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消息来了!国家最近在乡村振兴蓝图上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专门针对咱农村未来5到10年的发展划了重点。这次可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实打实要让乡亲们的钱袋子鼓起来、村庄美起来、日子火起来的系统规划。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说说,这些政策怎么让咱们的田间地头大变样。
好消息来了!国家最近在乡村振兴蓝图上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专门针对咱农村未来5到10年的发展划了重点。这次可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实打实要让乡亲们的钱袋子鼓起来、村庄美起来、日子火起来的系统规划。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说说,这些政策怎么让咱们的田间地头大变样。
首先得明白,这次规划最硬核的就是要让农业升级换代。现在种地不能光靠"面朝黄土背朝天"了,国家正把卫星定位、智能监测这些"黑科技"往地里装。像山东寿光那边,手机APP就能控制大棚温湿度,西红柿亩产直接翻倍。更重要的是要搞"抱团发展",现在全国有200多万家农民合作社,河北邢台的老张去年加入合作社后,种的小米直接对接电商平台,每斤多赚2块钱。这些实打实的改变,都在规划里写得明明白白。
再说说村里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国家这次下了血本要解决"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老问题,光是农村公路就要再新建改建3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7圈半。更关键的是"新基建",去年底全国行政村通宽带比例已经超过98%,四川大凉山的苹果现在都能直播带货了。最近财政部还专门拨了1000亿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浙江安吉的垃圾分类经验正在全国推广,以后咱们农村也要有分类垃圾桶了。
生态账本这次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现在搞的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已经扩大到5000万亩,相当于3个北京市的面积。江西鄱阳湖周边的农田,种一季水稻养半年鸭,既保住了湿地生态,鸭子还能卖钱。更厉害的是光伏农业,山东聊城的光伏大棚顶上发电,底下种蘑菇,一亩地能挣两份钱。这些绿色生金的好路子,都被写进了十年规划。
文化传承这回成了重头戏。大家可能不知道,全国有6800多个传统村落列入保护名录,云南的哈尼梯田就是靠着"农业+文化+旅游"的模式,带火了整个红河州。现在规划里特别提到要培养10万名乡村工匠,陕西凤翔的泥塑艺人老杨,去年带徒弟做了2000多件文创产品,通过抖音直播卖到了全国。这些老手艺正在变成新饭碗。
要实现这些蓝图,光靠政府可不行。现在全国有50多万名"新农人"返乡创业,湖南湘西的90后小刘,把土家织锦卖到了巴黎时装周。更实在的是村村都有"规划明白人",安徽金寨的村民老李参加了三次村民议事会,硬是把规划里的旅游公路改道,保住了村里的百年古树。这种"大家事大家议"的模式,正在让规划从纸上落到地上。
站在2023年这个节点回头看,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数据显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年涨了快50%。但这只是开始,按照规划蓝图,到2035年要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不是空话,从东北黑土地的保护性耕作,到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基地,每个地方都在书写自己的振兴故事。
说到底,这十年的农村变革,就是要让留在村里的人有奔头,让想回来的人有干头,让城里人来了不想走。这样的农村未来,您说值不值得期待?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__2025年第4号国务院公报_中国政府网
来源:议言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