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这个角度看习酒、水井坊、全兴、汾阳王等酒企在今年春糖期间发布的双品牌战略,可以明显地感知到,诞生于本世纪初的双品牌战略,正在从单纯的价格带分层演变为消费场景的精准切割。
执笔 | 姜 姜
编辑 | 扬 灵
在白酒行业迈入存量深耕的2025年,消费场景的裂变与品牌价值的重构,正在成为酒企突围的核心命题。
从这个角度看习酒、水井坊、全兴、汾阳王等酒企在今年春糖期间发布的双品牌战略,可以明显地感知到,诞生于本世纪初的双品牌战略,正在从单纯的价格带分层演变为消费场景的精准切割。
这一过程中,新品牌的角色不仅是市场增量的开拓者,更是消费场景的重置者,通过场景创新、人群触达与价值升维,重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01
双品牌战略升维:
从价格分层到消费场景重构
酒业双品牌战略诞生于21世纪初。当时的双品牌战略以价格带分层为核心,如泸州老窖通过国窖1573冲击高端,与主品牌形成高低搭配。此外,还有国缘+今世缘、舍得+沱牌、摘要+金沙等酒业知名的双品牌。
“当时的中国经济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国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优质白酒供不应求。”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执行会长铁犁指出,这一阶段的消费升级为酒企双品牌战略提供了土壤。
这个阶段,大部分酒企通过主品牌巩固大众市场现金流,副品牌瞄准政商宴请场景,依托历史资产打造文化符号,实现品牌价值跃升。
千里智库创始人欧阳千里表示:“一旦高端品牌得到市场认可,酒企便能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迭代至2025年的双品牌战略则更强调文化破圈与情绪价值重构。
习酒品牌持续深耕中高端酱香赛道,坚守君子品格的品牌哲学,有君品习酒、习酒窖藏1988等知名单品。
知交酒品牌以露营、音乐节等年轻社交场景为切入点,通过刀郎演唱会、《庆余年》IP植入等跨界营销,将饮酒行为升维为年轻人“友趣生活,知交一下”的符号表达,与主品牌“君子文化”形成代际互补。
水井坊品牌锚定次高端宴席场景,以井台、珍酿八号夯实基本盘。
第一坊则依托“中国白酒第一坊”历史资产,推出博物馆级老酒,强化“历史资产+稀缺性”的仪式感,在目标圈层中树立高端品牌形象,同时实现对水井坊品牌的价值反哺。
全兴酒业在坚持“全兴+熊猫”双品牌运营模式的主线下,全兴母品牌升级推出“国兴”与“全兴和润”两大子品牌。
国兴系列首创双年份老酒自调饮用方式,开创了老酒调老酒、老酒醒老酒的消费新体验;全兴和润系列通过“品和润,见山河”的哲学表达,将产品特质升华为文化符号,重构老名酒价值坐标。
2025汾阳王品牌战略研讨会暨华樽清酒大师品评会中,汾阳王正式推出“华樽清”。
汾阳王品牌持续向高向优,华樽清品牌扩容培育塔基消费者,将更多地承载大众清香市场突破的战略使命,推动品牌和产品的结构性升级。
可以看到,本世纪初的双品牌战略是通过物理分层即价格带切割,完成向上占据,而这一轮的双品牌战略不再单纯追求市场覆盖,更多的是寻求文化价值与消费场景的共振,通过情绪共鸣建立用户心智护城河。
02
破局论:
场景、人群与体验三大法则
当前,中国白酒正在从产品时代迈向用户时代。于双品牌战略而言,过去是切分高端市场蛋糕,现在则是“做新蛋糕”。
“新蛋糕”是什么?在长江酒道看来,是对于消费场景的搭建与深度关联。这意味着新品牌不仅要拓展白酒的消费场景边界,更要精准洞察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与偏好,通过场景创新、人群破圈和体验重构,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那么如何做“新蛋糕”?
首先,通过场景创新,打破传统白酒饮用的物理边界。
与父辈在酒桌上“不醉不归”的社交逻辑不同,年轻人将饮酒视为“微醺社交”“健康佐餐”“颜值即正义”的新消费体验。
习酒知交酒通过切入露营、音乐节等年轻社交场景,更搭起了青年消费者与知交酒之间的桥梁;水井坊第一坊系列以“博物馆级老酒”为核心卖点,主攻圈层礼赠与深度社交场景。在当下文化共鸣时代,将饮酒场景升华为身份符号与文化认同的载体。
其二,以人群破圈为出发点,达成代际互补与圈层裂变。
2024年8月,刀郎线上演唱会观看人数超5200万人次、点赞数超6亿,赚赚足了流量,作为刀郎演唱会的主赞助商,习酒知交酒与之一道,成为爆火的白酒产品。
刀郎作为深受父辈喜爱的偶像,其粉丝群体以70后、80后为主。而当90后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知交酒通过赞助刀郎演唱会,巧妙地实现了代际消费群体的连接与互补。
一方面,借助刀郎的影响力强化了品牌在传统消费群体中的认知度;另一方面,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与话题发酵,引发了年轻消费者的好奇与讨论,实现了圈层裂变,成功将品牌推向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其三,以体验重构的方式,实现从功能消费到情感依赖的转变。
全兴国兴系列独创双年份文物级老酒互调饮用风尚,用老酒调老酒、老酒醒老酒。这种创新的饮用方式,让白酒消费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参与,增强了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互动性与情感连接。
正如全兴酒业副总经理方焰所说,国兴系列不仅在风味上实现了进一步的升华,还增加了酒桌上的饮用乐趣。对于消费者来说,国兴系列不再只是一瓶酒,更是承载着情感与记忆的载体,是文化与品味的象征。
总而言之,新品牌需以情绪共鸣激活消费动力、在消费者生活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场景、搭建体验式消费等,构建并放大品牌价值。可以预测,此轮双品牌战略的终局,将是消费场景的再造,从而构筑起品牌的护城河。
03
平衡术:
攻守博弈与长短期权衡
“双品牌或者多品牌都是为了拓宽企业的护城河。”欧阳千里认为,酒企选择多品牌运作,往往是主动为之,老产品的系列成为市场认可的大单品,经销商体系也稳定,但酒企需要新的增长点,所以推动第二品牌的诞生或发力。
在长江酒道看来,双品牌运营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防御与进攻的平衡。防御即主品牌守存量,巩固既有优势场景,维持价格体系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主副品牌价格带重叠、场景交叉、渠道互搏是最大风险。正如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所说:“多品牌是双刃剑,多品牌运作的核心是有没有在品牌间作出彻底切割。”
习酒知交酒基础款与银质习酒存在价格交集,需通过差异化定位规避,前者强调“轻社交”,后者主打“日常饮用”。水井坊则通过“堡垒市场分级策略”,为主副品牌划定区域战场,避免渠道互搏。
进攻即副品牌拓增量,通过新场景开辟第二增长曲线,避免主品牌价值稀释。副品牌的成功需主品牌提供信用背书与资源输送。水井坊第一坊系列依托主品牌在次高端市场的渠道基础,借势“白酒第一坊”的文化资产,实现高端形象跃升。
第二,长期主义与短期压力的博弈。双品牌需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价值。例如,水井坊“第一坊”当前以品牌势能培育为主,短期内依赖主品牌输血,但其高端化布局成功将释放红利。
北京正一堂战略咨询总经理丁永征认为,提出双品牌战略的企业有些是满足当下,有些是基于未来,有些是创新性尝试。没有永远向上的行业,只有持续进化的企业。
总体来看,老牌破圈,新品牌造浪,双品牌战略既是开拓市场的“矛”,也是巩固优势的“盾”。酒企需要以绣花般的精细度运营市场,又需马拉松式的耐力深耕品牌价值。
来源:长江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