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仅仅是锂电池,中国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动能强劲。这其中新能源产品均达到了出口新高,例如风力发电机组同比增长43.2%,电动汽车增长8.2%。
4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就2025年Q1进出口情况进行披露,海关总署表示在今年Q1锂电池出口同比增长18.8%。
不仅仅是锂电池,中国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动能强劲。这其中新能源产品均达到了出口新高,例如风力发电机组同比增长43.2%,电动汽车增长8.2%。
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国内民营企业出口额增长5.8%,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99万亿元,增长0.4%,民营企业出口占总体过半,显现出强劲态势。
01
锂电出海迈上新台阶
在去年跨年公开演讲中,远景集团董事长张雷表示:“今天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将是第五大发明,将是人类命运的共同繁荣,是生态的繁荣,是永续美好的繁荣。”对我国新能源的蓬勃发展做出肯定。
近几年锂电池等中国新能源产品加速出口,背后是中国锂电池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尽管第一款商业化锂电池在日本推出,但中国将此做大做强已是不争事实,让锂电池的应用领域从消费电子产品到汽车和储能产品,成为新能源产业重要载体。
除了电动汽车外,工商业储能、电动飞机、电动船舶等领域对于锂电池的需求增量同样可观,在未来这些领域中,主要的势力还会是全球头部电池厂。
中国锂电池之所以能壮大的原因在于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突破,相比于三元电池来说磷酸铁锂电池电化学性质更加稳定,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能量密度等多方面优势,尤其是在储能领域,基本已经是磷酸铁锂电池的天下。
在动力电池争霸战中,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电车销量不断攀升,也带动了国产锂电池的销量,不仅如此国外汽车企业也看见磷酸铁锂电池潜力,宝马/雷诺/福特/特斯拉等均有大量磷酸铁锂电池订单,三星SDI/LG新能源等也在开拓磷酸铁锂电池产线。
更加有优势的是,电池产业链短期内无法建立,需要经过长期的布局和产品技术攻关才能生产出适用于汽车和储能的电芯,这一点欧洲和北美已经罕有机会弯道超车,近几年来欧洲和美国自建本土电池产业链的梦想基本破灭,例如Northvolt申请破产就是很好的证明,引入成熟产业链必须依靠中国电池厂的“人脉”和“办事效率”。
02
关税战对锂电池出口影响几何?
近期美国政府掀起的关税战将税率不断提高,最新消息称已加增至245%,其中锂离子电池为173%,对中国出口到美的锂电企业而言宛如一记重锤,但事实来看并不像大家所想那么严重。
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车对美出口量不足3万辆,占总新能源车出口比例约1.4%,也就是说乘用车的C端不会因为关税问题有较大业绩影响。
动力电池影响也相对有限,因为此前的《IRA法案》对锂电池已经有了较高限制,给国内电池厂设置了门槛,当前美国动力电池供应主要以松下和 LG为主,二者占据过半份额。
而中国厂商方面,宁德时代去年在美装机量约为14GWh,市场占比12%。相关机构经过调查发现,动力锂电池直接出口美国收入占比很少有超过10%,材料公司供更是直接卡在3%以内。
当前美国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不高,加之通用和福特电动化过程摇摆不定,甚至未来美国新能源车销量会停滞不前,就算动力电池面临超高关税,美国出台的制造基地10%制造补贴和终端汽车7500美金/辆的补贴,或将倒逼国内厂商在北美建厂。
真正会有影响的,是储能电池,因为三元电池由于不稳定的电化学性质基本被储能厂商拉入黑名单,而且美国储能相关企业大多数要从中国采购磷酸铁锂电芯。
面对此形式,只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多角度进行突围,例如技术方面加快固态电池和钠电池产业化速度,绕过锂电池关税限制;持续推进在美本土化战略;还需要在美国重点关注并建设完善的电池回收业务,方便就地取材;电池租赁+储能服务模式也可以将电池以服务输出的名义换壳出口……在这场战役中企业需要保持高度业务灵活性,加强手中的博弈底牌。
来源:起点锂电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