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系正在整合智能座舱业务,已重塑组织架构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7 05:33 2

摘要:“整合还会继续。未来,吉利会打造一款通用型的智能座舱底座,搭配不同规格的芯片,适配不同价格区间与用户需求的车型。”《财经》自一位参与整合业务的知情人处获悉如上消息。

吉利系内部的业务整合仍在持续当中,先是整车,再是智驾,这次是智能座舱

文|李皙寅

编辑 | 施智梁

“智能座舱资源正在融合当中,打造一流智舱研发能力,”4月15日,在极氪四周年发布会上,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CEO安聪慧如是回应《财经》的提问。

“整合还会继续。未来,吉利会打造一款通用型的智能座舱底座,搭配不同规格的芯片,适配不同价格区间与用户需求的车型。”《财经》自一位参与整合业务的知情人处获悉如上消息。

智能座舱是座舱内饰、座舱电子产品的综合创新、升级和联动。同时也将与其他的智能终端设备,比如智能手机、手表等实现互联,进而与智慧家庭、智慧办公等场景无缝衔接。最终目标是将汽车由单一的驾驶、乘坐工具升级为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智能移动空间”。

像智能座舱这样的关键技术,此前吉利系选择自研,曾有多个不同汽车品牌和研发机构分头研究,并适配在不同的车型上。这种名为赛马的内部竞争机制,在技术发展路线尚不清楚的时候,有助于提高灵活性以便多线并行布局,但也导致研发资源重复、整体成本上升。

“智舱技术已经高度同质化,技术要求有限,正因如此,更要高速迭代。”在安聪慧看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平台化战略,降低研发投入,进而提高产品迭代速度。

在此背景下,吉利持续聚焦智能座舱业务,先是整合为两套座舱系统。

2025年1月,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介绍称,在智能座舱领域,最大化共享软硬件资源,实现智舱技术底座、底层软件的统一,在应用层根据用户体验打造Flyme Auto、ZEEKR AI OS两套座舱系统。

一位吉利智能化业务相关的人士告诉《财经》,目前来看,ZEEKR AI OS或供应给吉利系旗下各种高端车型,Flyme Auto则面向大众化车型。

目前看来,如上整合并未到终局。

“预计在2025年,业内即可看到智能座舱整合后带来的明确效果。”安聪慧告诉《财经》,在座舱合并方面,在“台州战略”的指导下,领克与极氪已实现高度协同,吉利控股集团旗下两大汽车集团,吉利汽车集团和极氪科技集团也应该要实现更好的协同效应。

无独有偶,今年3月,吉利已经基本完成对智能驾驶相关的业务整合,由极氪副总裁陈奇担任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智能驾驶科学家。

陈奇告诉《财经》,吉利智驾就是一盘棋,千里浩瀚是吉利集团统一的智驾解决方案。千里浩瀚已经在整合吉利集团各品牌的智驾,初步实现算力和数据的共享,算法的融合也在快速推进之中。千里浩瀚分成H1、H3、H5、H7、H9五个层级,全集团各品牌、各车型,根据不同的定位使用对应的方案。

如今看来,智能座舱业务的整合,也正沿着类似的路径推进。

梳理整个吉利系,汽车是其最主要的业务,其中乘用车领域,近期的整合十分频繁。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包括LEVC翼真汽车、几何汽车、雷达汽车纷纷并入吉利汽车(0175.HK),银河从车型系列转变为独立品牌,地位提高,成为吉利面向大众化市场的助力品牌。

与此同时,在2024年11月,吉利系旗下的极氪和领克两个汽车公司实现整合,成立了极氪科技集团(ZK.N),定位为年销百万辆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公司。该项目被吉利内部定为重大的秘密业务,名为“蓝宝石项目”。

2024年9月,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公司诞生地——浙江台州发布战略纲领,提出从“内部赛马”向“协同整合”的方向转变。

具体来看,吉利控股集团设立了“一三三”战略思路,围绕组织与文化转型、竞争力转型、管控模式转型三大转型,强化整车业务、核心零部件和生态业务三大板块。

吉利是在基本盘稳定,甚至高增长的背景下主动转型。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将此总结为从“扩张式成长”到“聚焦式发展”的过渡,他告诉《财经》:“我们已经从战略扩张转向战略聚焦,更加注重资源整合与协同。”

这种转型背后,是吉利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深刻洞察——随着全球化受挫、行业竞争加剧,粗放式增长已不再是长久之计。

从整车业务到智能驾驶,如今再到智能座舱,整个吉利系内部的整合仍在继续。

《财经》通过梳理发现,吉利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给出了不同的发展建议和解决方案。从主业汽车来看,整合是关键词。像研发、采购、营销等板块,逐渐从各自为营,逐渐回归集团、合并,从而降本增效。从非汽车主业的创业板块来看,吉利会重新审视其和出行业务的关联性和必要性,以便决定支持程度。

来源:财经汽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