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书,奔向世界的河南企业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7 07:23 2

摘要:说到河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平原、农业、包子、油条、胡辣汤,好像除了这些,没什么特别的,实际上,河南并不简单。

今天(4月16日),飞书在郑州举办了一场峰会。

主题是:豫见新速度,AI上中原。我有幸去了现场,听到很多内容,对河南企业有了全新认识。

说到河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平原、农业、包子、油条、胡辣汤,好像除了这些,没什么特别的,实际上,河南并不简单。

去超市逛一圈,拿起一样吃的,说不定它来自河南。

郑州这座省会城市,有农业基础,还孕育出一大堆优秀企业。比如:蜜雪冰城、泡泡玛特、双汇、卫龙、巴奴毛肚火锅、圆方集团、致欧(河南的“宜家”)....

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风生水起,还走向了全世界。不过,问题来了:经济下行周期,它们为何能逆势增长?有什么独特基因?在数字化转型和AI浪潮中,又抓住了哪些机会?

结合会议内容和我对商业的研究,这五点分享给你。

01

第一点,用种地耐心做供应链的思维。怎么理解?

了解河南,和河南企业家,必须去麦地里寻找答案。提起麦地,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老一辈弯下腰、弓着背、拿着镰刀收麦的场景。

但你知道吗?河南农业早已不是以前的模样。

现在去田地里转一转,手机操控灌溉、监测虫情,无人机打药,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早已经广泛应用在大规模种植场景中了。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根据河南省政府报道,截至2025年2月,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占全国粮食产量的近1/10,河南小麦产量占全国1/4,粮食加工产能占全国70%。

这种深厚的农业基础,为河南的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它不仅是中国粮仓,更是「中国厨房」,河南企业扎根于这种土地气息中,形成了独特的基因。

要知道,河南企业天生没有资本优势,也没有珠江三角洲那样的开放基因,但它们非常擅长利用农业机械、高标准要求和技术组合来推动创新,因此,这些企业形成了一种“用种地耐心做供应链”的思维。

什么是种地的耐心?结硬仗,打呆仗,对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投入极大的耐心,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稳定、高效地运转。

跟你举个例子:

每次和朋友聊到茶饮,蜜雪冰城总是第一个被提起。

4块钱柠檬水的全球定价权,可不是纸上谈兵来的。它在多个城市都建了自己的生产基地,目的为了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我知道有河南温县、海南、广西、重庆、安徽等地的生产基地。还有重庆潼南,那里的柠檬产量特别高。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柠檬采购量公开数据显示达到了11.5万吨,占国内柠檬消费总量的5%。

不仅如此,奶茶咖啡、水果原材料,都从产地直采。

除自建基地,蜜雪冰城还和当地农户签订种植订单协议,让农户把柠檬卖给他们,这样就能确保柠檬供应的总量。

所以,「用种地耐心做供应链」的思维,本质是工业化重构农业,直接把粮食加工从车间,延伸到农田,让农户成为供应链上的「产业工人」。

这样,即使原材料价格波动,也能稳稳地掌握定价权。

02

不只有蜜雪冰城,双汇也是飞的客户,而且,数字化转型做得特别棒,直接把管理模式从手动挡升级到了自动挡。

怎么理解呢?给你讲个故事:

闫永杰在双汇工作32年,从一名锅炉房工人一步步成长为集团安全环保中心主任。他回忆说,过去的安全管理工作完全依赖「腿」和「眼」。

双腿在车间里来回巡视,纸和笔记录隐患,再层层上报,这种方式效率低,还容易丢失信息,问题解决的速度也跟不上。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24年9月,双汇成立数字化转型委员会和数字化转型办公室,并制定一套清晰的工作方针:物数互联、数据入湖、统一平台、AI赋能、协同办公”。

随后,与飞书达成合作,推出了企业内部协同办公平台“汇工作”,这个平台像一个超级工具箱,涵盖日常工作所需的几乎所有功能。

比如:

协同办公、会议沟通、知识沉淀、数据分析、任务跟踪、目标管理等。员工无论是开展工作、审批业务、跟踪任务还是收集数据,都离不开它。

仅半年时间,数字化转型就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管理方面,通过飞书打造了一个统一的协同办公平台,将审批流程搬到线上,平均审批时间缩短了40%。

同时,建立了近400个知识库,将工作技能和办公知识存储其中,方便跨部门共享;而且,还在5家下属工厂推进了30多项无纸化改造项目,并在全集团范围内推广。

业务层面,利用飞书的多维表格、集成平台和开放平台,搭建了一个“异常信息反馈工单系统”。

这个系统覆盖了异常任务的上报、跟进、流转通知以及最终的数据分析全流程。截至目前,累计收集了1688条工单,解决了1637条,解决率高达96.9%。

到今年3月,双汇还进一步整合资源,将数字化转型办公室、信息中心和软件公司调整为数字化管理中心、数字化研发中心和数字化运维中心,形成了「管理-研发-运维」三位一体的数字化转型支撑体系。

所以,双汇数字化转型,把过去靠人工、靠经验的管理模式,变成了靠数据、靠系统的新模式。这正是关键所在:实现成本控制和质量追溯。

03

说到这儿,还想跟你聊聊第三个案例,我把它称作:商业理论革命。

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空。通俗讲,用一种全新的商业思维方式,重新做传统生意。举个例子,听了肯定会有共鸣。

很多人说胖东来被神化了,但3月24日的一则公告,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胖东来通过数字化工具(比如:飞书的多维表格仪表盘、文档知识库),把自己的经营数据“扒了个底朝天”,毫无保留地对外公开。

具体到什么程度?

你可以随时去胖东来官网,查看他们的销售数据、各业态、各门店的业绩;这种“裸奔式”的透明,直接打破了传统零售业“藏着掖着”的潜规则。

以前,你去超市买东西,只能看到价格;现在,在胖东来购物,商品标签上不仅标明售价,还清楚标注采购价和毛利率,所有信息一目了然。

这不仅是对消费者的尊重,更是一种大胆的自我挑战:让企业无法再靠模糊的成本结构玩“玄学”。

更难得的是,胖东来在信任重构上的努力,不仅体现在消费者层面,也体现在内部管理中。

几年前,胖东来也曾遇到过质量问题,比如:百威月饼事件、发霉淡干海参事件。但他们从不逃避,而是把处理过程全程公开,让消费者看得清清楚楚。正是这种不遮掩的态度,让他们赢得了深度信任。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

2025年1-2月,胖东来的员工流失率仅为0.33%,远低于行业5%-10%的平均水平。这种低流失率背后,是对员工的充分信任与支持,也是企业文化的真实体现。

他们用飞书多维表格实现了数据透明,消除了传统商业中的“玄学”。当数据成为信任的货币时,企业不再需要复杂的营销话术,一切答案都变得简单而真实。

正如创始人于东来所说:心里没顾客,什么都无用。

所以,这算“商业理论革命”吗?

传统商业中,“信息不对称”被视为一种优势,是盈利的核心。但胖东来用实际行动证明:数字化时代,唯有透明才能赢得信任,唯有开放才能打破壁垒。

这种伦理的背后,是中原文化中「务实基因」与飞书数字化工具的深度融合。河南企业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告诉我们:信任不用靠口号喊,是靠数据、流程和真实的行动建立起来的。

我觉得,这是“以人为本”商业理念的一次觉醒,它让我们看到,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只有真实与开放,才能成为连接人与人、企业与消费者的桥梁。

04

说到人,作为老板,第一时间会想到:如何管人。

的确,管人是个难题。老板们为了提升管理效率,引入各种先进的管理工具,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问题出在哪里?

并不在于工具本身,而是这些工具是否真正契合企业的文化与实际需求。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巴奴火锅给出了一个独特的答案,用“数字化民主”的管理思维,重新定义企业管理。

巴奴火锅的创始人杜中兵,出身煤矿工人。他选择了一条与传统高端ERP系统不同的道路,用飞书低代码平台实现了管理上的「数字化民主」。

这种管理方式的核心理念,可以用“城中村”来比喻。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它有三个显著特点:

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找到最低成本解决方案;既不完全遵循城市规则,也不完全固守乡村传统,灵活应对变化;既抓住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又坚守自己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观。

传统ERP系统功能强大,但成本高,实施周期长,灵活性差。相比之下,飞书项目、飞书低代码平台赋予了巴奴两大权力:技术定义权(按需定制功能)和数据掌控权(避免核心数据被第三方捆绑)。

举个例子:

巴奴时薪改革,杜中兵用飞书宜搭低代码平台,仅用3天就搭建出了“计时+计件+提成”的动态算薪系统。服务员扫描工牌二维码,就能实时查看当日收入。

而且,巴奴用飞书知识库,将《毛肚嫩化技术日志》《供应商质检报告》等重要信息透明化,后厨员工可随时查阅生产流程。这种「去黑箱化」让客诉率同比行业下降了不少。

它们以前采购的“训练助手”学习系统,员工自主学习、进行认证,但积极性不足、学习进度慢,系统也无法发挥最大效果。

后来,奴用飞书应用引擎,仅两周就搭建起「训练计划管理」系统;店长、经理在手机上就能完成师徒指派、课程计划、查看架构,不用需离开飞书就能直接打开第三方系统完成学习考试与打卡。

还有,巴奴还开发了超安心食品报告管理系统、活水平台等4个低代码应用,服务于员工的日常工作。

这些工具简单易用、功能贴合实际需求,让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感受到更多的自主权和参与感。

所以,数字化民主思维,让每个人在组织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参与感,这种管理方式,我把它叫:管理的平权化。这是第四点。

05

第五点是什么呢?索性叫:协同的创新。

致欧家居,可称得上河南的“宜家”,但它们也很困惑,传统企业管理软件,根本解决不了跨境电商的三大痛点:

时差让决策慢吞吞、不同文化背景的团队经验接不上茬、长链条协作信息还容易丢。

飞书不一样,它靠「异步协作+知识沉淀+智能翻译」,硬是把郑州的装卸工和慕尼黑的设计师,变成了数字化好战友。

怎么做到的呢?

郑州团队主要管供应链,深圳团队负责产品设计,他们用飞书日程表自动对齐时区,德国分公司的需求能实时同步到郑州的仓储系统。

就说一款给欧洲小户型设计的折叠桌,从慕尼黑设计师交稿到郑州工厂开始打样,只花了48小时,这速度比传统邮件沟通快了整整5倍。

再看看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在飞书项目看板上,一款宠物爬架的研发流程被拆成了几个关键节点:德国用户痛点调研 — 深圳工业设计 — 郑州成本核算 — 越南工厂试产”,每个环节还用颜色标注风险等级,一目了然。

这种「全链路可视化」直接把新品上市周期从180天压缩到90天。2024年,致欧的SKU数量突破3800个,比行业平均值高出2.3倍。

还有更厉害的,是文化缝合。

郑州仓储工人拍短视频记录货物码放技巧,深圳设计师把视频转化成《欧洲智能仓操作手册》,再用飞书机器人推送到越南胡志明仓库。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中原经验 - 湾区创新 - 全球复用”的闭环。结果,海外仓的破损率从3.2%直接降到0.8%,效率噌噌往上涨。

所以,这种“土洋结合”的打法,才是真正降维打击。

好了,一口气讲这么多。

蜜雪冰城张红甫、泡泡玛特王宁、巴奴杜中兵、卫龙刘卫平、双汇万隆……认真挖一挖,你会发现,这些河南企业家,背后有一个共同点:

学历不高,却用独特商业智慧书写了一个个传奇。

说到底,这是中原企业最独特的地方:靠骨子里的务实劲儿,自己独创一套商业哲学,硬是闯出一条新路。

飞书,身体力行的为不同行业,提供多样化解决方案;祝福飞书,也祝福那些拼尽全力奔跑的企业,都能一路向前冲。

来源:王智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