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长杰:光阴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3 09:41 1

摘要:天地初开时,本无钟鼓催晨昏。日月流转处,原是星斗自沉浮。有人问:为何要分二十四节气?为何要记生辰忌日?这便如同稚童在沙滩画线——潮起潮落间,总想留住几道痕迹。

光阴赋

作 者 |罗长杰(天津)

天地初开时,本无钟鼓催晨昏。日月流转处,原是星斗自沉浮。有人问:为何要分二十四节气?为何要记生辰忌日?这便如同稚童在沙滩画线——潮起潮落间,总想留住几道痕迹。

看那春风化雨,先民在龟甲刻下"春"字,不是为困住三月的暖阳,是要提醒后人:该播种了。望见秋月圆满,祖先在竹简写下"中秋",不是为锁住桂香,是要子孙记得:该团圆了。时间本如流水无形,我们却造出竹节水车,让清泉在竹节间叮咚作响。清明插柳,端午悬艾,重阳登高,这些岂止是节气?分明是先祖留给我们的暗号,教我们在岁月长河里辨认归途。

记得少时见祖母剪红纸,总爱在寿字旁添朵牡丹。问其故,老人笑言:"记不得多少岁数,就记得每年花开。"如今方知,生辰寿诞原是人间最温情的刻度。就像樵夫在山径系红绳,不为丈量山高,只为记住回家的欢喜。

某日途经古寺,见石碑林立如时光的琴键。有的字迹漫漶似老者皱纹,有的苔痕斑驳如往事青衫。守碑僧说:"刻石不是为对抗岁月,是让思念有个歇脚处。"忽然懂得地方志为何要记某年某月某日暴雨成灾,某街某巷某家娶亲——这分明是在给时光织锦,让后人触摸到往事的经纬。

曾见电子历法精准至毫秒,却不及老农观星知农时。见过时钟切割光阴成碎片,反不如沙漏教人见天地呼吸。想起幼时夏夜纳凉,祖父指着银河说:"你看牛郎织女星,就是老祖宗给七月七做的书签。"原来最好的计时器,是人心里的温度计。

智者说"当下即是永恒",可这"当下"二字最难把握。它不像春分可测日影,不像中秋可尝月饼。某日见孩童追逐肥皂泡,忽有所悟:所谓珍惜光阴,不就是捧住这七彩的易碎品?看它在阳光下流转,既不必哀叹转瞬即逝,也不必焦虑何时消散。

前人爱在屏风画四季图,春兰秋菊各安其时。今人惯用手机存照片,昨日今朝乱作一团。倒不如学学古人,给时光留些空白处。就像苏东坡夜游赤壁,不知今夕何夕,却留下千古绝唱。原来真正的好时光,都在钟表齿轮咬合不到的缝隙里。

听说南极有座"时间胶囊",封存着当代文明。想来五千年后若有人开启,必惊叹这些铜铁容器:原来古人如此害怕被遗忘!却不知田间老农传给孙儿的秧马,巷口婆婆教孙女包的粽子,才是真正鲜活的时间标本。

黄昏散步,见落日把云霞染成二十四节气色。忽觉光阴最妙处,恰在于可量又不可量。我们能算出冬至的日影长度,却算不出母亲第一根白发出现的时辰;能测定月相盈亏周期,却测不准相思生长的速度。或许正因如此,人类才需要清明雨、中秋月、重阳菊——这些天地人共谋的时光驿站。

今撰此文,不求刻石留名,惟愿诸君读罢,抬眼望见窗外流云,能会心一笑:此刻云影掠过书页的痕迹,便是光阴最好的注脚。

作者:罗长杰

文作者简介:

罗长杰 笔名:一页方舟,故里青海西宁,现居天津,酷爱诗词创作,喜好书法摄影。作品多发表于《西宁表情》、《作家文学》等多种文学媒体,《西宁表情》特约作家。“空腹有诗衣有结,得斯浮云也自由。词虽二四六八句,意却穿越春夏秋。”

《西宁表情》特约作家。

来源:秦中古泉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