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心,指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平常说话办事要讲良心,是爷爷奶奶很早就给予我们的家庭教育。那时家里穷,我们常吃黢黑的红薯面窝窝头和发黄的玉米面窝窝头,少量白面却珍藏着,用来招待客人时烙油馍和烙饼馍。还有鸡蛋与香油几乎也都用来让客人吃光了。我们穷,亲戚们更穷,
无关宏旨录
一
良心,指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平常说话办事要讲良心,是爷爷奶奶很早就给予我们的家庭教育。那时家里穷,我们常吃黢黑的红薯面窝窝头和发黄的玉米面窝窝头,少量白面却珍藏着,用来招待客人时烙油馍和烙饼馍。还有鸡蛋与香油几乎也都用来让客人吃光了。我们穷,亲戚们更穷,穷亲戚们经常仨仨俩俩的,到我们家一住就是十天半月,爷爷奶奶从来没有嫌弃。偶尔做一次饺子或稠面条,爷爷奶奶就会让我去村西头喊来杨爷爷,再去村南头喊来燕奶奶一起吃饭。那时杨爷爷已经八十多岁,眼睛实瞎;燕奶奶已经九十岁,老得几乎走不动路,头发都掉完了,靠拄着双拐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挪动。原来在当年土地改革的暴风骤雨中,我们家因为有河西二十多亩瘠薄的坡地,马上就要被划为富农成份,是杨爷爷和燕奶奶在农会做着事,他们利用职权上的便利及时化解了下派工作队长的左倾意见,给我家确定为中农成份。奶奶常说:杨大哥和燕大姐是我们的救命恩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他们的好处。
现在我也常给我的子女讲述他们的爷爷奶奶、外爷外婆、伯父伯母、舅父舅妈、姑父姑妈等当年对我们的照顾和帮扶,让子女永远不要忘记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
二
一直感念当记者的岁月,它让我大开眼界:从省委书记、北京的部长到村主任、乡民政所长;从腐败分子到劳动模范,我都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他们,听他们怎么说话,怎么看待事情,怎么处理问题,并揣摩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天长日久,他们的一颦一笑都成为我的创作素材,至今文笔受益。
记得有一年春节前夕,县委办公室的同志陪同县委书记携带猪肉、粉条、大米和面粉,一起去赵坪乡慰问老党员。这些老党员年龄都在七十岁以上,风吹日晒让他们的脸部沟壑纵横。他们接过县委书记送来的礼品,几乎异口同声地对这一辈子见过的最大的官打躬作揖,还反复念叨着:感谢主,感谢主!弄得县委书记很是恼火,他喊着乡委书记的名字:国风,这是怎么回事?他们怎么净说些哪一壶不开掂哪一壶的掉板话?乡委书记很机警,马上打掩护说:他们老了,糊涂了。其实他们说的是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书记您的关心。
通过这件小事,我发现对农村老党员的继续教育存在缺失,同时又钦佩乡委书记的应变能力。
三
人情薄如纸,你我都有份。在豫东学院工作时,一个副校长假日里曾先后两次到我的家乡豫西鲁县旅游。因为他是主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属于我的顶头上司,我当然不敢疏忽,每次对他都给予了热情接待,设宴洗尘是少不了的,还专门陪同他和他的妻子参观了号称亚洲第一大飞机场、世界第一大佛、林彪秘洞山庄、尧山风景区等。
后来我们先后离开豫东,先后应聘到重庆的两所学院工作,他成了他那所学院的督导室主任,我在传媒学院新闻系主任位置上务俗。有一天他又给我打来电话,说暑假他想带着他的两个博士研究生还来找我玩,再游一遍鲁县美丽的山水,我就心里打起了鼓:他那博导是真是假先不说,只是感觉他有点缺乏自知之明了,过去你来这里受到我的抬举,是因为你是我的领导;现在我们成了朋友,肩膀头四齐,你再给我随便张嘴添麻烦不当一回事,那怎么能行?你带三个人来旅游,我得租一个司机和一辆轿车,五个人把景区和温泉晃悠下来,四五天时间连吃带住加上洗浴,恐怕没有一万元开支下不来台。我不是能签字用公款报销的领导,也不是腰缠万贯的大款,只是一分钱掰两半花的老百姓,这样的要求我难以答应,就委婉地拒绝了他:家父瘫痪在床都半年多了,平时是两个姐姐轮流伺候。这个暑假回去我得替换姐姐尽到孝心。你如果是出差路过鲁县,我会尽到地主之谊;你如果专门带几个人来游山玩水,我就没法全程陪同了,只能由你们自己见机行事。
这以后我们联系就少了。我常反思这件事,不知道自己做得到底对不对。
四
离开职场好处很多,譬如不用再看领导的脸色行事,不用每天踩着鼓点匆匆忙忙骑车往单位赶,不用周六周日不情愿地加班,更不用为同事的红白大事花那种不想花又必须花的份子钱,更不会再遭遇小人的嫉贤妒能,被暗算被磕绊而伤透脑筋。可以睡到上午八点才懒洋洋地起床,可以晚上九点就立即偃旗息鼓。
当然,离开职场的副作用也显露出来了:没有了自我定位,参加征文活动时把自己的简历弄得简单到了似乎一无所有的地步:原为新闻工作者和高校文科老师,现暂居郑州。仅此而已。不工作了,似乎说话没了底气,智力也有所下降,好在还能手不释卷,持续学习,这样不至于让自己变成彻头彻尾的傻瓜。我入了老龄,但还没到老而不死实为贼的程度,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我还想为社会为人民再工作十年。大半生夜以继日翻书看报,写写画画,积累了一肚子学问。这学问应该传授给学生,奉献给后人,而不是像老校长张鸣龙教授所说的那样:个别人非要自私自利,守口如瓶,最后变成一把骨灰,把自己的学问和经验带进坟墓不可。
想一想,人生真是短暂,短暂到搔首踟蹰,短暂到朝花夕拾,短暂到心劳日拙,短暂到桑榆暮景。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是七十五岁,过了三十八岁生命就流逝了一半。过了六十岁,只剩下十五年时间可以当家做主,这还不排除躺到病榻上瘫痪着呻吟着迷糊着敝屣着的情况。那么,就不用再斤斤计较,不用再悲悲戚戚。不和别人比职务大小,不和别人比工资高低。要比就和别人比谁更健康,更安祥,更闲适,更充实。
五
在网上买了一双鞋子。它的橡胶底和塑料襻融为一体,连一个金属钉和金属扣都没有。晴天、下雨、蛰居、出门做客等都能穿着。进卫生间冲澡也不用脱下来,因为它可以当拖鞋使用,不怕水淋。昨天上午起床,家庭领导说:这鞋子又宽又大,你的脚显得又瘦又小,不怎么协调。你还不如穿休闲鞋更合适。我一直是被管制分子,没什么主权和威望,就按照家庭领导的吩咐,老老实实换上了一双白底黑帆布面的休闲鞋。没想到傍晚和家庭领导推着茉莉去中原万达大楼二层的游戏厅游玩时,窗外突然下起了暴雨,只十几分钟时间,夹在中原路和华山路之间的那条无名纬路就变成了水流汹涌的河道。仓惶返回途中,我那条可爱的全棉土黄色裤子就湿了裤脚,一双鞋子更是彻底沦陷。到了家里领导懊悔地说:我是好心办了坏事,早上让你换了鞋子,晚上就受了水浸。真不巧。我立即讨好她:可不能这样认为。老天爷又不是咱们的知心朋友,不会时时处处专门照顾咱们。鞋子湿了,刚好可以刷一刷,晾一晾。臧谷亡羊,半斤八两,无冬无夏,不言懊悔。再说这个举手之劳对我也是一个有益的低强度的劳动锻炼,大人物不是说劳动创造一切吗?领导粲然一笑,直夸我思想认识又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
六
语言在不断淘汰和发展,一些不常用的词汇湮灭或怯生了,像老鸨、扃户、牝牡骊黄、扣盘扪烛等;而一些新词根据社会需要又涌现出来,像窜访、供给侧等。据说口语化的“搞”字,规范简化的“邓”字,都是邓老当年在延安的发明且被全国人民认可和使用。十来岁时候学习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和花甲之年再看这篇文字感觉是不一样的:懵懂少年只会耻笑孔乙己的酸腐和无能,而老年人能从中发现沉痛和恻隐。生活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诜诜负担肩上压,吃喝拉撒全靠钱。孔乙己的学问不慊,却没有还说得过去的收入,落魄了一辈子,喝一碗浊酒也得赊账。茴香豆的茴字那四种写法并不是谁都懂得的,放到今天邀请孔先生去高中或大学教古代汉语,肯定可以发挥所长且能有一份不错的薪水。
七
十几年前我还在豫东某高校文化传播系工作。放暑假之际学院分配到我们系五六个教师培训指标,受到派遣的这几个教师可以去大城市的著名大学参加由教育部组织的高校教师培训班进修活动。本来我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去华中师范大学那个班参加进修,顺便拜访一下语文教育专家徐中玉教授,可一个女青年教师无意中告诉我:她到现在没出过省,小学是在村上读的,初中是在镇上读的,高中是在县城读的,高考填报了郑州的大学,毕业后就又回到了家乡任教。为此很是郁闷。这番话把我的心肠说软了,我把原来计划自己去上海的指标转给了她,我自己改道去往山东烟台。还安排其他几个工作积极,也请我吃过饭、喝过酒的教师分别到太原、武汉、西安、天津参加培训。这一变动不当紧,一直到徐中玉前辈逝世都再也未能与他相识。心肠太软,富有同情心,这种做派可能是我的优点,也可能是我的缺点。我为此落下了好名声,也为此受到过连累,惹领导恼火。
今天翻阅信息录,发展我老早就有申请加入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和中国哲学史学会的愿望,可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把好多事都给耽误了,包括那个在职读博的美好设想。我打开电脑查阅了一下资料,发现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和中国哲学史学会的领导都在华东师范大学工作,他们分别在中文系和哲学系担任行政职务和资深教授。我把自己的愿望用邮件发到他们的邮箱里,估计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讯息反馈。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真好,年轻人如果考不上好大学,成年人如果没一点成就,那就不妨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亡羊补牢,而不是强词夺理,推诿责任。
八
2021年秋天,我一个月就买了二十五本书:一套《叶君健全集》二十卷,另外五本是陆陆续续购买的,有贾平凹的小说集,有魏明伦的杂文集,也有恩师高中华教授的《中国赈灾史》,陈徒手先生的《故国人民有所思》以及汤一介老院长编著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每一本书都是一座通往外部精彩世界的桥梁,都是一扇瞭望灿烂文明和杰出智慧的窗口。它们夏雨雨人,让我鹿鹿鱼鱼的生活不至于过度平庸和特别乏味。
这个月我却只买了两本书:邓康延参与撰写的散文集《先生》和刘震云创作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先生》一书是十年前出版的,偶然在郑州西西弗书店见到,印象深刻。过几天再去查找,那本书已经售罄了。又去了新华书店和纸的时代书店,他们根本就没有进货。不得已只好在京东网上购买。是二手货,好在里面只盖了机关图书馆的公章,没有画线和涂抹乱七八糟的钢笔字。店家按照原价三十九元出售,我还可以接受。《一句顶一万句》一书定价六十九元,感觉贵了点,网上购买只花了十六元钱。精打细算,直呼占了大便宜。
九
感觉读书分三个层次:
一、随意性读书。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方向不明,逮着什么书籍就阅读什么书籍。它的好处是来者不拒,兼容并蓄,趁年轻时记忆力超群,理解力也强健,大量积累知识,无意间夯实文化基础。
二、专业性读书。就像著名作家周大新少将所说的那样:种西瓜的多看种西瓜方面的书,种芝麻的多看种芝麻方面的书,而不是相反。搞文学的起码得读中外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选,最好确定一位中国古代作家、一位中国现当代作家和一位外国作家作为自己的学习对象,对他们的作品感今怀昔。搞哲学的起码得读中西哲学史和中西哲学作品选,厘清印度哲学的宗教色彩,西方哲学的逻辑推理和中国哲学的判断特质。在博闻强记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突破口且下大力气弄出名堂。
三、精选性读书。抛弃不疼不痒的书籍,专门挑选古今中外文化经典和文学名著潜心攻读。细嚼慢咽,举一反三,提纲挈领,入巷入境。如此经年勠力,成名成家的愿望自然水到渠成。
十
我喜欢的文化大使和著名作家上百名,最崇拜的要数鲁迅先生和叶君健先生。这两位文化大师的全集我都有,还不止一套。这种情况在文友中可能不常见。不是我钱太多了,可以随心所欲地购买东西;恰恰相反,我勉强算得上刚刚脱贫的原贫困户。是他们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魅力让我倾倒。我多次于散文中引用叶老的这则名言,也一直在生活和工作中认真践行,但记不清他的原话,只能写出大概意思。今天终于找到了他的原文,顺便奉献给大家:
与人为善,绝不害人,以勤勤恳恳的劳动和真才实学,养家糊口,安身立命,并保持住做人的尊严。
作者简介
韩君健,男,汉族,1965年4月出生,河南平顶山人。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党史党建学专业研究生学历,高级编辑。原为高校行政干部和文科教师。现居河南郑州。系中国伦理学会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
来源:大河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