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业园区改造如今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唯有能打造出独特亮点,且经得住时间淬炼、历久弥新的项目,才称得上真正的成功。位于宝山的智慧湾项目,历经十余年发展,如今已推进至五期建设阶段。在前期政府大力扶持的基础上,该项目已步入自我生长、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实现了科创、
工业园区改造如今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唯有能打造出独特亮点,且经得住时间淬炼、历久弥新的项目,才称得上真正的成功。位于宝山的智慧湾项目,历经十余年发展,如今已推进至五期建设阶段。在前期政府大力扶持的基础上,该项目已步入自我生长、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实现了科创、文创、商业、办公、休闲等多种业态的有机融合,车备箱市集也已形成一定规模并产生广泛影响。作为起步较早的城市更新项目,智慧湾身上的工业改造印记正逐渐淡化,正蜕变成为一处充满生活气息、娱乐氛围浓厚的休闲胜地。
一、博物馆+——打造差异化名片
工业厂房改造成各类艺术展馆,如今已成常见操作模式,像灰仓、艺仓等便是典型案例。不过,在园区内嵌入博物馆的情况仍较为少见。
在上海,已有此类项目落地。位于杨浦滨江的永安栈房旧址西楼,被改建为世界技能博物馆,该馆于2024年正式对外开放;而坐落于黄浦滨江原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旧址上的工业博物馆,也已动工建设,预计2027年开放。
相比之下,智慧湾的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起步较早,早在2017年便已开放。从时间维度看,它走在了前列。同时,区别于传统的陈列式博物馆,该博物馆自带科技属性,现场除了知识性的参观和学习外,还可以互动参与3D打印各种物品,小到玩具,大到人像等,大大增强了项目的体验性和参与感,尤其是吸引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群体。除了作为科研基地,3D打印博物馆还推出了研学半日营活动,并打造了3D打印农场,进一步扩充产业链,将技术运用到生产端,最终传达到消费端,转化为各种玩具、工艺品等,实现了自我循环和价值实现。
除了3D打印,其所在建筑还引入了铃铛博物馆,虽小众却趣味十足。同时,3楼在建的手杖博物馆也即将开放。园区有意识地在打造并形成博物馆集群,以此增强项目的差异化,形成独特的定位,从笔者两次前往的实际感受而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建筑物+——绘著多巴胺世界
园区建筑形态主要由两类构成:一类是原有的工业厂房与仓库,另一类则是具备灵活组合特性的集装箱建筑。
对于原有工业建筑,在结构与空间布局上,基本保持了整体原貌。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原本以灰色为主色调的工业空间,在各类店铺招牌的点缀下,摇身一变成为色彩斑斓的商业天地。流动摊位的巧妙融入,更为建筑增添了几分趣味与活力。
而园区的集装箱部落,更是别具一格。严格来说,集装箱应归类为构筑物,其易移动性和灵活组合的特点,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长阳创谷等改造项目中,集装箱往往只是作为零星点缀出现。
然而,在智慧湾,集装箱真正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部落”。数百个集装箱自由组合,色彩斑斓,赤橙黄绿青蓝紫依次排列,从南向北望去,宛如一幅巨大的调色板,镶嵌在蕰藻浜北岸。这些集装箱还巧妙地构建了两层云上空间,汇聚了众多创意办公、商业、音乐等企业和商家,集装箱集群本身也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园林+——工业风的小桥流水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园区所呈现的绿色发展理念,绿色经济、绿色产业在此可以近距离地加以感受。
从东入口步入园区,北区主要由原仓库改造而成,仅搭配少量集装箱建筑。园区内横平竖直的道路,原是为货物运输而建的工业遗迹。改造后,道路的外向运输功能逐渐淡化,更侧重内部使用,除满足人流需求外,景观与美化功能愈发凸显。诸如樱花大道、桂花大道等,皆以花卉命名。时下正值樱花盛放季,樱花大道自然成为赏花热门打卡地。
此外,麦当劳的薯条斑马线设计,为平面道路增添了立体与趣味元素。与北区不同,道路南侧以集装箱建筑为主,或两层或三层,高度与原工业厂房相协调。这些建筑被绿植环绕,道路界限模糊,仿佛在绿色中自然生长,建筑与自然完美融合。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毗邻的3D打印桥及人工湖。尽管整体风格充满工业气息,却毫无违和之感,反而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桥上,亲身体验工业风与科技感交织的“小桥流水”。这座桥在自然与人工、工业与园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也成为园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四、商业+——潮流与品牌结合
若你未曾听闻智慧湾项目,想必也见过星巴克集装箱店的照片。这家概念店正坐落于该园区内,其成功绝非偶然。在集装箱这一极具工业风特色的载体中,融入自带影响力的品牌,并选取咖啡这一热门消费品,看似矛盾的组合,实则是对上海市消费需求与特点的深度考量。上海是一座对咖啡情有独钟的城市,咖啡消费群体覆盖各个年龄层,从青年到老年皆有涉猎。同时,新鲜感也是当下人们愈发渴望却又难以寻觅的体验。集装箱与星巴克的结合,恰好满足了这些需求,因而大获成功,无形中极大地拓展了项目的影响力与辐射范围。
除了这一标志性商家,园区在招商方面历经多年不断探索与调整,已形成自身独特的定位与特色。园区并未一味追求高端品牌,而是着重引入中端大众化的连锁品牌,且多数品牌具备宠物友好属性。例如,新近开业的Popeyes炸鸡店,以及赛百味(Subway)、达美乐披萨(Domino’s)等西式快餐品牌,霸王茶姬、喜茶等茶饮品牌,大米先生等中式快餐品牌,还有泰欢喜等东南亚及其他风味品牌。
此外,据观察,园区外紧邻的联谊路临街店铺,如今已有大量空置,业态也已降级为家电维修、门窗制作等,这与园区内人潮涌动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园区商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效应与虹吸效应,这些充满烟火气、接地气的商业形态,在满足园区内办公人群需求的同时,也吸引了周边居民前来消费,形成了一个无边界的大社区,进一步模糊了地域界限,营造出强烈的在地感与场所感,自成一方天地。
五、活动+——新鲜体验的源泉
拥有消费者固然是好事,但这还远远不够。如何吸引消费者反复光顾,才是经营者需要深入思考的核心问题。而不断策划和举办各类活动,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答案。如今,活动已成为智慧湾的日常运营标配,形成了系统化的运作模式,并且以月度为单位进行更新迭代。
比如,每周五、六、日及节假日都会举办的车备箱集市;四月份即将上演的艺术剧场《冰雪奇缘》演出;艺术书店推出的“银描古意,錾花成画”非遗体验活动;还有上海国际象棋等级赛、斯坦星球亲子研学游、诗词大会等精彩纷呈的活动。此外,现场还有投沙包、套圈、抽奖等各类趣味小活动,让人情绪高涨、乐在其中。
活动不断掀起热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群。园区就像一台波浪制造机,持续为人们带来新鲜感。无论是被吸引而来的首次消费者,还是在热潮过后依然留下的回头客,都至关重要——前者有助于扩大消费者群体,后者则能增强消费者的黏性。在当下这个体验经济时代,唯有不断制造活动、贩卖活动,不断创造新鲜感、贩卖新鲜感,才能真正吸引消费者,让经营得以长久持续。
检验一个项目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看其是否真正实现了“建筑物只是载体和形式,内容才是本质”的理念,并最终吸引目标人群前来消费。而这,也正是智慧湾项目的精髓所在。
来源:上海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