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豁免,关税反转!特朗普突然转向,苹果笑了,谁才是真赢家?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3 18:08 2

摘要:4月13日,特朗普又出手了,一纸豁免令,砍掉上百类中国产品的关税,苹果、英伟达这些巨头松了口气,中国工厂立刻欢呼。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4月13日,特朗普又出手了,一纸豁免令,砍掉上百类中国产品的关税,苹果、英伟达这些巨头松了口气,中国工厂立刻欢呼。

但问题是,这是退让?是布局?还是新一轮博弈的开始?

消息爆出来,是中午12点,白宫官网挂出文件,宣布145%和125%的关税暂时取消,豁免清单一口气列了20类产品

从手机到固态硬盘,从芯片设备到高端显示器,全是当下美国离不开、又造不出来的东西。

苹果这次算是松了绑,iPhone有80%是在中国组装,背后数百家供应商,早就被关税逼得喘不过气。

去年因为加税,一台iPhone 15,在美国成本飙升接近200美元,直接被骂上热搜。

华尔街投行警告,如果继续加税,苹果一年光是“被蒸发”的利润,就要超60亿美元。

这不是夸张,关税像刀,刀口割的是美国人的钱包。

华盛顿政客想“逼回制造业”,现实是,美企连个像样的备胎,都没准备好,高通的手机芯片、微软的主板、英伟达的GPU封装,全卡在亚洲工厂。

特朗普这次嘴上说得硬,说是“为了企业有序转移”,背地里共和党已经炸锅。

加税政策正在拖垮选情,宾夕法尼亚的议员直接摔桌子,连任希望全毁在了涨价上,电子产品平均涨幅超35%,连普通选民都在喊“买不起了”。

所以,不是特朗普想退,是不得不退。

不过他留了一手,白宫补了一句:豁免不是永久的,转移没完成,随时恢复征税。

这话就像贴在刀鞘上的便签——“刀收了,但还在”,别以为是让步,这叫控局。

而更有意思的,是这份豁免居然有追溯力。

4月5日以后进关的货,能退税,这动作看起来像救市,实则是在给大企业打“强心针”。

苹果、戴尔、惠普这种靠中国制造的美企,差点没给特朗普磕个头,尤其苹果,已经被加税折腾得想跑路,越南、印度建厂,但怎么都不灵光,这次豁免,就是一记“急救针”。

可问题还没完,中国呢?会当真是软化?还是只看成美方的自救?

第一个跳出来感谢特朗普的,不是别人,是苹果。

库克都多次表示,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对每个消费者都重要,不只是因为iPhone,还有iPad、Mac、AirPods,全都靠中国工厂,连线材都躲不开长三角的工人。

但赢家不止苹果,微软、英伟达也乐疯了,这两家依赖亚洲芯片封装,一旦关税没了,供应链成本直降20%。关键的是,芯片设计虽然在美国,制造全靠台积电、中芯国际。

美国造不出芯片,这句话不好听,但是真的。

芯片法案发了几百亿,但一块高端芯片的产线,不是撒钱就能生出来,技术、设备、人才,全都不够。

那头的中国,也不是全靠吃“豁免”混饭吃的。

小米和华为早就开始搞芯片、搬工厂,小米30%的产能,已经转去印度、越南,这样就不怕关税风向一变就断粮。

更狠的是华为,芯片被卡脖子之后,开始死磕“澎湃芯片”,卫星通信、AI摄影,全自己干,打不死的企业,比打赢的更让人头疼。

这一次豁免,等于又给这些中国企业多了一口气,之前差点给关税,压得喘不过气的中小企业,现在能多撑三个月,也可能多熬一场大单。

最怕的其实是美国消费者,已经尝到了甜头,笔记本、手机价格下来了,消费者不想回到原价了。

有人算了一笔账——如果继续加税,一台iPhone可能卖到1699美元。

而现在有了豁免,价格回落30%,立刻刺激销量,这让人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那会儿,消费降级和价格战争,是救市的命根。

可如果消费者不愿再回去,那特朗普敢不敢收回豁免?

这是一把双刃剑,手握关税大棒,是为了威慑;但真砸下去,砸的是自己阵脚。

这场豁免,是退一步,也是探路,特朗普把话撂得清楚:“如果制造没回美国,关税就卷土重来。”

什么意思?企业必须按照美国节奏走,否则别指望长久免税。

但问题是,这节奏,谁走得了?光是“回美国”四个字,就把无数制造商劝退了。

建一条笔记本生产线,得1亿美元,找一百个熟练技工,再花18个月调试,美国有这条件吗?真没有。

这20年,美国制造业直接蒸发500万岗位。

老一代技工退休,新一代没人学,波音都在招焊工,开出月薪8000美元,没人干,不是没人愿意,是没人会。

不光是人,连原材料都不在美国了,特斯拉要造电动车,必须用石墨电极,全球70%来自中国。

如果不从中国进货,就只能自己建厂,但建个合格的石墨厂,得花5年,还要能扛住环保审查、工会施压和本地民众反对。

这就不是“搬”生产线那么简单了,这叫“造一个国家”。

可特朗普不管,他只看结果,结果必须是:“Made in USA”。

于是他换了条线,盯上了半导体,白宫透露:可能对中国芯片设备加征新一轮关税,说白了,这场豁免只是战术变阵,真正的火力在后头。

而中国也没闲着,豁免消息一出,北京立刻回应,“欢迎理性回归”,但当天晚上,就宣布对美30种农产品恢复征税,稀土出口清单收紧。

这是外交语言里的“打一巴掌,给个枣”,你缓了,我也给你缓;你再动手,我立刻还回来。

而这稀土,说小了是“原材料”,说大了是“战争开关”,没有稀土,美军连一颗精确制导导弹,都造不出来。

去年底,美国曾试图自己炼稀土,结果第一批样品全不达标。

实验室出来的材料,进不了F-35战斗机,所以中美这局棋,从来不是“电子产品关税”那么简单,而是套着“技术卡脖子”的连环套。

别说外人看不懂,连美国自己人都开始摇头。

英特尔CEO私下跟议员说,半导体自给是“几十年目标,不是选举周期任务”。

但特朗普不等,他要的是“现在就能用来竞选的胜利”,哪怕是虚的。

豁免政策就像舞台布景,一推上去,背后全是钢筋木板,谁都知道不稳,可看起来热闹就行。

这不是治国,这是选战,选民看到价格降了,就是好消息;哪怕三个月后再涨,也不会记得是谁干的。

所以特朗普赌的,是“记忆短”和“耐心少”——不是民众的,是企业的。

这局关税博弈,其实早就脱离了,“谁占便宜谁吃亏”的框架,现在拼的是谁能撑得久,谁能把规则改成自己说了算。

特朗普这一刀砍下去,表面上像“妥协”,实则是给世界企业一个提醒:“这游戏的裁判,不稳定。”

全球供应链立刻动了,小米开始加码印度和越南,“一国产三地供”成了行业共识。

哪怕多花点钱,也不能全压在中国这张牌上——不是因为中国不稳,是美国不稳。

而美国企业也在躲,英伟达、微软都在重新布局数据中心,从原来“一国采购”转成“多点采购+本地化组装”。

他们不信特朗普,也不信拜登,谁都可能下一秒就变脸。

这场风暴,把全球供应链变成一盘大棋,每一颗芯片、每一根光纤、每一张主板都被重新编队、重新走位。

最有意思的是,供应链没散,反而更强了。

技术替代成了关键,中芯国际疯涨研发投入,三年时间烧掉120亿美元,只为把EUV光刻机从“卡脖子”变成“可替代”。

华为用自己的操作系统推翻安卓,甚至手机不用谷歌服务也能活。

这不是挣扎,这是反打,哪怕现在还没赢,也不是输着。

而美国也没闲着,砸出“芯片法案”,给台积电、三星在美建厂开绿灯,但真正能量产的线,还要三年后。

最早一批芯片下线时间是2027年——问题是,选举在2024年。

这就尴尬了,特朗普的豁免,是为了2024选战,但产能起飞是2027,那中间这几年谁撑着?

答案是:中国。

特朗普嘴上喊“脱钩”,手下却批“豁免”,全球一边喊“中国风险”,一边加仓中国供应链,这不叫脱钩,这叫认输。

而下一步,就是技术标准战。

5G、AI、电动车的规矩该谁定?美国拉G7搞联盟,中国靠RCEP扩圈子,各自都不想被规则束缚,却都想当规则制定者。

博弈不止,牌桌换人,这不再是产品之争,而是时代之争。

参考资料:

《美方豁免部分商品“对等关税”》·央视网·2025年04月13日

《意识到给美民众带去的痛苦?美方豁免部分商品“对等关税”》·中国新闻网·2025年04月13日

来源:小喵侃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