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了解,筠连数字化育秧中心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包括自动化播种流水线、催芽密室、自动化育苗设备、循环立体式育秧床,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等,可以实时监控和调节秧苗所需要的温度、光照、水分和养分,破解了因气候、季节、土地变化造成的育秧问题。
当前正值春季农业生产关键时期
育秧是春耕生产的重中之重
为提升育秧效率
宜宾市筠连县筠连镇
白荆坝现代农业园区
投入使用了数字化育秧中心
筠连数字化育秧中心
据了解,筠连数字化育秧中心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包括自动化播种流水线、催芽密室、自动化育苗设备、循环立体式育秧床,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等,可以实时监控和调节秧苗所需要的温度、光照、水分和养分,破解了因气候、季节、土地变化造成的育秧问题。
循环立体式育秧床
走进育秧中心玻璃温室大棚内,最显眼的是一个4米多高的“大家伙”——循环立体式育秧床。如同一个“大电梯”,当稻谷催芽成熟后,秧苗就会被移到上面,随着齿轮的缓缓转动,层层叠叠的育秧盘像“坐”上电梯一样上下循环,前后往复,沿着齿轮的运动轨迹轮番享受着光照和水分。育秧床上的秧苗一眼望去,满眼新绿,高矮粗细基本一致,保证了育苗规格和质量。
制作育秧盘
制作育秧盘的过程也是全自动流水线完成。经过填土、洒水、播种、覆土等工序,再将育秧盘送入催芽室,进行36至48小时的催芽,这样的全自动生产线每小时可播种1200盘。
据了解,循环育秧机目前育秧7000盘,能满足350亩机插水稻田的用苗需求,主要用于白荆坝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的栽种。在满负荷状态下,循环育秧机一批次能培育16000盘秧苗,能满足约800亩机插水稻田的用苗需求。
水稻秧苗
“相较于传统育秧方式,智能化育秧技术能够显著减少气候和土壤等因素对水稻育秧阶段的影响。在稳定且可控的环境下集中培育秧苗,出芽率高,并且能实现25天左右的快速出苗移栽,相较于传统人工育苗提前15天左右,不仅节约了育秧成本,还大幅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筠连农旅商贸集团有限公司运营部负责人叶松介绍。
将水稻育秧从田间搬进工厂智能化育秧,大幅缩短了育秧时间,培育出的秧苗密度和品质更高,农户们只需“搭把手”就能让春耕生产效率“一路狂飙”。
宜宾发布微信公众号
来源:宜宾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