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时,角落里始终沉默的退休语文老师张老突然开口:“老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有些话揣在肚子里是福气,说出来可就成了祸根。”
茶馆的老槐树下,王大爷正跟几个老邻居拉家常。隔壁李婶刚抱怨完儿媳妇不懂事,转头又说起张家儿子做生意赔了钱。
这时,角落里始终沉默的退休语文老师张老突然开口:“老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有些话揣在肚子里是福气,说出来可就成了祸根。”
这话让我想起前阵子小区发生的真事儿——刘大哥在酒桌上显摆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第二天就接到诈骗电话说孩子被绑架,吓得差点犯了心脏病。
《围炉夜话》里有句话:“怨天者无志,怨人者无德。”
前些天我去菜市场,碰见开粮油店的老赵蹲在门口抽烟。他见我过来就唉声叹气:“这生意是一天不如一天,老婆天天念叨我没本事,儿子补习费都快交不起了...”
这话刚说完,对面卖菜的孙大姐扭头就冲顾客说:“瞧见没?老赵家要揭不开锅了,上个月进的米面可别是陈货啊!”
人呐,总以为诉苦能换来同情,却不知抱怨就像往自家墙上泼墨——脏了自己的门面,还招来苍蝇蚊子。
我认识个开出租的周师傅,早年爱跟乘客念叨“油价涨得凶”“平台抽成狠”,结果被好事者拍视频发网上,公司以“传播负能量”为由扣了他三个月奖金。
聪明人都懂得把苦水酿成酒。
我们小区保洁吴阿姨,丈夫瘫痪二十年,她每天凌晨四点扫完大街,还抽空学着做手工布鞋卖。有次我听她跟街坊说:“日子就像揉面团,揉得越使劲,蒸出来的馒头越香。”这话比多少抱怨都让人肃然起敬。
《格言联璧》提醒:“富贵家宜学宽,聪明人宜学厚。”
上个月同学聚会,做建材生意的老钱多喝了两杯,拍着胸脯说:“今年又换了辆奔驰,光装修别墅就花了200万!”结果第二天,他仓库就遭了贼,损失惨重。警察来做笔录时摇头:“您这方圆五里地,谁不知道您家底厚?”
《史记》里有个石崇斗富的典故。说西晋首富石崇把珊瑚树当柴火烧,用锦缎铺满五十里路,最后落得满门抄斩。史书评价他:“炫富者,如抱金过市之稚童。”
真正的智慧藏在谦逊里。
我认识位退休老教授,儿子在国外拿了博士学位,街坊问起时他总说:“孩子就是运气好,赶上好导师了。”后来才听说,他悄悄给社区图书馆捐了三千册书。这种“藏锋”的境界,恰似《道德经》所言:“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增广贤文》警示:“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上周社区活动室上演了出闹剧。李阿姨炫耀孙女钢琴过了八级,赵大妈不服气地说自家孙子奥数拿了奖。俩老太太越说越较劲,最后竟翻出二十年前的陈年旧账,气得居委会主任直拍桌子:“攀比攀比,比到最后都是气!”
还记得《战国策》讲:楚国人嘲笑宋国人不会造车,结果两国交战,楚军战车陷入泥潭动弹不得。古人早就悟透了这个理——盯着别人的脚,自己的路就走不稳。
我们楼栋的保安老陈是个明白人。有次听几个业主比谁家孩子出息,他插了句:“我家闺女在早餐店揉面团,每天能让三百人吃上热包子,我觉得也挺好。”这话说得众人哑口无言。正如《围炉夜话》所说:“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老辈人常说:“水深流去慢,贵人话语迟。”
去年台风天,我看见路边的合欢树被刮断好些枝杈,唯有那棵百年老槐树巍然不动——它的树干早年被虫蛀空,反而学会了把养分往根里藏。
《小窗幽记》里说得妙:“藏巧于拙,用晦而明。”抱怨的话烂在肚里,会发酵成自强的养料;炫耀的话压在舌底,能沉淀为稳重的底气;攀比的话锁在心头,将磨砺出豁达的胸襟。
下次话到嘴边时,不妨学学我们小区传达室的郑大爷。有人问他退休金多少,他眯眼笑道:“刚够买包烟,再给孙子存个压岁钱。”问他儿子在哪高就,他指着花坛说:“昨儿刚教我把月季嫁接成活。”
这或许就是老子说的“大直若屈,大智若愚”吧。
看着茶馆里仍在喋喋不休的李婶,我忽然想起张老临走前留的话:“嘴上安把锁的,心里都开着花呢。”
作者:微思,用国学智慧,给你的人生带去一些改变。如果喜欢,点个赞呀~
来源:微思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