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乘联会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预计突破1600万台,渗透率达56%。与此同时,随着这场汽车电动化狂潮持续奔涌,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担忧,正逐渐从里程焦虑转向安全焦虑。
乘联会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预计突破1600万台,渗透率达56%。与此同时,随着这场汽车电动化狂潮持续奔涌,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担忧,正逐渐从里程焦虑转向安全焦虑。
当某新势力品牌因碰撞测试视频冲上热搜时,一家来自杭州湾的企业却默默将整车扭转刚度做到43000N·m/deg——这个超越劳斯莱斯幻影的数据,正是领克07 EM-P用钢铁铸就的安全宣言。
在领克汽车宁波余姚工厂的拆解车间,当工程师的电动螺丝刀划破晨雾,这台凝聚CMA Evo架构精髓的中级轿车,正以近乎"解剖式"的坦诚,向世人展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安全豪华主义"。
而就在去年夏天的一场史诗级测试中,这台车以50km/h冲过托底球、空中翻滚后从7米高空坠落,却创造了乘员舱0变形、电池包0起火的奇迹——这场被TOP Safety(中国汽车极致安全巅峰挑战)认证为"全球首例四维极限安全测试"的挑战,正是中国汽车工业安全实力的最佳注脚。
重新定义新能源安全标准
当CMA架构在2016年横空出世时,很少有人料到这个诞生于中欧技术结晶的平台,会在8年后进化出令行业震颤的终极形态。
CMA Evo架构最核心的进化,在于将安全防护从"被动抵抗"升级为"主动防御体系"——这就像把中世纪铠甲改造成现代复合装甲,既要刚硬如铁,又要智能应变。
架构革命:CMA Evo的安全基因
在领克07 EM-P的底盘上,我们看到了这种进化的具象化呈现:"4横4纵"集成框架梁如同八条钢铁长城,在X/Y/Z三轴空间构建出立体防护网络。相比传统平台"主梁+副梁"的二维防御,这种三维笼式结构在25%小偏置碰撞测试中,拥有更好的冲击力分散效率。
而领克独有的专利级"三叶草"能量传导系统,在正面碰撞中保护电池安全。A柱到B柱下方超长门槛铝挤压梁,有助于在侧撞中吸能、分散冲击力,提升正面及侧面抗弯作用,左右侧结构设计均满足侧柱电池包安全防护要求,增强车辆侧面结构安全性。
CMA Evo架构最颠覆性的创新,在于打破了传统安全设计的"刚柔对立"。
在领克07 EM-P的防撞梁系统中,前部"日字型"7系铝合金梁与6宫格吸能盒的组合,展现出惊人的矛盾统一:当碰撞初速度<30km/h时,288mm超长吸能盒通过轴向压溃变形,将84%的动能转化为金属褶皱;而当速度突破50km/h,隐藏在纵梁末端的"断裂诱导槽"会精准触发,如同武侠高手"断臂求生",以转向节主动断裂为代价,换取乘员舱0变形的奇迹。
钢铁之躯:数据解读安全密码
如果说,CMA Evo从架构设计层面确保了领克07 EM-P拥有行业领先的安全底子,那么,整车不惜成本的扎实用料,再次证明“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这一理念,早已刻入了领克的品牌基因中。
掀开领克07 EM-P的车身覆盖件,展现在眼前的是堪比太空舱的材料图谱:整车高强度及以上的钢材+铝材合计的占比超过82%。这种不惜成本的用料策略,让整车扭转刚度达到43000N·m/deg,超越劳斯莱斯幻影(40000N·m/deg)。
特别是A柱、B柱及四门防撞梁区域采用四层超高强度钢结构,展现出2000MPa的恐怖强度——这个数值是美军"海狼级"核潜艇耐压壳体材料的3倍有余。更令人震撼的是,四层复合结构中的硼钢层厚度达到2.3mm,单平方厘米可承受20吨冲击力,相当于在每根A柱上安装了36台液压千斤顶。
电池堡垒:重新定义电动安全标准
当同行还在争论CTP与CTC技术路线时,领克07 EM-P的电池包已进化出"堡垒式防护":13处航天级悬挂点构成多点支撑系统,配合3根纵向加强梁,让电池包模态频率达到47Hz,远超行业35Hz的平均水平。
领克07 EM-P电池包内部设计3根纵梁,可以有效抵御前后纵向的撞击力量,进一步保护电芯。同时,电池包四周挂载点共有13处,可提升电池包的模态及安全性,并提升车辆操控性。遭遇危险时,电池包可毫秒级断高压,阻热防爆,24小时内,无热失控。
与此同时,面对中国复杂的路况,领克07 EM-P在电池底部构建了史诗级防护:外层1.2mm DP980双相钢护板,可抵御直径15cm碎石130km/h冲击;中层0.8mm PVC缓冲层,能吸收73%的震动能量;内层云母防火板,在800℃明火下坚持180秒不穿透。
领克07 EM-P的拆解不仅是对产品硬核实力的自信展示,更是一场关于品牌价值观的宣言——“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这一理念的落地,正通过技术传承、材料革新与用户思维三大维度,重新定义高端电混市场的价值标准。
安全即豪华:一场中国汽车的“精神返乡”
当行业陷入续航竞赛与屏幕尺寸的内卷时,领克选择回归造车本质——安全不仅是技术指标,更是品牌对生命的敬畏。
07 EM-P的拆解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领克“以安全定义豪华”的战略定力:通过技术传承夯实根基、材料创新构建壁垒、用户思维培育信任,最终在新能源赛道上开辟出一条差异化的品牌升维路径。
去年夏天,领克联合中汽中心进行的"四维安全测试"震惊业界:试验车以50km/h冲过托底装置后腾空翻滚,从7米高空(相当于2.5层楼)坠落。在两次不同姿态的坠落中,乘员舱空间完整度保持100%,车门正常开启,E-CALL紧急救援系统在碰撞后0.8秒自动激活。这种远超国标3倍的测试强度,验证了其82%高强钢车身结构的可靠性。
测试中最具挑战性的瞬间发生在车辆腾空阶段:6个安全气囊在车身离地0.3秒内全部展开,形成立体防护气垫;预紧式安全带将假人位移量控制在5cm以内;电池包在经历3圈翻滚后,内部电芯位移量不足1mm,高压系统自动断电响应时间仅2.1毫秒。
如果说“官方测试”是营销手段,大家依旧会存有“不信任感”的话,那么领克在现实场景中,通过一次又一次“挽救生命的奇迹”,诠释了“公路坦‘克’”的真谛。
同样在2024年,领克08 EM-P在一次意外中从60米高的悬崖坠落,车内人员仅受轻微擦伤,这一事件已经让业内外对领克的安全性刮目相看。而近期,领克07 EM-P在一次更为惊险的事故中再次证明了其卓越的安全性能。
今年3月25日,一位领克07 EM-P车主在回家途中遭遇了严重的追尾事故。当时,车主在前方大型挂车变道超车后缓慢刹停,不料被后方疾驰而来的水泥车猛然撞飞。车辆在空中翻滚了整整360度后,最终落在花坛里并撞上了树木,遭受了二次冲击。然而,在这如此惨烈的事故中,领克07 EM-P的紧急救援呼叫系统迅速启动,不仅帮助车主报警,还及时联系了领克售后团队。
经现场仔细勘察,救援团队惊讶地发现,这辆经历了如此剧烈碰撞的领克07 EM-P,其ABC柱竟然均未发生变形。更令人欣慰的是,车内车主仅遭受了轻微的脑震荡,身体其他部位并未受伤。
事后,这位车主对领克的售后处理表示了高度满意,并感慨道:“幸好我买了领克,这车真的很硬,质量绝对过关。以后买车还是要看质量,感谢领克认真做车,我下一辆车还会选择领克07 EM-P。”
当某些新势力用“冰箱彩电大沙发”定义豪华时,领克选择回到造车的原点。这让人想起沃尔沃创始人古斯塔夫·拉尔森在1927年的宣言:“车是由人制造的,也应该是保护人的。” 近百年后,这句话在杭州湾找到了新的注解。
市场给出了最诚实的回应:38%的领克07 EM-P车主来自BBA阵营,他们用真金白银投票给“安全豪华主义”。在广东某高端小区的地库里,一位宝马车主指着新提的领克说:“开过生死瞬间才懂,能保命的才是真豪华。”
这种选择背后,是一场静默的技术革命。CMA Evo架构的43000N·m/deg扭转刚度,82%高强钢占比,毫秒级电池断电系统……这些冰冷的数据最终都化作消费者心中的温度。就像特斯拉用软件定义电动化,领克正在用钢铁重新定义豪华。
站在领克余姚工厂的观景平台远眺,杭州湾的潮水正冲刷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滩头阵地。当某些品牌还在堆砌冰箱彩电时,领克07 EM-P用占比82%的高强钢+铝材、2000MPa的潜艇级材料……书写着新时代的豪华定义。
从CMA到CMA Evo,从燃油时代到新能源纪元,领克始终在证明:真正的豪华不是真皮包裹的温柔乡,而是危急时刻能救命的钢铁脊梁。
当拆解灯光渐次熄灭,那具被完全解剖的车身骨架,在月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这不是一台冰冷的机器,而是一座移动的安全堡垒——它用最硬核的方式诠释着: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征途上,安全永远是最奢侈的配置。
来源:小恬要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