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坚持七年让学生打扫校园卫生,这所学校为何上了新闻?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6 22:23 2

摘要:近日,有媒体报道了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九年制学校劳动育人的故事。这所学校自七年前开始不再聘请保洁员,改由师生来完成日常卫生工作。起初,这引起了一部分家长的质疑,“学校卫生不是学校的事吗?”“做卫生也学不到什么生存技能,有什么意义呢?”事实上,类似让学生打扫校园卫

我们是需要更多“做题家”,还是需要身心更健康、发展更全面的后来人?答案显而易见

稍微上一点儿年纪的人,或许会对这条新闻感到一些讶异。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九年制学校劳动育人的故事。这所学校自七年前开始不再聘请保洁员,改由师生来完成日常卫生工作。起初,这引起了一部分家长的质疑,“学校卫生不是学校的事吗?”“做卫生也学不到什么生存技能,有什么意义呢?”事实上,类似让学生打扫校园卫生事件,已多次引发争议。但七年来,随着该校探索的深入,家长争议越来越小,孩子们的劳动项目越来越多,劳动半径越来越大。

↑孩子们正在清洗雷竹笋

之所以说有点年纪的人会感到诧异,是因为在他们的校园记忆中,劳动可能从来没有缺席过。比如笔者,一个生长在河北农村的“80后”,学校劳动的记忆可谓丰富:每天放学后值日生要打扫教室,开学第一天全员“大扫除”,冬天要轮流照看取暖的炉子……

去年我和8岁的儿子聊到大米,他竟不知是大米的作物是水稻。当时我的惊讶,多少和在甘溪镇九年制学校推行劳动教育的校长胥正齐有些类似:他也曾惊讶地发现,这些根在农村的孩子,基本没有父辈的农事体验,甚至缺乏很多常识。

于是,胥正齐升级了学校的劳动教育。除了学校日常卫生,校园里还建起了陶艺坊、柴火灶、小田园。孩子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学校,学会了种蔬菜、种水稻、种茶、种耙耙柑、挖雷竹笋等。几年过来,劳动的价值在学生身上逐渐显现。

比如有家长反馈,说“孩子回家后明显变得更勤快了”。更勤快则意味着,是劳动习惯的养成,是孩子更独立、自然地去替父母分担。相反地,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直是近年来家庭、学校教育中的一大难题,如何有效破解,将劳动融入教育日常,也考验着家长和学校。

事实上,劳动价值不只体现在变得“更勤快”,如报道中提到,该校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位居全县前茅,近视率远低于全县水平,孩子们阳光自信,还在科创、综合实践活动中拿了不少奖项。劳动教育在学生们身上开出的花,恰恰对应了全社会都在为之烦恼的“四小”问题——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小焦虑。

正如劳动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也在无声中润物,治愈了应试教育过程中的不少焦虑。道理很简单,偏废的教育带来的后果如同偏食,多样的滋养则会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更健全的人。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我们是需要更多“做题家”,还是需要身心更健康、发展更全面的后来人?答案显而易见。好在,从近年来的新闻报道中,我们看到了劳动教育正在被重视,学生们在校园内做清洁,一些春游时学生自己生火做饭,徒手切土豆、颠勺的视频被传播、点赞。

胥正齐说,希望劳动教育能让孩子们明白,“一切成功都要靠劳动换取”。这样的初心已在学生身上有了回响,正如九年级陈同学朴素而诗意的回答:“土地不会免费馈赠,但土地也不会撒谎,只要春天里足够用心,秋天就会有回报。”

红星新闻评论员 李秀明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来源:红星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