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2日深夜,加拿大蒙特利尔跳水馆沸腾了!中国选手陈芋汐以总分435.20分碾压式夺冠,却在赛后采访引发“地震”——当外媒镜头怼到面前时,这个上海姑娘脱口而出的不是中文,而是一句流利的“Thank you all for crossing oceans to
4月12日深夜,加拿大蒙特利尔跳水馆沸腾了!中国选手陈芋汐以总分435.20分碾压式夺冠,却在赛后采访引发“地震”——当外媒镜头怼到面前时,这个上海姑娘脱口而出的不是中文,而是一句流利的“Thank you all for crossing oceans to support me”。有人狂赞她“给中国长脸”,也有人怒喷“装什么国际范”,争议声瞬间炸上热搜。
但键盘侠们或许忘了,这个刚过完17岁生日的女孩,在24小时前刚经历了一场生死战。预赛时因风速突变险些失误,决赛又遭遇东道主选手连续跳出3个满分动作。当最后一跳5253B入水几近零水花时,现场解说直接破音:“教科书级动作!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跳水被称为‘梦之队’!”
别用“爱国”绑架运动员!陈芋汐的英语,早被刻进冠军基因里
盯着陈芋汐飚英语的人,怕是没看过她的训练日记——每天200次陆上弹网训练,对着空气比划动作到凌晨,就连英语听力都是在往返训练馆的车里完成的。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说过:“国际裁判60%听不懂中文,运动员多一种语言,就多一把打开世界的钥匙。”
这届网友该更新认知了!从谷爱凌混血背景引发的“身份论”,到全红婵夺冠后全民玩梗“杏哥”,如今连说句英语都要被审判?看看隔壁日本选手荒井祭利赛后全程英语致谢,外网清一色夸“亚洲之光”;再看陈芋汐Instagram评论区,外国粉丝刷屏“Chen's English is so charming”。某些人双标的样子,真难看!
更值得关注的是,陈芋汐的“国际力”早被写进中国跳水的战略布局。巴黎奥运周期,国际泳联新增“混合采访区英文问答”环节,国际裁判席位中英语系占比提升至75%。当全红婵还躲在师姐背后偷笑时,陈芋汐已能对着BBC镜头侃侃而谈:“压水花秘诀?就像撕开一张A4纸。”这种把中国文化“翻译”给世界的能力,某些人一辈子学不会!
她让世界看到的,不仅是金牌厚度,更是中国青年的锐度
翻开陈芋汐的成长档案,处处写着“反传统”:上海弄堂里练出空翻王,12岁带伤夺全国冠军,15岁成为世锦赛史上最高分创造者。但最颠覆的,是她撕掉了外界对运动员“只会训练”的刻板标签——微博发迪士尼打卡vlog,抖音教粉丝编冠军同款蝎子辫,B站直播时随手画卡通跳水小人。
这种“鲜活感”恰恰击中了Z世代的心跳。当记者问她“和全红婵争冠是否尴尬”,她挑眉一笑:“我们比完赛会互相按摩,她教我玩《原神》,我教她背单词。”比起某些“感谢国家感谢党”的模板式发言,年轻人更爱这种有血有肉的表达。毕竟,新时代的爱国,本就可以穿着汉服跳女团舞,拿着金牌飚英文!
当陈芋汐在蒙特利尔说出“Thank you”时,加拿大华裔观众席突然响起《歌唱祖国》。这魔幻现实的一幕,恰是中国体育最好的隐喻——00后运动员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把五星红旗插进西方主场。那些还在争论“该不该说英语”的人,早被真正的王者甩开了一个太平洋。
今日灵魂拷问:如果连陈芋汐都要被骂,中国体育需要怎样的冠军?是流水线生产的“金牌机器”,还是能征服世界的“中国故事讲述者”?来搜狐号评论区Battle,点赞最高送陈芋汐签名照!(独家猛料持续更新,点击关注不迷路!)
来源:麦子体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