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不“非”,传承不息!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3 16:52 2

摘要:福建代表性非遗项目包括高甲戏、南音、泉州提线木偶戏等。高甲戏,又称“戈甲戏”或“九甲戏”,是福建省五大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闽南地区及台湾、东南亚等闽南语系地区。它起源于明末清初的民间“宋江戏”,以武打表演为主,后吸收梨园戏、木偶戏、京剧等艺术元素,发展为唱、念

福建,这片山海交融的土地,不仅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更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福建非遗的世界,感受那些穿越时空的文化瑰宝。

福建代表性非遗项目包括高甲戏、南音、泉州提线木偶戏等。高甲戏,又称“戈甲戏”或“九甲戏”,是福建省五大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闽南地区及台湾、东南亚等闽南语系地区。它起源于明末清初的民间“宋江戏”,以武打表演为主,后吸收梨园戏、木偶戏、京剧等艺术元素,发展为唱、念、做、打并重的成熟剧种。高甲戏表演诙谐幽默,尤以丑角闻名,有“无丑不成戏”之说;唱腔以闽南语为主,曲调丰富多样。

南音,又称“南管”或“弦管”,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演奏以琵琶、洞箫、二弦等传统乐器为主,《梅花操》《八骏马》等经典曲目至今流传。

泉州提线木偶戏的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唐代随中原移民传入福建,宋代达到鼎盛,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木偶戏也随海外交流传播至东南亚等地。木偶关节用丝线连接,表演者通过16至36条提线精准控制木偶的动作,甚至能完成倒茶、写字、舞剑等高难度动作。

福建的非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闽地人民智慧的结晶!#来福建福气多,一路山海一路歌#​​

来源:洗千尘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