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逐梦深蓝:涉海术语研究与国际传播学术会议”在广州航海学院举办。此次会议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与广州航海学院联合主办,广州航海学院科学研究部、广州航海学院外国语学院及涉海术语和话语体系研究基地
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逐梦深蓝:涉海术语研究与国际传播学术会议”在广州航海学院举办。此次会议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与广州航海学院联合主办,广州航海学院科学研究部、广州航海学院外国语学院及涉海术语和话语体系研究基地承办,由广东海事局、广东省航海学会、广东省内燃机学会、广州航海学院航运学院、广州航海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中国科技术语》杂志社及《中国科技翻译》编辑部等协办。本次会议以“逐梦深蓝:涉海术语研究与国际传播”为核心主题,聚焦涉海术语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旨在促进涉海术语国际交流与传播,吸引了海内外30余所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机构的100余位学者参会,共同探讨涉海术语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会议合影
广州航海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刘惠玲教授主持开幕式,广州航海学院副校长毕修颖和全国科技名词委事务中心副主任代晓明出席并致辞。毕修颖表达了对与会专家学者的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回顾学校自1964年创建以来的发展历程和以航海为特色的办学成就,指出学校在培养航海人才和推动海洋强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此次会议恰逢学校建校60周年,这不仅赋予了会议特殊的意义,也为涉海术语的研究和国际传播提供了重要契机。代晓明高度肯定此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强调涉海术语不仅是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维护海洋权益的关键。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涉海术语的规范化和国际化显得尤为重要。共建研究基地的揭牌,标志着涉海术语研究将更上新台阶,更有力地推动涉海术语研究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刘惠玲教授主持开幕式
毕修颖副校长致辞
代晓明副主任致辞
随后,毕修颖和代晓明等为涉海术语和话语体系研究基地揭牌。该基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结合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宏观背景,深度融合广州航海学院的航海教育特色、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区位优势,并明确了核心工作:一是服务国家海洋战略,强化区域特色研究;二是传承湾区海洋文化,促进术语国际传播;三是发挥术语智库作用,维护国际话语权益;四是培养航海类人才,服务国家航海事业。
揭牌仪式
在主旨报告环节,八位专家就涉海术语的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内蒙古大学达胡白乙拉教授详细介绍了北疆文化术语库的构建过程,包括从多个平台收集汉文和蒙古文语料,并从术语的长度、频率、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北疆文化术语的特点,为术语的翻译和规范提供了新思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戴光荣教授强调了大数据技术在推动涉海术语研究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基于语料库的涉海术语资源库构建方法,为涉海领域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实践指导。大连海事大学张晓峰教授提出了涉海术语学的概念,并结合多个学科对涉海术语学进行了全面分析,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香港城市大学揭春雨教授深入讨论了术语学的基础问题,特别是术语定义的问题,为术语学的教学和实际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澳门城市大学叶桂平教授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探讨了澳门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并提出了澳门参与海洋强国战略的路径。广州航海学院吴宾凤教授关注涉海类博物馆在传播海洋文化科学知识中的作用,并基于“术语在线”平台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展词中涉海术语的一致性问题。首都师范大学李艳教授讨论了海洋语言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通过规范的术语使用与传播推动海洋语言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全国科技名词委事务中心王琪副编审回顾了新中国术语规划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当前术语规划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构建全球术语合作体系、加快术语人才培养的建议。主旨报告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信息,也为涉海术语的学科建设和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平行论坛部分则涵盖了术语学学科建设、海洋话语研究、海洋文学与跨文化传播、术语标准化等四大主题,为参会者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术界对涉海术语研究的深入讨论和合作。
八位专家主旨报告
闭幕式上,广州航海学院科研部部长路金林教授对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回顾了主旨报告和平行论坛中专家学者们的精彩发言,肯定了会议在促进涉海术语研究和国际传播方面的重要贡献。路金林对所有参与会议的嘉宾、学者表示感谢,并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共同推动海洋事业的发展。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促进了涉海术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深化了相关领域的研究。与会者纷纷表示,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此类学术交流活动,以进一步推动涉海术语研究和国际传播的发展。
来源:术语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