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全球专业视听行业的“技术风向标”,IFC展每年都吸引着各大厂商竞相展示最新成果,尤其是在投影显示领域,头部品牌往往借此机会“秀肌肉”,以强化市场信心。然而,今年的Infocomm China 2025(IFC2025)却呈现出不同的景象——投影显示品类整体
作为全球专业视听行业的“技术风向标”,IFC展每年都吸引着各大厂商竞相展示最新成果,尤其是在投影显示领域,头部品牌往往借此机会“秀肌肉”,以强化市场信心。然而,今年的Infocomm China 2025(IFC2025)却呈现出不同的景象——投影显示品类整体缺乏颠覆性创新,多数厂商仍在沿用成熟方案,通过“微创新”优化市场适配性。
激光投影行业正悄然转向“务实”阶段
尽管本届展会上激光投影未能带来“黑科技”级别的突破,但从巴可、科视、视美乐、富士等品牌的动向来看,行业正悄然转向“务实创新”成熟阶段。
高亮度“理性回归”:过去,工程投影厂商热衷于比拼亮度极限(如不断爬高亮度至50000+流明),以此作为技术实力的象征。但今年IFC2025上,主流产品的亮度区间明显收窄至5000-20000流明。这一变化并非技术退步,而是行业趋于理性的标志——随着激光光源效率和散热方案的成熟,厂商不再盲目堆砌参数,转而追求“够用且好用”的平衡。
4K普及化:4K分辨率已成为高端激光投影的“入场券”,本届展会上超过80%的新品标配4K。但真正的进步在于画质系统的整体优化——HDR技术的普及、色彩校准精度的提升,以及软硬件协同调校(如自动适配不同屏幕比例)。这些改进让激光投影在博物馆、艺术展等对画质苛刻的场景中更具竞争力。
轻量化与易用性:工程投影的“笨重”曾是制约其应用范围的关键因素,而本次展会上,多品牌推出了20kg以下、10000流明级的紧凑型产品。这一变革得益于激光模组集成化、高效散热设计(如热管均温技术)以及轻质材料的应用。轻量化不仅简化了安装流程,更推动了租赁、文旅等新兴场景的普及。
IFC2025的“平淡”恰恰折射出激光工程投影市场的成熟——厂商不再依赖炫技式创新,而是围绕实际场景痛点进行针对性优化。高亮度理性化、4K生态完善、轻量化普及,这些趋势共同指向一个核心逻辑:技术价值最终要落地于用户体验和商业回报。
日系投影品牌的“集体缺席”IFC2025展,松下也不例外
在品牌参展规模上,今年IFC展会最大的看点就是日系投影“主力玩家”除索尼外几乎全员缺席,包括连续多年参展的松下也选择在今年首次“消失”于IFC展上,从而引起业界的非议。
一位行业渠道人士向《视听圈》分析表示,其实日系投影品牌在IFC这样的行业大展的“退场”,并不是在今年才开始,前几年爱普生、NEC等品牌就已经选择不参展IFC展了,只不过今年工程投影“一哥”品牌松下也“隐身”,更是把日系投影品牌“缺席行业大展”的热度进一步推高。
对于日系投影品牌集体“隐身”IFC2025这样的行业大展的原因。有行业专家认为,这主要是日系投影品牌的规模收缩与转向有关。
一方面,日系投影品牌在中国市场行业地位不断“被挤压”。近年来,日本投影品牌其在供应链和成本控制上的劣势,造成其逐步在市场端“失守”,中国市场销量规模不断在萎缩。与此同时,中国激光投影产业链成熟,本土品牌(如光峰、海信、视美乐)通过技术迭代和轻量化设计抢占高端工程市场;日企受制于传统供应链和高成本结构,难以匹配中国市场的灵活需求。相较于中国品牌的供应链优势,日系产品价格普遍高出30%-50%,在政府、文旅项目降本的大环境下竞争力锐减。
另一方面,日系投影品牌营销更为“保守”。随着行业竞争转向细分场景服务能力,日系品牌认为展会“秀肌肉”的营销价值降低。例如,爱普生等巨头更倾向通过区域合作和行业定制方案实现渗透,避开展会高成本投入。
日系投影品牌集体缺席IFC2025展也在释放出一个信号:日系品牌在当前高质价比为主导的市场中,其品牌溢价和技术保守主义已成为发展的桎梏,而这种变化也为其他品牌、特别是中国品牌提供了市场空间和增长机会。
激光工程投影未来走势展望:从“参数优先”到“价值优先”
有行业观察人士向《视听圈》表示,从本届IFC展上可以明显看到,激光工程投影行业已经进入用价值驱动增长的新阶段,在进入这个新周期之后,投影厂商应当优先选择以下三个方面“重点突破”。
深挖细分市场:如文旅夜游、展览展示和教育教学,这些场景对画面效果和安装便捷性有较高需求,通过定制化功能可以进一步增强用户选择偏好。
生态化解决方案整合:将投影与其他技术(如交互触控、AR技术)结合,推动产品解决方案化,为用户提供从硬件、软件到服务的一体化选择,从而建立高附加值的商业模式。
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化:通过优化激光光源模块和散热设计,扩大4K分辨率激光投影机的成本效益区间,与LED屏在大尺寸高亮度场景中形成价格竞争优势。
总结:IFC2025展对于激光工程投影来看是“略显平静”,实则暗流汹涌。当中国投影品牌通过敏捷创新蚕食高端市场时,日系投影厂商的技术护城河正在瓦解。这场由供应链效率、场景洞察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构成的三维竞赛,或将重塑投影产业的行业版图。正如某参展商所言:“激光工程的下半场,比的不是谁能照亮空间,而是谁能用光重新定义空间。”
来源:视听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