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是“老戏骨”,是演艺圈的中坚力量,是许多人心中的榜样,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曾经的“高岭之花”却逐渐褪去了光环,甚至有些人因言行不当而成为众矢之的。
本文章内容均有可靠的信息来源,相关信源加在文章结尾
在娱乐圈,有那么一群演员,他们曾凭借精湛的演技和深厚的底蕴,赢得了观众的尊敬与喜爱。
他们是“老戏骨”,是演艺圈的中坚力量,是许多人心中的榜样,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曾经的“高岭之花”却逐渐褪去了光环,甚至有些人因言行不当而成为众矢之的。
曾经的老戏骨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同时反而成为人们的饭后余资,是什么让他们从“艺术家”沦为“笑话”?
张铁林,许多人对他最熟悉的角色莫过于《还珠格格》中的“皇阿玛”,他凭借这部剧一举成名,成为了当时的家喻户晓的明星。
说到他,很多观众仍然会记得那种威严却又带点“老气”的表演,大声吼叫,气吞山河的皇帝形象。
虽然演技没有特别出彩,但他的“皇阿玛”形象却深深扎根于人们的记忆中,但是随着这部剧的热播,张铁林似乎掉进了一个困境。
他开始陷入对“皇帝”这种形象的固守,仿佛每个角色的演绎都逃不脱这个固定套路,可他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定式”演技,逐渐让他失去了观众的关注。
他的演绎开始变得生硬,无论是《铁齿铜牙纪晓岚》还是其他作品,都是同样的演技,而“皇帝”这个身份也似乎在现实生活中逐渐“同化”了他,让他真实的自我开始消失。
不止于此,张铁林的职业态度也让人质疑,他多次在拍摄过程中迟到,合作演员张国立、王刚也多次公开吐槽他。
但他并没有改变,反而自视过高,继续活在自己的“光环”中,而最让人意外的,却是他在事业上升期做出的选择。
他放弃了中国国籍,加入了英国国籍,这个决定让很多粉丝感到愕然,毕竟,张铁林作为中国的演员,曾获得无数荣誉和奖项,在事业高峰时做出这种决定的原因我们也不得而知。
他表示,持有外国护照可以让他更方便为中国工作,但这番话并未获得网友的认可,很多人开始质疑他的忠诚度,毕竟,张铁林选择了以英国国籍为自己的身份,而在中国继续大赚特赚,这似乎让他变得有些不太真诚。
曾经火爆一时的他,现在却只能偶尔通过直播卖字画谋生,在直播过程中,他竟然声称自己的字画至少十万起步,这样的言论又一次让他成为众人议论的对象。
网友调侃,“曾经的‘皇阿玛’,如今竟然靠字画谋生,难道真是没人叫你‘皇阿玛’了吗?”,张铁林的这种行为,也再次让人们质疑,曾经的艺术家,是否已经彻底丧失了应有的艺术品位?
赵立新,曾因其卓越的演技和扎实的学识,被视为话剧界的翘楚,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演员,赵立新精通多种语言,还曾担任中央戏剧学院的讲师,深受学生和同行的尊敬。
他的作品,如《走向共和》以及《大明王朝1566》,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电视剧中他展现的精湛演技,使他成为了业界公认的“老戏骨”。
赵立新的名声一度如日中天,不少人认为他是那种能够用实力征服所有观众的艺术家,可是事业的巅峰并没有带来永恒的荣耀,反而为他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2019年,赵立新突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关于历史的言论,这个言论直接挑战了公众的底线。
他谈到“英国联军为何要火烧圆明园”的问题,并试图为那段历史中的暴行辩解,这番言论瞬间引发了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表示震惊和愤怒,认为赵立新在这种敏感问题上的态度极为不当。
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指责,赵立新并没有像大多数公众人物那样低调道歉,反而继续发表更具争议性的言论。
公众的反感情绪愈加浓烈,赵立新很快便成了网络上的“过街老鼠”,这种剧烈的公众舆论变化,让赵立新失去了大量的粉丝支持,也让他在演艺圈的形象迅速崩塌。
更糟糕的是,由于赵立新的言论,几部他参与的电视剧面临了被撤档的危机,《南烟斋笔录》、《光荣时代》以及《风声》等作品都受到影响,这对赵立新而言无疑是职业生涯的沉重打击。
尽管他曾公开道歉,并表示“骨子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绝不会为暴徒洗地”,但这个道歉显得苍白无力,网友的嘲讽和质疑依旧没有停歇。
赵立新从一个备受尊敬的演员,变成了一个几乎无法在演艺圈立足的过气人物,他的行为让自己失去了原本的艺术魅力,也让他的职业生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潘长江,作为中国喜剧界的资深演员,曾凭借其搞笑的演绎风格,深得观众喜爱,尤其是在春晚舞台上的亮相,让他成为了全国人民心中的“喜剧王”。
他的幽默风趣、真实亲民,深受各年龄段观众的喜爱,曾经被视为喜剧演艺的代表人物之一,可是随着年岁的增长,潘长江似乎越来越远离了观众的视野,他的演艺生涯渐渐进入了低谷。
就在许多人以为潘长江会逐渐退出舞台,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时,他却选择了直播带货这个新兴行业。
起初许多观众并不以为意,认为潘长江可能是想要尝试一些新的职业方式,但渐渐地,事态发展让人开始质疑他的初衷。
他大肆吹嘘自己卖的“高端补酒”,并宣称市场价格数万元的酒,自己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
可是经过工商部门的调查后,大家才发现潘长江所卖的酒的真实性存在疑问,甚至被证明存在虚假宣传的行为。
这件事情迅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曾经风光无限的潘长江,竟然会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选择在直播间做出这样的虚假宣传。
更令人失望的是,他甚至开始通过自己的“年长”身份和“知名度”博取同情,宣称自己卖酒是为了让大家省钱,这种言辞无疑让人感到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喜剧形象”与公众的信任完全抛到了一边。
网友的批评和质疑声接踵而至,潘长江原本的喜剧人形象也因此大打折扣,更有网友调侃,“这不是潘长江,怎么成了‘直播带货’的潘大爷了?”。
一个曾经被视为喜剧精英的人物,在逐渐老去、走向职业生涯末期时,选择通过虚假宣传的方式谋取利益,最终不光破坏了自己的公众形象,也将自己曾经创造的辉煌一手葬送。
靳东,凭借电视剧《伪装者》中明楼一角的精彩演绎,一度成为万千观众心中的“男神”,那时的他,风度翩翩、智慧过人,饰演的角色稳重且富有层次感,让观众深深陶醉。
尤其是在《我的前半生》中,靳东凭借贺函这个角色,再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许多粉丝将他视作理想中的“完美男人”。
他所塑造的“霸道总裁”形象,也让他在娱乐圈拥有了不可小觑的地位,许多人纷纷称他为“电视剧的男人”,他一度成为了众多女性观众的梦中情人。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靳东似乎开始陷入了“舒适圈”,他的演技和角色逐渐变得单一,他开始不断重复相似的角色形象——精英男士、成功商人、冷静理智的男主角。
许多观众开始调侃,靳东的表演几乎成为了“PPT演技”,所有的情感都通过同一副面具表现出来,缺乏突破和变化。
这种固步自封的态度,逐渐让他在观众心中的分量减轻,对于观众来说,靳东已经不再是那个令人兴奋的“男神”,而是一个固定在“舒适圈”里的演员,他的表演逐渐变得缺乏新意。
此外,靳东在一些采访中的“文化失误”也让他的人设大打折扣,在一次谈到诺贝尔奖时,他误将“诺贝尔数学奖”说成了“诺贝尔文学奖”。
并且在引用梵高的名言时,说成了毕加索的名言,这样的失误让他陷入了被嘲笑的境地,也让原本“文化人”形象的靳东一下子崩塌。
对于一个公众人物而言,这种低级错误无疑让观众对他的学识和形象产生了质疑,靳东的演艺生涯,仿佛一颗曾经闪亮的星星,现在却逐渐黯淡下来,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曾经被人捧上天的演员们,如今由于言行不当和过度追求个人利益,陷入了自我毁灭的境地。
尽管他们拥有过人的演技和辉煌的过去,但一旦失去了对自己身份的认知和对道德的坚守,最终走向的也只能是悲剧。
我们应从这些经历中汲取教训,认识到作为公众人物,名誉和责任同样重要,只有坚守初心与道德底线,才能真正长久地获得尊敬与喜爱。
网易娱乐(人设坍塌?赵立新发文:日本为什么不烧故宫)
中华网(潘长江回应涉虚假宣传买酒:供应商给多少就卖多少)
来源:知识观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