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梨树县林海镇科学布局,多措并举,以“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的奋进姿态,抢农时、强保障、稳生产,全面掀起2025年春耕备耕热潮。目前,全镇20531公顷耕地已进入生产倒计时,农资储备、农机检修、技术指导等各项工作紧锣密鼓推进,正在勾勒出一幅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梨树县林海镇科学布局,多措并举,以“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的奋进姿态,抢农时、强保障、稳生产,全面掀起2025年春耕备耕热潮。目前,全镇20531公顷耕地已进入生产倒计时,农资储备、农机检修、技术指导等各项工作紧锣密鼓推进,正在勾勒出一幅充满希望的春耕备耕新图景。
藏粮于地:稳粮扩豆绘新图
作为全县面积最大、耕地最多的乡镇,林海镇党委、镇政府立足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稳玉米、增大豆、优特色”为主线,科学部署,精准施策,依托“梨树模式”升级版,形成了以保护性耕作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2025年,创新推出“粮豆间作+特色种植”立体模式,全镇计划播种玉米16133公顷(占总耕地玉米面积78.57%),通过推广密植高产技术提升单产;大豆种植面积拓展至2533公顷(占总耕地面积12.34%),配套实施间作补贴政策;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866公顷,其中花生1400公顷、杂粮466公顷,重点打造“林海沙地红薯”地理标志品牌。这种“主粮保安全、特色增效益”的格局,让种植结构激活黑土潜力,既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过去种玉米单打独斗,现在通过间作补贴每公顷能多赚3000元。”李家围子村正元合作社理事长李春满的话道出了结构调整的红利。
截至目前,全镇春耕物资保障成效显著:耐密高产优质玉米种子库存总量约1100吨,到户率已达90%,其中耐密抗逆玉米新品种占比超八成;化肥储备19000吨,到户率达95%,推广绿色农资——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肥应用面积同比增长15%,今年计划施用有机肥15000吨,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1333公顷,推广“秸秆深翻+微生物腐熟”生态技术,让黑土地真正活起来。“种子、化肥都备足了,就等气候变暖开种了,去年20公顷地全部改种转基因玉米品种,秋后一算账,每公顷多打1000多公斤粮,还省了300块成本。”老奤村种粮大户白春梅的感慨,正是林海镇种植结构调整战略的生动展现。
科技赋能:智慧农机奏序曲
走进林海镇农机大院,300余台智能播种机、无人植保机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农机“智慧军团”整装待发。农机手苑长春轻抚着新安装的北斗导航系统说:“今年这机器可神了,不仅能自动规划路径,还能根据土壤数据调整播种深度,10多公顷地一天就能干完。” 全镇拥有农机具512台(套),总动力达5.6万千瓦,其中智能播种机、无人植保机等300余台(套)新型农机刚刚完成检修调试,农机具综合检修率已达95%。春耕时节,推广多功能免耕播种机,可实现秸秆归行、条耕、播种、施肥、镇压一体化作业。
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派驻科技特派员驻镇服务,建立“一对一”技术帮扶机制,手把手教农户调试免耕播种机,检修“套餐服务”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这种机器能把秸秆均匀覆盖在地表,既保墒又养地。”顺山村金拓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吴连生算了笔账:“采用保护性耕作后,每亩地能节水30%,有机质含量每年增加0.1个百分点。”
服务筑基:全链保障备春耕
林海镇政府创新建立“农机站-合作社-种植大户”三级技术推广网络,横向组建土壤墒情监测、植保飞防、金融保险3支专业服务队。目前,已完成2000人次线上线下春耕技术培训,重点讲解保护性耕作、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守护黑土粮仓。发放测土配方建议卡6000份,农田物联网系统覆盖1667公顷核心产区。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春耕贷”专项产品,惠及新型经营主体25家,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更为春耕生产如虎添翼。
在技术推广上,深化“梨树模式”,推广秸秆覆盖免耕播种,配套实施深松整地,实现“藏粮于技”。建立秸秆离田台账,采用“机械离田+饲料化利用”模式,离田秸秆80%作为饲草销往内蒙古,每公顷增收1000元。在高标准农田区试点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预计覆盖面积300余公顷,节水30%、节肥20%。
根据气象灾害风险,制定抗旱应急预案,检修抗旱机井234眼,确保春耕期间灌溉用水。“我们建立了镇-村-户三级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出现旱情,2小时内就能启动抗旱预案。”镇水利站站长苏文指着电子地图介绍。
站在春耕生产的关键节点,随着4月下旬播种季的临近,全镇将聚焦农机智能化、精细化作业水平的提升,正以“开局即决战”的紧迫感全力保障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20531公顷耕地即将披上绿装,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孕育出乡村振兴的金色希望。林海镇党委书记肖雷信心满怀:“从智能播种到生态循环,我们要把每一寸黑土地都变成‘智慧良田’,让传统农耕在科技赋能中焕发新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林海力量。”林海镇的春耕实践,不仅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着粮食生产的新图景,更奏响着现代农业发展的黑土华章。(全媒体记者 高鸿)
来源:四平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