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网络安全博士“开盒挂人”,3000人隐私遭曝光,终被判刑!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3 13:55 2

摘要:近日,一起涉及“开盒挂人”的网络暴力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令人震惊的是,这起案件的主犯之一竟是一名网络安全专业的博士。2025年3月19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赵某、成某某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均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近日,一起涉及“开盒挂人”的网络暴力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令人震惊的是,这起案件的主犯之一竟是一名网络安全专业的博士。2025年3月19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赵某、成某某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均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图片来自网络

“开盒挂人”是一种新型网络暴力犯罪,指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隐私信息(如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电话、社交账号等),并在网络上公开传播,甚至恶意篡改、造谣,诱导网友对受害者进行网暴。

本案中,受害者小雨(化名)是一名虚拟偶像团体的配音演员。自2023年起,她的个人信息被恶意曝光,包括身份证、家庭住址、就医记录等,甚至有人在线下跟踪她,导致她长期遭受骚扰,最终患上抑郁症。

更令人发指的是,赵某和成某某不仅曝光小雨的个人信息,还恶意篡改、编造谣言,煽动网友对小雨及其家人进行辱骂、电话轰炸,甚至有人到她家门口泼油漆。

图片来自网络

赵某是一名网络信息工程专业的博士,主攻网络安全。讽刺的是,他本该是网络安全的守护者,却利用专业能力从事非法“开盒”行为。

据检方披露,赵某和成某某在境外社交媒体建立聊天群组,非法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并通过境外社工库获取受害者数据。短短几个月内,被“开盒”的受害者多达3000余人,群组成员超过3万人。

图片来自网络

法院认定,赵某、成某某的行为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该罪名的核心在于:

1. 设立违法犯罪通讯群组:两人在境外平台建立群组,专门用于传播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

2. 发布违法犯罪信息:不仅泄露隐私,还恶意篡改、诱导网暴,情节严重。

3. 群组规模庞大:成员超3万,影响恶劣。

图片来自网络

本案中,成某某是一名大三学生,而现实中不少“开盒”案件涉及未成年人。法律如何认定?

- 16周岁以上:可构成寻衅滋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罪。

- 16周岁以下:不负刑责,但监护人需严加管教,必要时进行矫治教育。

律师提醒:即便只是转发、评论“开盒”信息,若情节严重(如煽动网暴),同样可能被追责。

图片来自网络

1. 立即举报:向平台投诉,要求删除信息。

2. 报警:向公安机关报案,或通过中央网信办违法举报中心(12377)举报。

3. 固定证据:截图、录屏,保存侵权证据。

4. 起诉索赔:若造成严重损害,可提起民事诉讼索赔。

图片来自网络

技术本无善恶,关键在于使用者。高学历犯罪危害更大,法律绝不会因身份特殊而网开一面。同时,平台、监管部门、公众都需共同努力,才能彻底遏制“开盒挂人”乱象,还网络空间一片清朗。

来源:熹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