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威海临港区聚焦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难题,牢牢抓住村民、育儿妇女、残疾人、返乡大学生等各类就业主体需求,多管齐下,以更实的举措、更高的标准、更优的服务,不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家门口就业”的幸福。
“家门口”就业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大众网·2025-04-16 17:12·海报威海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威海临港区聚焦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难题,牢牢抓住村民、育儿妇女、残疾人、返乡大学生等各类就业主体需求,多管齐下,以更实的举措、更高的标准、更优的服务,不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家门口就业”的幸福。
深耕苹果产业,助力稳就业促增收
近日,走进威海黄胖子苹果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不少工人正在进行苹果分拣和果汁打包,这些工人大多数都是来自周边村镇的村民。“我在这已经干了三四年了,春秋两季在工厂里做苹果分拣,其余时间在果园里剪枝套袋,每年能有4万多元的收入。”汪疃镇东黄埠村村民王会芹说。
像王会芹这样的村民已经成为公司的“绝对主力”,他们大多数都是以前的果农,能够精准判断苹果的品质,配合数字化分选设备,能够又快又准地实现苹果分拣。
“我们的苹果全部都是经过系统精准筛选的,口感酸甜适中,同一个礼盒里的苹果,大小、颜色、甜度基本一致……”在楼上的直播间里,主播正在进行现场直播。为了能够增加直播场景,主播们还会走出直播间,走上生产线、生产基地等地,实现从果树到果汁的全流程直播。
过硬的产品和多渠道的宣传,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随着公司订单的不断攀升,在销售旺季,车间的工人已经从原来的50余人增至400余人,越来越多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临港区深耕“苹果产业的大转强”这篇文章,重点打造现代苹果三产融合示范区,推动现代苹果三产融合,拓展就业空间,助力农民增收。
随着临港区老旧果园改造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现代苹果产业园逐渐推广,带动更多劳动力向其他苹果板块转移。2024年,山东樱聚缘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引进了全国首家新西兰“火箭果”苹果育苗权,推动区内批量嫁接生产“爱妃”苗木,建立果业种植标准体系,催生了农村劳动力新就业形态,提供苗木嫁接等多种岗位400余个,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元。
为了提升汪疃苹果的品牌竞争力,临港区将其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持续配套完善苹果文化苑软硬件设施,将其与周边的种质资源库、苗木基地有效整合,打造微型三产融合展示区,创造更多农村非农就业机会,实现就业资源向苹果二产、三产流动。
除了苹果产业外,临港区重点打造了“四季果香·田园风光”精品休闲旅游片区,围绕“春采草莓、夏摘樱桃、秋品葡萄、冬食苹果”,以及文峰植物园春赏樱花、太公缘等夏日垂钓的独特优势,引导农业与旅游、康养、休闲、观光、体验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机会,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
深化精准服务,创新多元化群体就业模式
扁平件扫描投递、小件快递收揽转运、自动化分拣巡线……在位于临港区的顺丰速运华北分拨区威海环翠转运中心,公司将小件分拣区的岗位全部设置成为“妈妈岗”,专门用来吸纳需要兼顾家庭和工作的妇女。
“妈妈岗”的就业时间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员工的需要随时调整,目前公司共有50位“妈妈岗”员工,占据公司员工总数的20%左右。“我们会根据员工需要制定相对应的排班表,这样既能满足公司的用工需求,也能满足宝妈每天4到6小时的操作时间,但是大家一应薪资待遇跟正式职工完全相同。”顺丰速运华北分拨区威海环翠转运中心负责人王刚刚说。
由于工作比较轻松,并且时间灵活,对“宝妈”来说非常便利,所以自从去年6月份实行以来,这些岗位的稳定性比较高,有很多员工在孩子长大一些以后会转为正式职工。
岳兰已经在这里工作两年多了,她平时需要早晚接送孩子上下学,就会选择在中午的时间段过来工作。“孩子现在刚上初中,赶上孩子周末和假期的时候就能干得时间长一点,等孩子上高中住校以后,我想成为这里的正式职工。”岳兰说。
近年来,顺丰速运鲁晋分拨区威海环翠中转场的快件数量以10%-15%的速度增长,小件分拣量也逐年上升,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公司还将增设“妈妈岗”职位,通过熟人介绍或者招聘会的方式进行招聘。
今年以来,区科技创新局不断加强摸排走访力度,精准对接用工需求和求职需要,挖掘适合育儿妇女的岗位资源。通过走访威海特尔顿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家家悦超市等企业,在制造业、商超、电商等领域,挖掘手工组装、包装、超市零用工等岗位。目前已累计吸纳60余名育儿妇女就业,涵盖行业广,岗位类型丰富多样。
除了“妈妈岗”,临港区还为残疾人、失业人员、返乡大学生等特殊群体开辟服务渠道,精准发力,通过“威诚快工”即时用工务工服务平台、现场招聘会等形式,切实推动居民实现就近就业,显著提升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的幸福指数。
(通讯员 杨妍)
来源:海报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