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科学家故事:巴斯德

摘要:因无法医治,不久,她疯了。她被锁在地窖里,痛苦地挣扎,凄惨地号叫。菲达站在窗外悲愤地叫道:“主啊,你太卑鄙了。你一手创造幸福,又一手创造灾难··”

在小树林里,一个美丽的少女抱着一束淡紫色的野菊花,幸福地等待着她的情人。突然,一只凶恶的疯狗嗖的一声从草丛里蹿了出来,咬伤了她的腿和手。

人们闻声跑来。牧师惊慌地说:“快!快把她送到医院去!”少女的母亲连忙跪下:“不!你们是想把她扔到海里去。你们不能这样做呀!”

放开我!不,我不想死!···菲达!你在哪儿?···”少女拼命地喊叫着。马车消失在碧绿的田野里··

风从深蓝色的大海上吹来。“仁慈的上帝呀,让这不幸的姑娘安息吧!”牧师举着镀金的十字架在少女的眼前晃动着。

就在这时,她的情人菲达策马疾驰而来。他救走了少女,直奔巴黎。

因无法医治,不久,她疯了。她被锁在地窖里,痛苦地挣扎,凄惨地号叫。菲达站在窗外悲愤地叫道:“主啊,你太卑鄙了。你一手创造幸福,又一手创造灾难··”

一天早晨,不幸的少女睁着两只恐怖的眼睛死去了。菲达默默地把一束束野菊花铺盖在她的身上。窗外传来巴黎圣母院的钟声··这个悲惨的故事于一八七八年十月刊登在《科学时报》上。

“我发誓,我一定要征服疯狗症!”化学家巴斯德读完这篇报道之后,狠狠地把报纸扔在餐桌上。他的客人——一个外科医生坐在餐桌旁,吃惊地望着他。

医生往面包上抹了抹果酱,笑道:“尊贵的巴斯德先生,我崇拜您的智慧与才能,不过,您并不是一个医生。”巴斯德坚定地回答:“但是,解除人类的痛苦是每个科学家的天职!”

医生摇摇头:“我研究了三十年疯狗症,但结果还是失败了。您已经是世界著名的科学伟人了,我不希望您的声誉在这个难题上受到不必要的损伤。”巴斯德哈哈大笑起来:“谢谢你的关心,可我从来不考虑个人的声誉。”

一八八○年,有个兽医专家给巴斯德送来一份可怕的礼物——两只疯狗。于是他以坚韧的决心和毅力开始了对疯狗的研究工作。

五年过去了。巴斯德终于用疯狗的髓片研制成功一种针剂,从而攻克了狗类的疯癫病。在实验场上,一只被治愈的疯狗又认出了它原来的主人。巴斯德高兴地想:“这与最后的成功,只差一步了!”

一天,一个可怜的母亲抱着一个就要死去的孩子,跟着外科医生慌慌张张地跑进来。

看在上帝的面上救救我的儿子吧!他让疯狗咬了,他要死了…………”母亲的眼泪不停地落在儿子那苍白且秀气的脸上。

巴斯德紧张起来,他立刻准备给孩子注射。可当针头接近孩子的皮肤时,他的手颤抖了。

您为什么不打针?”医生焦急地问道。巴斯德考虑了片刻,最后说:“不行,针剂有毒,我担心.·.·”

医生说:“你害怕了?你不是在动物身上做过成功的试验吗?”巴斯德严肃地分辩道:“那是动物,不是人。我不能拿一个孩子当试验品。我应该首先在自己的身上试验!”

“高尚的巴斯德先生!”医生喊叫起来,“如果您真想在上帝面前履行您那神圣的职责,就应该立即给这孩子注射。他马上就要死了!”

母亲又伤心地哭起来。怎么办呢?巴斯德一狠心,给孩子注射了第一针。

孩子慢慢地苏醒过来。母亲笑了。巴斯德直起腰对医生说:“坦率地讲,我感到恐惧的是十三天之后的最后一针。它几乎直接取源于疯狗的新鲜髓片,毒性相当厉害。您说孩子会受得了吗?”

医生笑了笑说道: “您又勇敢,又胆怯,真是奇特的性格。我时常锯掉病人的大腿,您又该如何呢?”巴斯德耸了耸肩膀,爽朗地笑了:“噢,那可真不幸。”

一连几夜,巴斯德都不能安睡。当他给孩子注射最后一针时,他已经紧张到了极点。他感到头痛、发烧,几乎要晕倒了。

第二天早晨,巴斯德穿着睡衣就跑来看他的小患者。他惊喜地发现:孩子在地板上正和小兔们快活地玩。他的眼角闪出了欢乐的泪花。他把孩子举起来,发狂般地吻着。

孩子得救了!巴斯德的发明成功了!屋里挤满了人。母亲呆呆地站在那儿不知怎么感谢才好。巴斯德战胜疯狗症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世界。

求医者从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俄国,甚至远涉重洋从美国来到巴黎。巴斯德的实验室竟成了医院。患者们都获得了满意的治疗。

各国政府纷纷寄来感谢信、钻石勋章和奖金。在庆祝巴斯德七十寿辰时,就连国王和皇后都亲自来为他祝酒。法国人民为祖国有这么一位大科学家感到自豪。

可是,获得如此成就和荣誉的巴斯德,年幼时并没有良好的学习条件。一八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他出生在一个极普通的制革匠家里,九岁时才开始上学。由于勤奋,一八四三年他以第四名的成绩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巴斯德认为:愿望、奋斗与业绩是人生三大要素。因此,在学校里他刻苦学习。假日里,他感到最美好的消遣就是到实验室去。

有一次,他从早晨八点走进实验室,直到晚上九点都没有出来。他的好朋友沙毕易不得不来找他。沙毕易推门一看,只见巴斯德一边津津有味地做着试验,一边像个老教授似的大声自语着。

沙毕易感到既好气又好笑。他走过去,扳过巴斯德的身子问道:“难道饥饿也不能使你的试验暂时中断一下吗?”巴斯德如梦初醒:“唔,我难道没有吃过饭?是的!一天都没有吃了。”

沙毕易做了一个表示遗憾的鬼脸,随即从皮包中拿出了面包和香肠:“快吃吧,理性的白痴!你的肠胃是不会拒绝它们的。”巴斯德躲闪着:“求求你,请允许我再过五分钟,我马上就可以结束了。”

那好吧,现在我给你跪下。你什么时候开始吃,我什么时候站起来。”巴斯德惊慌了:“你看,你看,这不是马上就完了吗?”可他手里的工作却舍不得放下。

试验终于告一段落。巴斯德看见他的朋友还在跪着,就从墙上摘下一个十字架插在沙毕易手里,俏皮地说:“亲爱的,你就顺便做晚祷吧!”然后抓起面包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巴斯德的好学精神很受化学家巴拉尔的赏识,因此毕业时把他留在了自己的实验室。在这儿,他研究了化合物结晶等问题。一八四七年八月,巴斯德获得了博士学位,这时他才二十五岁。

紧接着,他开始了对同一假性酒石酸盐结晶为什么具有两种左右不同旋光性质的研究。这是当时世界上任何一位化学家和结晶学家都不能明确解答的问题之一。

一八四八年五月,通过艰苦的分析和研究,在显微镜下他终于发现了它们的秘密。原来是多面体的结晶上有一个极细微的很难被人察觉的小面,由于其倾斜的方向不同而引起两种不同方向的旋光。

我终于发现了!”巴斯德喊叫着。在走廊里,他撞上了管理员。巴斯德热情地拥抱那个管理员,非拉他到卢森堡公园去谈谈心不可。

一路上,他滔滔不绝地讲着溶液旋光的道理,讲着试验的失败与成功。管理员听不懂他讲的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过他却和巴斯德一起美滋滋地笑着。

这是个轰动全世界的新发现!当巴拉尔教授在图书馆里传播这一惊人的消息时,著名的化学家杜马教授听得出了神,而七十四岁的老结晶学家毕奥教授却表示怀疑。

他想:这么一个年轻科学家能解决像米择里希这样一位大学者都不能解决的难题吗?他要求对巴斯德的发现做公开检查。

检查在法国研究院进行。老教授把实验所需要的东西一一交给巴斯德,说道:“你就在众人面前配出两种假性酒石酸盐溶液来吧!”

很多人都为巴斯德捏了一把冷汗。只见他有条不紊地把溶液配好。四十八小时之后,美丽的结晶体出现了。

巴斯德把它们揩干,然后在显微镜下按小面倾斜方向左右分开。毕奥教授问道:“你现在能不能断定,放在你右边的结晶体会使偏极光向右旋,而左边的会向左旋呢?”巴斯德肯定地回答:“不错,正是这样。”

“好!以后的过程让我来完成。”老教授亲自动手,把两类结晶体分别配成溶液,放在旋光计里观察。果然,小面向左倾斜的结晶体的溶液使光向左旋转。

毕奥教授拉住巴斯德的手说:“我亲爱的孩子!你这个实验是多么使我兴奋啊!”后来,毕奥教授亲自向科学院提交了巴斯德的学术论文。

顺便提一下,一八四九年二月巴斯德向老教育家洛郎先生的女儿求婚。他在给玛丽小姐的信中除了表白自己的爱情之外,还有这么一句心里话:“我从前是多么恋爱我那结晶体啊!”

一八四九年五月二十九日,巴斯德和玛丽小姐顺利地结了婚。巴斯德夫人不但爱丈夫,而且爱科学,她成了他的助手、秘书和生活的保护者。她对巴斯德的科学事业有着很大的帮助。

巴斯德有一句名言:“不要在已成的事业上逗留!”一八六○年,当他解决了酵母菌酿酒的问题之后,又投入了关于微生物“自然发生”说的世界性大论战。此时,他正认真地阅读代表人物普沙先生的一篇论文。

“你们听听!”巴斯德生气地对助手们说,“普沙认为木片腐烂生虫,虫生蛹,蛹变蝴蝶,蝶变鸟,所以木片可以变成鸟。只有三岁孩子才相信这种‘自然发生’的怪论。”说着,他把这篇论文扔进了纸篓里。

经过无数次试验,巴斯德终于用在曲瓶中处理培养液的方法,证实了自己的空气中存在微生物的观点。他指出腐烂现象是微生物活动的结果,任何一种生物都不能“自然发生”。

巴斯德并不满足于自己的这一发现。他想:“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是不是还有什么差别呢?”一八六○年九月二十日,巴斯德骑着一头骡子登上了阿尔卑斯山。沿途,他放置了一些贮有培养液的瓶子。

夜里,巴斯德钻进一个山洞,一边烤火,一边整理资料。洞外,野兽在嚎叫,山风在呼啸··

.这次艰苦的考察,说明了微生物的存在并不均匀,而是因地而异。十一月五日,巴斯德写出了他的研究报告并呈交科学院。

对巴斯德的发现,普沙等人不曾停止过攻击和破坏。于是,一八六四年四月一日,巴斯德在巴黎大学举行了公开演讲。这次演讲得到了巨大的成功,巴斯德以无可辩驳的丰富例证,摧毁了“自然发生”说。

人生无益于人类,便是无价值的。”这是巴斯德的座右铭。他结束学术论战之后,立刻又满腔热情地投入了防治蚕病的斗争。

我国蚕桑事业很早就传入了法国。一七○○年至一七八八年法国每年产茧600万公斤。但是一八四五至一八四七年间,蚕忽然得了一种怪病,一死就是一片,法国叫它“胡椒病”。

这种蚕病传播非常快,它不但蔓延整个法国,而且迅速地传到了西班牙、意大利···就连我们中国也未能幸免。到一八四九年,法国的养蚕业濒于破产,因此广大民众联名向政府呼吁设法扑灭蚕病。

化学家杜马以议员和科学家的双重身份写信给巴斯德,坚决要求他解决这一世界性大问题。巴斯德明知困难重重,但想到人类的利益,就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请求。一八六五年六月十六日,他动身到了法国南方。

他下车后,第一件事不是去休息,也不是去拜见达官贵人,而是马上到养蚕区去向蚕农们进行采访和调查。

他东奔西走,结果发现在病蚕身上有一种椭圆形微粒。巴斯德肯定地认为这是病象,它不但有传染性,而且有遗传性。因此,他认为验种是防治蚕病的最有效的办法。在这期间,巴斯德整天紧张地工作着。

有一次,蚕农贝尔大叔看见巴斯德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就好奇地走过去问道:“先生,您这是在干什么呀?”

巴斯德抬起头来:“是您呀,大叔,我在用显微镜检查蛾。然后我才能把有病的蛾和没病的蛾所产生的卵分开,分别加以保存。”

大叔看见桌子上放着足有上千只蛾,就惊奇地问道: “这么多蛾都要挨个验查吗?上帝呀,这得什么时候才能完啊!”巴斯德自信地笑出声来: “没什么,只要我不停地干,早晚会完的。”

深夜,蚕农们都睡了。巴斯德的窗户依然亮着灯光。

第二年,他选出来的好卵孵出了又白又大又健壮的蚕。“多么好的宝贝呀!”贝尔大叔高兴得拍手叫好。

可是,不论什么事总不会一帆风顺的。一天,从窗外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政府不派一位动物学家或蚕学家来,却偏偏选择一个化学家来!”另一个人哼了一声:“谁说不是呢,快两年啦,什么也没搞出来。”

巴斯德真想冲出去瞧瞧到底是谁,可又一想:“让成绩回答他们吧!”他默默地忍受了。

可是偏巧,没过多久,他养的十六箱极好的蚕不知为什么忽然得了一种恶病,差一点全部死光。这下,不但引来很多人看热闹,就连伯尚、爱斯脱这样的学者都写文章责难他。

不怕打击的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巴斯德不但继续坚持自己的验种理论,并且就在这一年研究出了一种既简便又准确的蚕种验检法,受到蚕农们的欢迎。这种方法直到现代仍在很多国家沿用。

可是斗争并没有到此结束,黑心的商人们生怕这个方法会侵犯他们的利益,就用“以假乱真”的手段在市场上进行破坏和捣乱。甚至竟有人卑鄙地溜进巴斯德的蚕室散布病毒,结果当场被抓住。

恐吓只能坚定这位科学家的决心。巴斯德耐心地把新验种方法教给一些支持他的蚕农。他还制定措施,保证不让一个不可靠的蚕种传出实验室。

这使蚕商们更加恼火。他们到处制造谣言,说他是魔鬼、骗子,煽动居民们赶走巴斯德。贝尔大叔愤怒地斥责他们:“你们这些黑心的魔鬼,上帝会绞死你们的!”

巴斯德的研究,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他回到巴黎后,一八六八年十月十九日,科学院通知他前去参加育蚕问题的学术会议。这天,他左胸感到有些疼痛,但他拒绝了妻子的劝告,坚强地从床上爬起来去参加会议。

会上,宣读了意大利科学家萨兰波尼寄来的论文。论文证实了巴斯德关于蚕病和育种研究的正确性,指出:最优育(蚕)种法的创始者的荣誉应属于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人们的欢呼和祝贺声中,巴斯德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也许是因为过于激动,当天晚上巴斯德忽然半身不遂。他被人抬到了医院。

几天后,巴斯德的病况有了好转。他恳求陪伴着他的妻子:“亲爱的,你必须答应我让我看书和做些适量的研究,因为不然的话,我的病会加重的。”巴斯德夫人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然后回家给他取来了书。

几个月后,巴斯德重又投入了他所热爱的科学研究工作。他拖着孱弱的病体一丝不苟地工作,在对羊瘟病、鸡霍乱和许多种传染病的防治研究方面,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法国人民建造了巴斯德学院。在盛大的开学典礼上,成千上万的人向他表示祝贺。英国科学家赫胥黎说道:“一八七○年法国赔偿德国的战债已由巴斯德一个人的发明抵偿了。”

他面对着沸腾的人海激昂地说道:“科学固然是没有国界的,然而科学家是有祖国的。应该把自己的工作贡献给自己的国家!”

来源:划过指尖的烟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