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化创新浪潮席卷全球,各类平台及其生态系统所承载的创新体系之间竞争激烈,具有代表性的如海尔推出的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讯飞开放平台等。平台生态系统超模块创新体系如何借助价值创造机制实现创新鸿沟的“首次跨越”和“二次跨越”?围绕这一主题,我院创新与
数字化创新浪潮席卷全球,各类平台及其生态系统所承载的创新体系之间竞争激烈,具有代表性的如海尔推出的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讯飞开放平台等。平台生态系统超模块创新体系如何借助价值创造机制实现创新鸿沟的“首次跨越”和“二次跨越”?围绕这一主题,我院创新与战略系(筹)教授解学梅作为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韩宇航作为通讯作者,与另一博士研究生俞磊合作撰写的论文《如何跨越平台创新鸿沟:平台生态系统超模块创新体系的价值创造机制研究》被中文顶刊《管理世界》录用并发表。
期刊:《管理世界》2024年第7期
作者:解学梅(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韩宇航(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俞磊(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关键词:平台生态系统;超模块创新体系;价值创造机制;双案例研究
论文核心内容介绍
随着数字化创新浪潮席卷全球,各类平台及其生态系统所承载的创新体系之间竞争激烈。2022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引导平台企业建立有序开放的平台生态以及开展平台模式创新;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为代表的平台生态系统,已成为建设开放创新生态和实现多元价值创造的重要载体(德-鲁弗等,2018;帕尼科、森纳莫,2020),有效促进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我国已有一批卓越的平台企业打造并形成了稳定成熟的平台生态系统,其发展呈现出超模块演化趋势,并以丰富的互补技术助力平台参与者通过超模块创新开展价值共创活动——如海尔集团的COSMOPlat从自主品牌阶段“所见即所得”的模块化创新解决方案跨越到生态品牌阶段“所得超所见”的数实共生超模块创新体系;科大讯飞开放平台依托智能语音模块“单点应用赋能行业转型”跨越到基于多模态能力“突破性创新共建人工智能生态”。基于COSMOPlat为代表的交易型平台生态系统和讯飞开放平台为代表的创新型平台生态系统,本研究采用过程研究范式展开纵向双案例比较研究,深入探究平台生态系统超模块创新体系的价值创造机制,为我国平台企业搭建超模块创新体系进而深化价值创造提供经验参考。
本研究重点参考了已有研究将过程模型与乔亚归纳式编码相融合的分析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采用关键事件技术识别平台生态系统超模块创新体系的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建立平台发展历程的时间线,并按演变特征进行阶段划分,为跨时期复制逻辑提供分析单元;(2)借助乔亚方法论对两个平台生态系统超模块创新体系不同阶段内的价值导向、价值结构、价值涌现以及阶段之间的演变机制编码,提供“强过程”理论洞见。
同时,探讨了“需求为导向”交易型平台生态系统和“技术为导向”创新型平台生态系统超模块创新体系的价值创造机制。通过深度剖析两种平台生态系统超模块创新体系在阶段内演化和阶段间演变的动态过程,提出了基于时间维度的平台生态系统超模块创新体系价值创造机制理论模型,具体结论有三:第一,相较于一般生态系统的创新体系,平台生态系统超模块创新体系表现为“互补技术高度模块化”的结构特征和“界面联结交互耦合性”的关系特征,其价值结构由互补技术模块、界面联结模块和集成创新模块组成。第二,平台生态系统超模块创新体系在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了兼具差异与共性的价值创造机制,并借助价值创造演变机制跨越了阶段间的创新鸿沟,包括从孵化向成长阶段的“首次跨越”和从成长向生态阶段的“二次跨越”。第三,平台生态系统超模块创新体系的价值创造过程兼具差异与共性特征,平台系统属性是影响价值创造机制的内源性因素。
据此,本研究提出需要加快发展不同类型的平台企业主导建立的平台生态系统,为差异化的平台生态系统提供积极的政策引导和针对性的配套支持。针对传统制造业情境,建议强化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载体的交易型平台生态系统建设:(1)重点培育生态主导型领军平台企业,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鼓励中小企业和产业链相关企业加入平台生态以享受政策扶持和技术升级;(2)统筹更大范围内的平台与企业、政府、用户等主体间的创新合作,通过产品配套、软硬协同实现规模化生态效益,加速传统制造企业的平台化进程。另一方面,针对新兴数字产业情境,建议加快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底座的创新型平台生态系统建设:(1)是提升政策扶持的精准度和覆盖面,既要确保“专业大模型+通用大模型”在千行百业的落地应用效率,也要强化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支持不同场景应用的算力支撑;(2)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开放算力、共性技术、行业训练数据等平台资源与技术,选拔一批跨场景、跨行业、跨产业集群赋能的创新型平台典型案例进行经验推广,并予以表彰、奖励和政策倾斜,从而加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型平台生态系统的建设进程。
科研经验分享
解学梅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创新管理研究,自2019年首次调研以来,近五年时间不仅形成了丰富的调研资料,更真切感受到了平台生态系统搭建超模块创新体系对于我国构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开放生态的重要战略意义。在投稿过程中,该文经历了多轮外审并获得了宝贵的改进机会,每一位审稿专家在理论架构、案例分析、研究贡献等方面给出的每一条宝贵意见,都令文章得到持续的打磨与精进,也进一步厘清了文章的理论价值。未来,本团队将持续关注本土平台企业构建创新生态议题,以期为建设多层次开放创新生态、实现多元价值创造的政策制定与企业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供稿:创新与战略系(筹)
编辑/审核:市场与推广办公室
教授简介
Professor Profile
TONGJI_SEM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长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在国际权威SSCI期刊以及国内《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研究领域:绿色创新、协同创新、创新生态、女性创业
TONGJI_SEM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