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暮春的邯郸吕仙祠,青砖黛瓦间浮动着千年古韵。在“黄粱一梦”典故的发源地,来自丛台小学一年级的孟俊凯正捧着古风枕,等待化身“寻梦少年”,将卢生枕梦悟道的故事透过镜头重新点亮。
暮春的邯郸吕仙祠,青砖黛瓦间浮动着千年古韵。在“黄粱一梦”典故的发源地,来自丛台小学一年级的孟俊凯正捧着古风枕,等待化身“寻梦少年”,将卢生枕梦悟道的故事透过镜头重新点亮。
初入拍摄现场,身着唐代书生服的孟俊凯难掩孩童的活泼。虽然身着宽大的衣袍让他步履略显笨拙,但眼中却始终闪烁着好奇的目光。每当工作人员调试设备时,他便踮脚凝望檐角铜铃,或摆弄背上的竹篓,灵动地在庭院里穿梭。
正当一切准备就绪时,悠扬的旁白声适时在庭院中响起,“唐朝时,有个叫卢生的书生,他寒窗苦读多年,一心想要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有一天,他背着行囊,风尘仆仆地赶路,来到了邯郸……”
话音未落,孟俊凯已挺直腰板,用奶声奶气的语调接道:“唉,这赶考之路,真是又累又苦啊!”一边说着一边模仿古人背手踱步,却不料被衣摆绊得踉跄。这个意外的小插曲竟成就了绝佳镜头——他摊开双手、瞪圆眼睛的无辜模样被定格时,仿佛古籍中走出的小书童,令历史与现实的界限在这一刻悄然消弭。
转场到廊亭拍摄时,导演捧着古风枕蹲下身讲解,“这个枕头就像一把钥匙,卢生枕着它做了一场长梦……”孟俊凯伸出指尖触碰枕上针脚,恰巧屋檐投下的光斑在他睫毛跳跃。“就像我午睡时做的长梦对不对?”童真的话语让众人会心一笑。此刻,千年典故与现代孩童的日常,就在这稚气的疑问中产生了奇妙共振。
得益于此前的朗诵经验和导演的细致讲解,孟俊凯很快便沉浸到角色中。而当拍摄进行到入梦的关键情节时,景区钟声忽然悠然响起。只见方才还在嬉笑的小演员忽然闭目凝神,任由春风轻拂额前碎发。此刻,斑驳壁画愈发清晰,袅袅钟声与风声交织,恍若真的开启了穿越隧道,将所有人带入了亦真亦幻的梦境时空。
娶妻生子,封侯拜相……在令卢生沉醉的梦中,孟俊凯却在戏外不慎把竹简倒拿,察觉错误后瞪圆眼睛惊呼:“哎呀!梦里当官也会犯迷糊对不对?”这稚气的失误反而成就了镜头里浑然天成的恍然神态,恰似卢生从梦境中初醒时的懵懂。
导演见状,适时耳语道,“你看,卢生在梦里经历的终究为虚幻,唯有脚踏实地、努力拼搏,才能实现理想……”随着讲解,孟俊凯眼中渐现明悟,最终在镜头里呈现为捧着古风枕望向远方时,嘴角那抹释然的微笑,仿佛真的读懂了千年之前的人生哲思。
不知不觉间暮色四合,吕仙祠的台阶上,孟俊凯抱着古风枕坐在石凳上,看着工作人员收拾道具。镜头之外,沉睡的古籍文字正透过孩童澄澈的眼睛获得新生。当古风枕与黄粱饭的意象在暮色中交织,传统文化的智慧种子,已悄然播撒在新一代少年的心田,静待来日生根发芽。
邯郸晚报记者 薛雅兰
来源:邯郸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