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龙头坠落?解码极米“失速密码”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7 06:55 3

摘要:凭借着创新的设计、出色的性能,极米科技迅速打开市场,收获了大量消费者的青睐,在资本市场也一度风光无限。据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极米科技在全球家用投影机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6.5%,这也是自2023年以来,极米连续第六个季度在全球家用投影市场排名第一


作为国内智能投影仪行业的绝对龙头,极米科技在过去十年完成了从创业公司到上市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凭借着创新的设计、出色的性能,极米科技迅速打开市场,收获了大量消费者的青睐,在资本市场也一度风光无限。据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极米科技在全球家用投影机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6.5%,这也是自2023年以来,极米连续第六个季度在全球家用投影市场排名第一。

然而,时过境迁,当下的极米科技却面临着诸多困境,业绩下滑、市场份额受挤压等问题接踵而至。

投影一哥失速了

此前,极米科技发布了其2024年业绩快报。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4.14亿元,同比下降4.02%;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增长1.14%。从经营数据来看,极米科技的表现很难称得上好。

事实上,这并非极米科技第一次出现业绩压力。数据显示,极米科技2023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57亿元,同比下降15.77%;净利润约1.21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同比下降75.97%。曾经的高增长态势一去不复返,这种业绩上的持续滑坡,反映出极米科技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一方面,疫情催生的“宅经济”需求退潮后,智能投影作为非刚需产品的市场空间被一再压缩。当前,年轻群体的娱乐时间被短视频、游戏等内容切割,传统家庭影院场景的刚需性减弱,消费者对于智能投影的需求有所下滑。不仅如此,75英寸以上液晶电视价格的下探,更是和中端投影形成了直接竞争,毕竟其功能与投影仪存在一定重合。极米科技着力构建的“家庭影院”场景正遭受来自上下两端的替代威胁。

另一方面,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同样挤压了极米科技的发展空间。智能投影市场从曾经的蓝海逐渐变为红海,许多品牌通过大打价格战的方式来抢占市场份额,这也使得产品均价不断下滑。

据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投影市场(不含激光电视)销量为604.2万台,同比上涨3.0%;销售额为100.1亿元,同比下降3.5%。1000元以下价格段的销量占比达到了54.0%,相较于2023年增长了4.3个百分点。可见,消费者更偏向于性价比产品,这对主打中高端产品线的极米科技造成了一定冲击。

车载业务还在成长

面对家用投影仪市场增长放缓的情况,极米科技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空间,而车载投影赛道就是其发力的重要方向之一。据悉,在2024年初,极米科技将“车载业务”列为其战略布局的重要方向,并成立了车载事业部。

值得注意的是,极米科技的车载业务也已经有所收获。极米科技曾在2024年底发布公告宣布,其车载光学产品已经收到某国内知名汽车主机厂两个项目的开发定点通知。

只是,必须要说的是,虽然车载业务前景广阔,但极米科技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一来,极米科技对车载业务方面的研发投入相对有限,这或许会影响其产品的持续创新能力和技术升级速度。事实上,受营收下滑影响,极米科技的研发投入也有所收缩。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极米科技的研发费用达2.88亿元,同比下降3.98%。要知道,极米的家用投影业务本身就需要技术创新,才能研发、迭代出新产品,需要不少的资金投入。车载业务同样如此,有限的研发投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产品研发、生产和迭代速度,进而影响其在车载业务领域的长期发展。

二来,车载环境对设备的振动、温度、电磁兼容性要求远超家用场景,这对极米科技的技术提出了一定要求。据悉,极米现有光机模组的运行温度范围难以满足车规级要求,防尘防水等级距离车载电子通用标准存在代差。更关键的是,车载投影需要与ADAS系统、车载电源深度整合,这对缺乏汽车电子研发经验的极米科技也是不小的考验。

全球化进程的险滩

如果说车载业务是极米突破增长天花板的利剑,那么全球化布局则是检验其成色的试金石。当国内市场陷入红海竞争,极米科技正式将出海战略升级为“核心战略”。然而,让这场国际化突围并不好打,更像是一场持久战。

一是,极米科技在海外市场要面对来自国际品牌的强势竞争壁垒。在欧美市场,爱普生、明基等品牌凭借数十年技术积累和高端渠道布局,已占据消费者心智;新兴市场如东南亚则存在本地品牌的价格优势和文化适配性。比如,据Futuresource报告显示,在爱普生2023财年,其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已达到50.9%,位居第一。对极米来说,这些品牌无疑是不能忽视的竞争对手。

二是,产品适配是极米出海的另一核心挑战。在硬件层面,由于所处环境不同,各地区的电压标准、接口类型甚至气候环境都需要针对性调整,这可能导致极米科技的成本上升和交付周期延长。在内容生态方面,极米在国内依赖腾讯视频、爱奇艺等平台,但海外市场需与Netflix、Disney+等国际流媒体合作,而后者对硬件厂商的内容授权谈判门槛较高。例如,Netflix要求设备通过其认证测试,且需内置专属界面,这对极米的软件适配能力提出挑战。

此外,海外消费者对于智能投影产品的使用场景差异显著。比如,欧美家庭倾向于将投影仪作为客厅固定设备,注重画质与音响联动;东南亚用户则更偏好移动便携与多场景切换。为此,极米需构建灵活的产品矩阵,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偏好。

三是,售后服务体系的搭建同样任重而道远。投影仪作为耐用消费品,用户对维修响应速度和配件供应敏感度较高,和国内市场不同,极米在海外缺乏自有服务网点,倘若依赖第三方维修的话,极有可能导致用户体验碎片化。因此,极米科技还需要在海外市场建立起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及时解决消费者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不过,必须要说的是,虽然极米科技的全球化征程中充满暗礁险滩,但其已经有所收获。数据显示,极米科技在2024年上半年的海外收入为4.48亿元,同比增长27.95%。

总的来说,极米科技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节点。短期来看,通过车载业务创造第二增长曲线,在海外市场打造差异化竞争力,是其重获增长动能的关键。长期而言,加强核心器件研发、构建内容生态壁垒、探索AR/VR融合创新,或许能帮助这家曾经的行业颠覆者,在技术深水区找到新的支点。这场围绕技术、场景、全球化展开的立体化突围,或将重新定义智能投影行业的竞争格局。‌‌

来源:金融外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