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美人间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连日来,记者随汉中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的“共建生态城市 共享美丽汉中”采访团走进佛坪、南郑等地,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文明成果。
最美人间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连日来,记者随汉中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的“共建生态城市 共享美丽汉中”采访团走进佛坪、南郑等地,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文明成果。
诗画秦岭静美佛坪
四月的佛坪群山叠翠大地鎏金,青山绿水和美乡村交相辉映,扮靓了诗画秦岭,彩绘了静美佛坪。4月10日,西安晚报、陕西电视台、西部网、三秦都市报等10多家媒体组成的“采访团”驱车前往佛坪,开始了为期两天的采访。
佛坪高铁站
佛坪县地处秦岭南麓,位于陕西省南部、汉中市东北部,距汉中140公里、西安200公里,境内山系纵横水草丰茂,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年平均气温11.6℃,平均年降水量938mm,森林覆盖率达91.19%,负氧离子年均浓度2543个/cm’、峰值浓度99260个/cm’,年均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360天以上,年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到 2.02以上,是中国天然氧吧和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被誉为“秦岭绿肺”。境内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以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为代表的“秦岭四宝”齐聚于此,有野生大熊猫 130多只,被誉为“中国大熊猫第一县”和“中国山茱萸之乡”。同时,也是国家“南水北调”和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重要的水源地。
“秦岭四宝”之一大熊猫
“这里区位优越、潜力巨大,古有傥骆道、子午道贯通南北,今有西成高铁、西汉高速、108国道穿境而过,跻身‘西安一小时度假圈’和‘成渝两小时经济圈’;这里,国宝荟萃琳琅满目,‘秦岭四宝’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齐聚于此,野生大熊猫分布密度居全国首位,被誉为‘中国大熊猫第一县’;这里,产业兴旺势头强劲,中药材冷水鱼、土蜂蜜天然道地,文旅康养数字经济方兴未艾,佛坪历史上首个单体百亿级抽水蓄能电站加速推进,独特的生态优势正逐步转化为佛坪的发展胜势。”佛坪县委领导深情地介绍道。
山茱萸“红果”铺就富民路
“我们村从2007年旅游人数近2万人次实现了到去年的70万人次的并发式增长,村民们也由17年前人均收入不到6000元,到目前为止人均收入突破到20400元左右。通过旅游带动村民自主发展民宿、农家乐、林下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构想,依托生态资源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发家致富。”长角坝镇沙窝村党支部书记代海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沙窝村种植山茱萸6500余亩,其中大湾山茱萸示范园种植面积1000亩,是省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同时,也是党建+农旅融合的典型示范点,融“金色产业”探访、教学于一体。2022年村党支部争取资金150万元,建设休闲步道1.5公里,修建了观光平台,完善了旅游配套设施。通过春赏花秋赏果,连续在沙窝村举办了17届“茱萸花海踏春游”旅游活动。
“采访团”在茱萸谷
2023年,沙窝村依托山茱萸园区周边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在全县建成首个目的地度假露营形态综合体和茱萸红汽车营地,设立6个“流浪舱、星空房、房车”等不同风格的高品质示范庭院,通过该新业态的布局,进一步实现了游客引流,带动沙窝村乡村旅游发展。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山茱萸在佛坪种植面积已达10万余亩。每逢“赏花”时节,漫山遍野的山茱萸竞相绽放,山涧、沟壑、农舍被笼罩在金色的花海之中,宛如一幅清新灿烂的油画,美不胜收。
据了解,随着佛坪山茱萸产业发展,该县开发的果肉、保健酒、气泡饮、饴糖、阿胶糕等山茱萸系列产品也日趋走俏,满足了游客消费需求,还就地销售山茱萸农产品,给群众增加了收入。目前,全县九成农户种植山茱萸。同时,引进企业加工及药食同源产品研发,延长、做强产业链,山茱萸系列产品达到20余种,2024年山茱萸总产值1.2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300元。
冷水鱼游出产业新赛道
“我是福建人,因为养殖鲟鱼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我也是找了很多地方才发现佛坪这个地方的生态、水质非常适合养鲟鱼。我们养殖基地,年产值50万—60万斤,主要销往西安兰州等地。”景齐鲟鱼繁殖开发有限公司余锦告诉记者。
佛坪冷水鱼示范基地一角
该公司是佛坪县最早开展以鲟鱼为主的冷水鱼养殖企业,辐射带动了陈家坝、岳坝、上沙窝等多个冷水鱼养殖场,是佛坪县首个省级渔业良种场,市级现代农业(渔业)园区,2020年又获得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认定。
公司养殖基地占地95亩,累计投资2700万元,现拥有孵化车间500平方米,仓储200平方米,孵化池120个,放养池60个。该养殖场主要采取半循环水养殖,养殖尾水处理模式为人工复合湿地。主要开展西伯利亚鲟、鳟鱼等冷水鱼人工繁育和养殖。年繁育鲟鱼鱼苗约60万尾,出售商品鱼50万斤,年产值500多万元,实现利润约200万元。
“小树叶”撬动民生大产业
4月11日下午,雨霁初晴,霞光满天。
南郑区牟家坝镇的5万多亩茶园沐浴着明媚的春阳,漫山遍野一垄垄茶树特有的春日新绿沁人心脾,宛如镶嵌在千山万壑间的碧玉,熠熠生辉璀璨夺目。
云峰寺茶园就是牟家坝镇最具代表性的茶园。这里海拔高、云雾大,其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不仅破解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命题,也孕育了汉中仙毫、云峰翠竹、汉中炒青、汉中红茶等系列国优、部优产品。他们生产的“汉中仙毫”“汉中炒青”先后10多次在中、省茶叶评比会和国际茶博会上斩获金奖,产品行销长城内外,深受市场青睐;云峰寺村2016年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云峰寺茶园2020年被评为陕西省茶行业“十佳美丽茶园”荣誉称号。
“生态环境对茶叶品质的优劣起着重要作用,牟家坝镇的丘陵地形以及温润的气候,丰沛的雨量,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天然屏障。我们茶农遵循‘不争水土、不伤山林’理念,将茶园与山势融为一体,梯田式种植既固土防蚀,又涵养水源,形成独特的山地微生态循环系统。”南郑区牟家坝镇副镇长易少军说。
云峰寺茶园
据了解,汉中市南郑区已拥有茶园面积25万亩,可采摘茶园21.6万亩,全年茶叶总产量1.32万吨,干毛茶产值16.8亿元,茶农人均收入达到5100元。目前,南郑区基本形成了以绿茶为主,红茶、黄茶、白茶、黑茶为补充的“五色汉茶 五茶共舞”发展格局。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胡毅
本文来自【西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