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晚上,我在老十八军群突然看到芦继兵老师转发的一条消息:“西藏著名歌唱家雍西逝世,终年78岁”。我心里一惊,不可能吧,去年(2024年)5月,雍西老师还参加了原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组织的活动。她在会上还演唱了她的成名曲《北京的金山上》。当时从视频中看,她显年轻
缅怀藏族歌唱家雍西老师
雪松
昨天晚上,我在老十八军群突然看到芦继兵老师转发的一条消息:“西藏著名歌唱家雍西逝世,终年78岁”。我心里一惊,不可能吧,去年(2024年)5月,雍西老师还参加了原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组织的活动。她在会上还演唱了她的成名曲《北京的金山上》。当时从视频中看,她显年轻,精力充沛,活力四射。她热情地为大家演唱,受到在场人们的热烈欢迎。
此时此刻,雍西老师特有的藏族风格的歌声回响在我的耳边……
事情是这样,1969年,我随母亲杨星火住进了成都军区政治部干部宿舍。当时母亲从西藏军区调到成都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工作。由于我们住在军区,每当战旗文工团在军区政治部礼堂演出时,母亲总会带上我去观看。我记得,在每场表演中,几乎都有雍西老师的独唱节目。她的歌声嘹亮,自带藏族风格,再加上她是带着感情歌唱,所以我感觉特别好听。可以这样说:我们这一代成都军区的小伙伴都是听着雍西老师的歌长大的。大家都很喜欢听雍西老师歌声。
还有一件事,就是我们还欠雍西老师一个谢谢。
大家知道吗?现在流行的一首歌《一个妈妈的女儿》,是由雍西老师推荐给甘孜州歌舞团的作曲家阿金老师谱曲的,如果没有雍西老师的推荐,也就不会有现在的《一个妈妈的女儿》这首歌。
首先我来讲一下这首歌的歌词诞生的小故事。
1985年9月9日,是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为了庆祝这个隆重的、欢乐的节日,母亲于1985年5月重返西藏。她住在西藏军区招待一所。她到草原牧区,采访藏族女民兵;她到部分单位,看望那里的藏汉工作人员;她在拉萨看望已上西藏大学的藏族儿子……
有一天, 她来到拉萨河边,坐在青青的柳树下,望着蓝宝石般的天空;望着光芒万丈的太阳;望着晶莹透明的雪山,浮想联翩……
她从1951年随十八军修路进藏以来,到85年,已有34年了。这34年来,她亲眼目睹了西藏自治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藏族人民从奴隶到当家做主,生活越来越好。藏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建设美丽的西藏。从来没人走过的雪山上修起了公路,从来只有帐篷的地方,盖起了楼房。飞机在蓝天上飞翔;藏汉人民安居乐业;藏区的藏汉少年儿童,都享受真正的免费教育;拉萨的城市也更加兴旺富强。她想,要写首歌颂藏汉团结,亲如一家的诗。她想啊想啊,突然,一首短诗的构想像电影画面,一幕幕浮现在她的眼前。她赶快拿出笔和小本子,在上面写成了一首诗。诗名为《一个妈妈的女儿》。诗中写到:
一个妈妈的女儿(原稿)
在那蓝宝石般的天空,
太阳和月亮,
是一个妈妈的女儿,
她们的妈妈叫光明。
在那水晶般的雪山下,
藏族和汉族,
是一个妈妈的女儿
我们的妈妈叫中国。
1985年5月草于拉萨
这首诗写成以后,妈妈把它交给了同在成都军区政治部工作的赵建民老师。赵老师是成都军区政治部战旗文工团的著名作曲家。赵老师看了这首诗后,很喜欢。赵老师想:“如果能把这首诗译成藏文,这首歌写出来后,就更方便藏汉族群众传唱”。于是,赵老师到四川省民委,找到精通藏汉两文的扎西老师帮忙。扎西老师很爽快的就答应了。过了几天,扎西老师把藏文译好后,又交还给赵老师。赵老师这才开始作曲。曲谱写出来后,赵老师就把这首歌交给战旗文工团著名藏族歌唱家雍西老师演唱。四川省广播电台第一次录音播放。
赵建民老师和夫人合影(作者提供)
这个版本的歌获得过四川省广播电台颁发的《玉如玉杯》好作品奖!并在全省广播电台播放。
虽然这首歌当时获过奖,但雍西老师认为,这首歌曲还不是很符合她的藏族风格。如果找一位藏族作曲家谱曲试试,说不定能有惊喜。
1989年的一天,机会来临。当时甘孜州歌舞团的作曲家阿金老师到省音协开会,遇见了藏族女歌唱家雍西(著名歌手韓红的母亲)老师。雍西老师对阿金说:“作家杨星火写了一首歌词,战旗文工团有位汉族老师谱了曲获奖”。但这首歌不太适合我演唱,希望你能重写一首曲。”雍西老师要求阿金老师一定要按她的嗓子风格来写。阿金老师看了歌词,很喜欢,便一口答应下来。
阿金老师回到甘孜洲歌舞团,他认真研究了歌词,认为译成藏文后的歌词自然得体、朗朗上口,带有浓郁的藏族风格,因此他决定先用藏词谱曲。方案定下来后,阿金老师就开始处于准备和酝酿中……
藏族作曲家阿金老师(作者提供)
又过了两个多月,歌舞团组织创作人员到泸定县采风。有一天早晨阿金醒来,脑海里突然冒出现在的“一个妈妈的女儿”的第一段乐句。他急忙坐起来,衣裳也没有来得急穿,就拿出纸和笔写起来。当时与他同屋的同事格桑洛布奇怪地问:“你怎么啦”?阿金老师说“灵感来了”。前后可能不到5分钟,他就写好了《一个妈妈的女儿》这首歌的曲。他兴奋地把这首新歌唱给同行们听,大家都感觉不错。
1989年,这首歌经甘孜歌舞团藏族青年女歌手格桑志玛演唱后,入选当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艺术节成都分会场演出。1990年在首届四川少数民族艺术节上获奖。同时还获首届少数民族文艺基金奖最佳奖。
当阿金老师把这首歌给雍西老师试唱时,雍西老师很高兴,这首歌完全适合她的嗓音演唱。从此雍西老师也喜欢上了这首歌。
前几年,雍西老师和女儿韩红赴四川省灾区慰问演出时,共同演唱了这首歌,用歌声抚慰灾区人民,受到灾区人民热烈地欢迎。
1995年,此歌被推向了由国家最高规格的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和广电部联合举办的“七一礼赞”文艺晚会。1995年9月入选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文艺晚会。1996年又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入选奖……
这些奖项也有雍西老师的功劳!但雍西老师从来没有来要过功。没有雍西老师的推荐,就没有这首歌。在此,向雍西老师致敬!向雍西老师致谢!雍西老师,您的歌声将永远唱响在祖国大地,永远铭刻在全国人民心中!您是雪域高原蓝色星空中那颗最耀眼的星!我们永远缅怀您!雍西老师,天堂无病痛,愿您在天堂继续歌唱,我们永远聆听!
作者简介:
雪松:本名唐雪松,生于1957年4月。1975年高中毕业后到西昌盐源县卫城公社下乡。1977年高考进入大学学习。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成都市金牛区政府工作至退休!
来源:雪域情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