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坠崖大反转!雷军打了场翻身仗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6 06:09 2

摘要:四个月前,开着SU7一家四口坠崖的小米车主再度在社媒上晒出提车照——这次选择的是SU7 Max霞光紫。

“是小米SU7的卓越安全性能救了我们全家的命,这份感激难以言表!”

四个月前,开着SU7一家四口坠崖的小米车主再度在社媒上晒出提车照——这次选择的是SU7 Max霞光紫。

这波“广告”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史上最硬核的品宣了,毕竟是车主用生命验证了车子的安全性并且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复购,因此不少网友小米和雷军表示支持:

“SU7忠粉,主要是车太好了”

“安全是最大的豪华是实践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点赞”

“车主是最好的代言人”

不过,也有网友对车主这一举动并不买账:

“这个车主挺能抓住机遇,他知道接下来要发财了。”

丧事喜办,小米可以申请专利了”

“有没有想过如果是其他车压根不会转向不足而坠崖。”

看得出来,此前的3·29安徽爆燃事故对小米汽车的影响依旧巨大,哪怕是车主对SU7安全性的肯定,也能招致网友一波嘲讽。

坠崖车主的复购

给小米打了一针强心剂

去年12月11日,这位车主一家四口驾驶刚提车一个月的小米SU7 Pro,前往巩义市浮戏山景区游玩。

下山途中,车辆在急转弯处意外冲下山崖,失控坠崖,不断翻滚数十米后被树拦住。

万幸的是,全车乘客仅老人骨折,其他人轻微擦伤。

车主当时接受采访时称车速并不快,但从20多米高的山崖摔下,小米SU7的前排气囊及时弹出,车体关键部位保持完整,后排玻璃也毫发无损,还在社交平台发文感谢小米SU7的安全设计,表示会再回购。

本以为这只是大难不死的车主一时口嗨,没想到岁个月后,竟然真的再次提车,并选择设计版的SU7 Max。

值得一提的是,在坠崖事件后的一周内,“雷军第一次造车,不知道怎么偷工减料”这个梗爆火,小米的安全性到全网认证;小米SU7订单量激增,新增锁单数超7000台

但经历了3·29燃爆事故后,小米的周销量骤降至0.5万辆,较上周数据跌幅超35%;

同时,舆论的重拳也压得小米汽车喘不过气: “车门锁死”“电池自燃” 等未经证实的细节被反复渲染,叠加短视频平台海量事故片段推送,形成 “小米汽车 = 高危” 的认知偏差。

这次坠崖车主再次用实际行动支持,无疑是对当前舆论有力的回击;而来自真实车主的生死背书,也像是给小米和雷军打了一剂强心剂

无论是对挽救SU7的销量,还是对于小米汽车的舆论走向,这样的消息百利无一害。

从车圈顶流到舆论靶心

小米的至暗时刻仍未结束

3·29燃爆事故的锅,雷军该不该背?

这种挑口水的问题,相信网友们吵上一天一夜也不会有结论。

在最终的官方调查结果出来之前,所有的争吵将不会有任何实质意义。

而小米和雷军,因为该事件,近期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4月2日,一段“车主躺平驾驶”视频引爆网络:一小米车主在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双手离开方向盘,躺在驾驶座上呼呼大睡。

彼时正值小米的“多事之秋”,网友们除了谴责对自己生命不负责的车主,也对小米售后对车主的安全教育表示质疑。

尽管小米客服及时回应,使用智驾功能手必须握住方向盘,否则在系统四次预警后,车辆会缓慢降速直到停车,但这一事件还是给小米汽车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更棘手的是谣言的蔓延。一篇伪造的《雷军致用户公开信》在各大社群刷屏,信中“诚恳道歉”并承诺“无限期停售SU7”。

虽然小米火速辟谣,但谣言传播速度与影响依然不容小觑。

资本市场的反应来得非常剧烈和直接:截至 2025 年 4 月 15 日 16 时 08 分(香港),小米集团港股股价为 43.1 港元,较3 月 19 日的最高点 59.45 港元,跌去近30%,市值蒸发近3500亿港元。

此外,车险领域谣言四起,社交平台上出现有关小米 SU7 续保遇到难题、被保险公司拒保以及保费上涨等传言,甚至有伪造的 “保险公司拒保通知” 在网络上疯传,声称小米 SU7 因事故率异常被五大险企拉入黑名单。

最终小米忍无可忍,向公安机关报案,小米公司发言人也于4月7日发文辟谣。

业内人士分析,新能源车市场竞争白热化,小米作为跨界巨头,其造车业务可能触动了某些利益链条,此次伪造文件、散布谣言不排除是商业抹黑的手段。

危机中的雷军

严谨且克制

被舆论频繁攻击的雷军,显然没有了以往的积极和活泼。

4月8日,北京小米总部楼下,雷军双手握拳、面带笑容送别访客。这是他事故后首次在公共场所露面,而他的精神疲惫、面容憔悴的瞬间被镜头捕捉了下来。

这与一个月前樱花树下意气风发的“车圈顶流”判若两人。

在社交媒体上,一向热爱分享的雷军也安静了不少。

4月6日是小米成立的15周年日,雷军也只是发表了极简短的祝福与展望;

今日,25年3月中国手机市场新机激活量最新排名榜出炉,小米位居榜首,雷军用“感谢大家支持”简短且克制的6个字,表达出对消费者信任的珍视。

可以预见的是,在燃爆事故未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小米和雷军都将会保持现阶段的低调作风,选择更为稳健的营销和公关方式。

信任重建,是一场没有休息时间的马拉松。

从过去依靠流量和营销打造的 “流量神话”,到如今必须回归到产品安全的本质,小米需要的不仅是对此次事件的负责和处理,更需要进行一场从价值观到技术链的全面调整。

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如何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也将是一个需要长期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来源:电商风向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