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要:4月16日,《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8期“乡村治理”专栏刊发《文明新风润三江》。报道称,三江推行“五个统一”工作法(即统一操办规模、统一宴席标准、统一服务队伍、统一礼金上限、统一监督管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
提要:4月16日,《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8期“乡村治理”专栏刊发《文明新风润三江》。报道称,三江推行“五个统一”工作法(即统一操办规模、统一宴席标准、统一服务队伍、统一礼金上限、统一监督管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让文明新风吹遍百里侗乡,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新风尚,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现予以全文转载。
文明新风润三江
“以前村里红白事大办酒席,铺张浪费,如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我们把红白事礼金不超过200元、宴席不超过30桌纳入村规民约,大大减轻了村民的负担。”谈及村里的红白事操办标准,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归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龙秀昌说。
这是三江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移风易俗试点县,全面推行“五个统一”工作法(即统一操办规模、统一宴席标准、统一服务队伍、统一礼金上限、统一监督管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让文明新风吹遍百里侗乡,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新风尚,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制度优化管理 “移”出新风尚 “
婚事新办皆称赞,大操大办令人厌,丧葬简办不铺张,节省钱物孝爹娘。”这是三江富禄苗族乡登晒村用大喇叭的形式定期以“侗语+汉语”形式宣传村规民约中的红白事内容。
在富禄苗族乡与贵州黎平县龙额镇交界处,坐落着一个名为“黔桂登晒”的村落。全村共270户 1051 人,其中贵州籍237户、广西籍33户,素有“一村跨两省,两省一家亲”的美谈。
为摒弃陈规陋习,“黔桂登晒”建立完善的红白事长效管理机制,成立“黔桂登晒”联合红白理事会,将《红白事操办规定》纳入村规民约,通过公示广泛征求意见,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张榜公布并执行。积极引导两省(区)群众合理约定红白事标准,遏制盲目攀比、铺张浪费、高额随礼等不良风气。
三江深入推行“一约四会”村民自治制度。该制度坚持因村施策、因势利导,充分吸纳德高望重村民的意见建议,创新打造并不断健全“一约四会”,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文明乡风建设。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机制,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充分发挥红白事文明劝导志愿服务队的积极作用,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当地农村红白事,通过“志愿服务+劝导”有效遏制陈规陋习。2024年以来,全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648场,文化惠民活动432场,惠及群众10.2万人次。
婚俗深化改革 “吹”起文明风
抬红猪、挑酸鱼、放鞭炮、撒喜糖……每到大年初三,三江林溪镇平岩村就会举办“侗族集体婚礼”,数支送亲队伍身着民族盛装,浩浩荡荡地将新娘从新郎家徒步送回娘家。
平岩村村民承袭传统、化风成俗,约定在大年初一到初三举行原汁原味的“侗族集体婚礼”,打造出“侗族集体婚礼”旅游品牌,举办集芦笙踩堂、拦路迎宾、篝火晚会、侗恋表演等一系列旅游活动,吸引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赏。2024年全村共接待游客97万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66万元,2024年以平岩村为核心的程阳八寨景区成功晋升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三江不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创新,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移风易俗”属性,以“侗族婚礼”为切入点,深入推进婚俗改革,融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屯建设和农村改革集成试点村工作。此项工作在林溪镇平岩村、冠洞村、高友村以及八江镇布央村、八江村等5个村为试点,推进以鼓楼戏台为圆心的集中办宴点,推行集中在春节、“五一”、中秋和国庆等时间段办理婚礼喜宴,减少了宾客、简化了程序、节约了费用,村民喜宴桌数从之前的平均72桌下降到如今的50桌,至少节约了3万元,得到全县各族群众积极响应、纷纷践行。
该县“侗族新婚礼 倡导新婚俗”案例入选 2023 年全国第四批“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特色文化赋能 “唱”响好声音
“打竹板,呱呱响,洋溪青年来登场,今天不讲别的事,就讲社会文明新风尚……”2024年4月,在三江洋溪乡第五届高露油茶节的戏台上,村民巧用农耕文化为载体,通过快板的形式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新时代新风尚,引导广大群众扬正气、抵陋俗、树新风。
三江不断加强正面舆论引导,以“多样宣传” 为渠道,依托侗族地区民族文化优势,以“文化+宣讲”的方式,利用侗族琵琶歌、多耶、侗戏、侗族大歌、三江农民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文明新风传入群众心里。冠洞村弹唱侗族琵琶歌《侗歌唱响文明新风尚》,唱响了文明“好声音”。独峒镇岜团村利用保存完好的“侗款”文化,新编通俗易懂的“款约”“款词”共建和谐侗寨,弘扬时代新风,让群众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移风易俗教育引导。全县把独具“侗韵”的三江农民画以墙绘、簸箕画、文创产品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等内容从“纸上”搬到“墙上”,让原本不起眼的墙面变成乡风文明的“代言人” 和“传播者”,推动文明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结合传统节日和重要节点,全县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形式,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
2024 年以来,全县共开展“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90余场,惠及群众1.3万余人次。《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从“玩乐过节”到“绘画创富” 移风易俗走出新路子》入选全国移风易俗工作优秀案例。
典型示范引领 “提”振精气神
2024年9月,“我帮您·文明实践我行动”暨“我们的节日·中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集中活动在同乐苗族乡归东村举行,针对大操大办、互相攀比、借婚丧嫁娶敛财等陈规陋习,活动运用宣传教育、示范引领等方式,找到移风易俗“金钥匙”,解开乡风文明、百姓减负“两把锁”,让文明之风吹遍乡村。
近年来,三江结合各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移风易俗亮点工作,分类择优确定一批先行示范点,重点以八江镇布央村,丹洲镇丹洲村,林溪镇冠洞村、平岩村,同乐苗族乡归东村4个乡镇5个村为移风易俗示范点,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其中,归东村制定完善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铺张浪费等村规民约,倡导喜事1天内办完、白事3天内结束,节约操办成本。广泛选树“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五好文明家庭”“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让群众身边的“好人”成为示范带头的“名人”。老堡乡老巴村适婚青年、脱贫群众王善亮与女友简办婚礼,用节省的彩礼在县城共同支付了一套商品房的首付,其低彩礼事迹被广西广播电视台宣传报道,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准,以乡风铸魂,提振三江和美乡村“精气神”,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三江发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