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伴侣总是不负责,总在犯错后扮演受害者?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1 14:00 2

摘要:当伴侣像孩子一样不负责任,却总是委委屈屈,觉得自己很无辜,怎样改变这种状态呢?

当伴侣像孩子一样不负责任,却总是委委屈屈,觉得自己很无辜,怎样改变这种状态呢?

妻子又一次在加班时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孩子没人接,在校门口等了半小时了。"她匆忙请假赶去,回家后忍不住质问丈夫:"不是说好今天你接孩子吗?"没想到,丈夫一脸委屈:"我就这一次忘了,你至于这么凶吗?跟你过日子真累!"

妻子愣住了——明明是丈夫的失职,怎么反而成了自己的错?

这样的场景在婚姻中反复上演:丈夫忘记交水电费,害得家里停电,却怪妻子"没提醒";承诺周末带孩子去公园,结果睡到中午,反说她"控制欲太强"。每次妻子试图沟通,对方要么装可怜,要么倒打一耙,最后问题不了了之,而妻子越来越累,丈夫却依然我行我素。

如果你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境,这篇文章或许能帮你理清:

1. 为什么丈夫总在犯错后扮演受害者?

2. 惯着这样的丈夫,婚姻会变成什么样?

3. 如何打破这种模式,让他学会承担责任?

为什么丈夫总觉得自己"可怜"?——从心理学看责任逃避型伴侣

在心理咨询中,这类行为被称为"责任回避"(Responsibility Avoidance),而丈夫的"受害者心态"往往与童年形成的**客体关系模式**密切相关。

1. "都是你的错!"——分裂与理想化-贬低防御,这类丈夫的思维通常是非黑即白的:

当他们做对事情时,会觉得自己"很好";

但当他们犯错时,无法接受"我也有问题",于是通过“把错误推给别人”来维持自我价值感。

比如: 妻子指责他忘记接孩子,他会说:"你就不能好好说话吗?你态度这么差,我才不想听!;而不是承认:"是的,我忘了,下次会注意”……

这种模式往往源于童年经历: 可能他的父母对他要么极度溺爱(犯错也不会被批评),要么极度严苛(犯错就会被羞辱),导致他无法健康地面对自己的过失;“你看,你果然在欺负我!",这就是投射性认同。

这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游戏:

1. 他内心觉得自己无能(比如"我连接孩子都能忘,我真差劲");

2. 但他不愿承认,于是把这种无能感"投射"给妻子,激怒她,让她变成"暴躁的指责者";

3. 最后他得出结论:"看吧,果然是你脾气差,不是我问题大" 。

结果就是:

妻子越讲道理,他越觉得她"强势";

妻子越生气,他越认定自己"可怜"。

比如:妻子让他记得接孩子,他会觉得:"你是在命令我,不信任我!而不是理解为:"这是共同生活的基本协作。"

惯着这样的丈夫,婚姻会变成什么样?

很多妻子在丈夫扮可怜时,会心软妥协:"算了,他也不是故意的",但长期下去,婚姻会走向三种糟糕的局面:

1. 责任倒置:

妻子变成"妈",丈夫变成"儿子"

本该他做的事(接孩子、做家务、缴费),最后全落在妻子身上;

他越来越理直气壮地"忘记",而妻子越来越累。

2. 情感耗竭:妻子愤怒→心软→再愤怒

每次出现问题,妻子都经历"生气→吵架→他装可怜→妥协"的循环;

时间久了,妻子会怀疑:"是不是我真的太苛刻了?"

3. 关系权力失衡:他用"可怜"控制妻子

他通过示弱,让妻子觉得"不能再逼他了";

结果就是——**他永远不用改变,而妻子永远在忍让。

婚姻是成年人的合作关系,不是母子式的照料关系。妻子的包容若没有底线,只会让他在"巨婴"的路上越走越远。

如何打破这种模式?让他学会承担责任

1. 用"事实+后果"沟通,跳过情绪纠缠

❌ 错误方式: "你为什么又忘了接孩子?你知不知道我多着急?"(情绪化指责,容易引发他的防御)

✅ 正确方式: "今天你答应接孩子但没做到,孩子在校门口等了半小时(事实)。如果老师联系不到我们,可能会报警(后果)。我们需要确保下次不再发生。"

关键点:

不回应他的"可怜叙事(比如"你态度差"); 聚焦在事件本身,让他无法转移话题。

2.设定行为后果,而不是情绪惩罚:

如果他总是"忘记",那就让他承担实际后果,而不是仅仅吵一架就完事。

比如: "如果你再忘记接孩子,我会直接联系晚托班,费用从你的零用钱里扣;你如果总忘记缴费,那下次家里停电,你自己负责解决;让他体验自然结果,而不是靠妻子的情绪去"惩罚"他。

3. 拒绝"反向共情"——不要被他带偏

当他抱怨"跟你过日子真可怜"时,不要陷入"谁更惨"的争论。

✅ 可以回应: "你觉得委屈,我能理解,但我的感受也一样重要。我加班后赶去接孩子也很累,而你的忘记加重了我的负担。婚姻是互相支持,不是比谁更可怜。"

4. 必要时引入外部权威,如果反复沟通无效,可以提议:

婚姻咨询; 家庭会议(明确责任分工,书面化减少"遗忘")。

长期策略:重塑健康的婚姻关系

1. 强化正向行为

如果他某次主动承担责任,可以简单肯定: "今天你记得接孩子,让我轻松了很多,谢谢。但不要过度表扬,避免让他觉得"做事需要奖励"。

2. 建立责任清单,把家庭事务明确分工,比如:

接送孩子:丈夫负责周一、三、五,妻子负责周二、四; 水电缴费:丈夫负责; 家务分配:每人每周固定任务。 书面化可以减少"选择性遗忘"。

3. 自我关怀:别让婚姻吸干你的能量

保持自己的社交圈,别因为他的情绪而孤立自己; 培养兴趣爱好,让自己有放松的空间; 如果长期疲惫,考虑这段关系是否值得继续。

婚姻需要"有限责任制",而不是无限包容,丈夫的受害者心态,本质上是一种心理防御,但婚姻不是心理咨询室,妻子没有义务无限包容一个拒绝成长的伴侣

通过设定边界、聚焦事实、让他承担后果,妻子可以逐步打破这种扭曲的关系模式。但如果他始终拒绝改变,妻子就需要认真思考:是否愿意一辈子和"心理未成年人"生活在一起?真正的爱,是共同成长,而不是单方面的负重前行。

来源:伊句话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