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加州某超市,一位母亲盯着货架上标价13.5美元的一打鸡蛋,犹豫片刻后转身离开。这样的场景,正在全美各地重复上演。2025年,美国鸡蛋价格如同坐上火箭,从疫情前的“白菜价”一路飙升,打破历史纪录。这场“蛋价风暴”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疯狂逻辑?
在加州某超市,一位母亲盯着货架上标价13.5美元的一打鸡蛋,犹豫片刻后转身离开。这样的场景,正在全美各地重复上演。2025年,美国鸡蛋价格如同坐上火箭,从疫情前的“白菜价”一路飙升,打破历史纪录。这场“蛋价风暴”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疯狂逻辑?
一、现象级暴涨:鸡蛋价格突破天际
2025年2月,全美A级鸡蛋平均零售价达到5.90美元/打,同比上涨10.4%。而在疫情前的2022年,这个价格长期低于2美元。更夸张的是,加州部分超市的零售价一度突破13.5美元,相当于单枚鸡蛋售价超过1美元。
在加州,禽流感的影响尤为严重。当地鸡蛋批发价达8.41美元/打,零售端甚至出现18枚装鸡蛋标价13.5美元的情况。中西部同样未能幸免,爱荷华州某超市的鸡蛋价格标签显示,12枚装从3.99美元飙升至7.99美元,涨幅达100%。
3月初,某超市将18枚装鸡蛋从13.5美元降至9.19美元,引发抢购潮。但消费者很快发现,这不过是“昙花一现”的促销:隔壁货架的6枚装鸡蛋仍标价4.99美元,折算下来单价更高。
二、禽流感与全球供应链“拆东墙补西墙”
自2022年起,禽流感病毒已导致全美超过3500万只蛋鸡被扑杀,2025年初又有1720万只蛋鸡因疫情死亡。存栏量骤降12%,而蛋鸡生产周期长达140天,产能恢复遥遥无期。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这是自2015年以来美国最严重的一次禽流感大流行。此次袭击美国的禽流感毒株是H5N1,被认为是高致病性的。这一高致病性禽流感毒株在亚洲和欧洲传播数月后登陆美国,至今已在全美20多个州的商业农场或农户自家养殖场中检测到。
为了应对禽流感,养殖场被迫升级消毒设备、采购防护服,单场生物安全投入增加超50%。这些成本最终通过供应链传导至消费者。
美国试图从欧洲进口鸡蛋,但因欧盟严格的动物福利标准(如笼养禁令)和自身供应紧张,进口量杯水车薪。南美救急同样有限,墨西哥、巴西的鸡蛋进口量虽增加30%,但运输成本和保鲜难题让终端价格优势大打折扣。
美国农业部长布鲁克·罗林斯近日表示,已开始从土耳其和韩国进口鸡蛋,同时也与其他国家就鸡蛋供应展开谈判。然而,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扰乱了全球贸易体系,加征关税无法令美国再次伟大,只能让蛋价居高难下。
三、成本黑洞与巨头操控下的“蛋价游戏”
饲料价格“火上浇油”,玉米、大豆价格因通胀分别上涨45%和38%,饲料成本占据养殖总成本的60%。某蛋鸡场主坦言:“去年每打鸡蛋的饲料成本是0.8美元,现在涨到了1.5美元。”
能源与人力“双重夹击”,油价上涨推高运输成本,从养殖场到超市的物流费用上涨22%;劳动力短缺加剧,蛋鸡场工人时薪从12美元涨至18美元,仍难招到人。
零售端的“价格滞后效应”同样明显,虽然农业部数据显示批发价微降,但超市货架上的价格纹丝不动。某连锁超市采购经理透露:“我们不敢轻易降价,万一明天供应又断了呢?”
司法部数据显示,2024年蛋鸡存栏量仅减少4%,但零售价却上涨超200%。这种反常现象引发反垄断调查,矛头直指行业巨头。
前五大蛋品企业控制全美62%的市场份额,小农户被迫退出市场。环保政策和防疫成本成为“洗牌工具”,2024年中小蛋鸡场数量减少18%。
历史操纵案“幽灵重现”,2018年,某企业曾因串通限制产量被罚2000万美元。如今,消费者权益组织发现:部分州级批发市场出现“同步提价”现象,价格走势高度一致。
四、民生困局与关税与通胀的“恶性循环”
2019年加征的欧盟农产品关税,导致欧洲鸡蛋进口量暴跌65%。如今,即便疫情紧急,欧洲国家仍拒绝向美出口。
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两年新低,但长期通胀预期却升至30年高点。这种矛盾心理推高恐慌性抢购,进一步刺激价格上涨。
中低收入家庭面临“蛋白质焦虑”,纽约布鲁克林区某食品银行门前,排队领取免费鸡蛋的队伍越来越长。单亲妈妈丽莎表示:“以前每周买两打,现在只能买半打。”
“后院养鸡热”背后是荒诞的现实,亚马逊“母鸡租赁”服务火爆,6个月套餐售价500美元,包含鸡舍、饲料和防疫指导;圣地亚哥走私鸡蛋案件激增158%,边境查获量创十年新高。
零售商的“限购令”困局同样棘手,沃尔玛、克罗格等超市被迫实施限购:每位顾客每天只能购买两打鸡蛋。但这反而加剧恐慌,货架经常被抢购一空。
五、未来展望:风暴眼中的微光
短期预测:高价或将持续,美国农业部预计,2025年蛋价将比2024年均价再涨41%。随着复活节临近,需求激增可能推动价格进一步攀升。
长期破局:从种鸡到餐桌的变革,供应链韧性计划:建立国家级种鸡基因库,缩短蛋鸡培育周期;反垄断重拳:司法部拟立法限制企业合并,拆分垄断性采购联盟;关税松绑:拜登政府正与欧盟谈判,可能部分解除农产品关税。
消费者自救指南同样重要,替代蛋白选择:豆腐、鹰嘴豆泥销量增长40%;社区农场模式:城市近郊涌现“鸡蛋CSA”(社区支持农业)项目;政府补贴:低收入家庭可申请每月20美元的蛋品补贴券。
从2美元到13.5美元,这枚小小的鸡蛋,折射出美国农业体系的脆弱性、供应链的安全危机,以及社会公平缺失的痛点。当基本民生商品沦为投机工具,当消费者不得不在后院养鸡,这不仅是农业问题,更是对现代社会治理能力的叩问。
风暴终将过去,但如何让鸡蛋回归“平价营养品”的本质,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书写答案。
来源:波士财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