间公司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倒爷」,只不过这一次的货物是「流量」。
生意的精髓就在于信息差,我知道你不知道,我就能赚你钱。当年互联网元年时的一众大佬,本就是这样完成了创意再到帝国建立的。
据说斯帕尔特已为 「全球一些最知名的明星」在中国累计获得了超过 1 亿粉丝。我不知道他赚了多少钱,但他的这种「外部观察者」视角的,东西方媒介公司成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兴趣。
答案揭晓:斯帕尔特的「East Goes Global」就是甲亢哥中国行的操盘手。
可是这么一间小小的经纪人公司如何撬动一个春晚那么大的项目?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一个蚂蚁里最顶尖的厨师,给狗子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这后面要没有人协助,累死它一生也不具备这样的能量。
这次甲亢哥中国行的媒体公司是藏不住的,通过它们你能看到更多的真相。
「环球网文旅」追着报道他中国行全程的内容,在它的抖音账号里已经收录了不少于二十条的视频。你要知道「环球网」可是一个官媒,它的作用就是负责沟通东西方的文化,让世界看到中国。
一个官方媒体能不遗余力的在最近不断更新这位「网红」背后是不是有点意思了呢。
同样的,众多一线媒体,包括央视都在报道甲亢哥的中国行,我要说这是「斯帕尔特」的操盘能力你会相信吗?
还有,甲亢哥与他一个团队的签证用的可不是 144 小时的「便利签」,他们在中国不仅长期滞留,还能在城市间不断的穿梭,所到之处更是媒体熙熙攘攘,舆论话题不断,最顶流的一线小生也做不到这热度和舆论度吧?这还不说明问题吗。
墙里开花墙外更香。甲亢哥的「油管」平均播放量涨了三倍多,最高四倍。短视频更是夸张的达到了快 2000 万流量。
请问,如果你是一个和甲亢哥同属「油管」的大UP主,看到他一次中国行就完成了这样的数据,会不会自费也要来中国做传播?
一个网红,一个经纪人,搞出这么大的阵仗难于登天。我们的官媒又不是「金主」,它们所做的也只是顺势而为,那么背后还有谁在出力呢?
我认为背后至少有三股力量在推动这件事的向前发展。
第一,华纳音乐。作为甲亢哥的老板,曾就因一首歌,一个人,将甲亢哥从百万网红推到千万级的地位。
华纳和其他的老牌音乐公司不同,它是近年来少有的「亲中」媒体,关系和我家还算过的去。原因就是因为它背后的金主爸爸同样是阿里、蚂蚁和58的投资者。
作为年轻资本推动的世界级的唱片公司其实也一直在谋求变化,打造新媒体时代的明星就是它们的尝试之一。
第二,Jimmy Donaldson 网名「野兽先生」。他可是全球 5 亿粉丝顶级网红,订阅年收入就超过 5000万刀,当然这只是他收入的冰山一角。他背靠亚马逊等一众大企业,至于有没有什么更密切的关系,你们猜猜吧。
他对甲亢哥的扶持就如羊羊羊和他的徒弟们,很多视频都带着他一起玩,很容易想到他们同属一个阵营对吧。去年「野兽先生」还扬言要收购「洋抖」,我相信更多是他背后的资本财团的手笔。
不管是谁,只要你想下注中国,买中国的公司,你势必要和中国搞好关系,充分展示你的友好对吧。
最终各方都心照不宣的闭口不言,一起使劲完成了这么大的一个跨国文化合作项目。
今天,中国已不再是被动接受他者叙事的一方。从「甲亢哥现象」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网红经济的崛起,更是一场精心布局的文化战略——通过“他者视角”的真实性、时代需求的敏锐回应,以及媒介语言的创新融合,中国正以柔性的方式重塑国际传播的规则。
这种策略的本质,是用「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渗透取代硬性对抗,用全球受众熟悉的话语体系,破解西方长期垄断的叙事霸权。
当政策红利、资本协作与官方媒体形成合力,一个「三角稳定框架」便浮出水面:政策为跨国创作者敞开大门,资本为内容传播注入动能,而官方媒体则通过背书与引导,确保叙事始终服务于国家形象构建的深层目标。
三者共振,不仅让「中国故事」突破地域与文化的壁垒,更让世界看到中国主动参与全球话语体系构建的自信与智慧。
未来,随着更多「甲亢哥们」的到来,中国的文化反制将不再局限于个案的成功,而是演变为一种可持续的生态。
这既是全球化退潮时代的破局之道,也是大国崛起的必经之路——毕竟,真正的软实力从不依赖声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否让世界心甘情愿地倾听、理解,并最终认同。
阳谋之下,胜负已定。我们需要的,只是时间。
如果你是西方媒体,会如何应对中国的‘网红阳谋’?评论区聊聊!
我是老朱,
助力企业业绩稳增的咨询师。
感谢你的耐心,
我们三天后见。
来源:老朱话经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