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目标:到2027年,在GPU、AI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等领域,攻克50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20项重点新产品;培育30个标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培育形成50亿级以上企业3家,10亿级以上企业25家,人工智能基础核心企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形成3-4个特
4月15日,《天津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总目标:到2027年,在GPU、AI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等领域,攻克50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20项重点新产品;培育30个标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培育形成50亿级以上企业3家,10亿级以上企业25家,人工智能基础核心企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形成3-4个特色产业聚集区,全力打造“全栈式AI”先锋城市。
其中提到,在人工智能+文旅方面,支持开发基于大模型的旅游推广系统,拓展旅游产品营销渠道;建设智慧景区、智慧博物馆,发展智慧导览、VR/AR沉浸式导览、云展览等应用场景;支持开展文物数字化保护;打造智能驱动型数字人,促进文生视频等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现代化。
在核心算法技术研发方面,巩固脑机交互技术优势,推动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技术研发应用,争建国家脑机接口技术创新中心。支持人机协同、无人驾驶、车路协同、无人机群体智能、虚拟/增强现实、区块链等场景应用技术的研发。
此外,在区域发展上,以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为牵引,建设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支持天开高教科创园核心区、和平园打造“垂类大模型”聚集区;支持滨海高新区、经开区、津南区、南开区打造“人工智能技术供给区”;支持滨海新区、武清区、河北区打造算力产业聚集区;支持西青区、宝坻区、东丽区、津南区建设智能网联产业集群;支持滨海新区、北辰区、西青区推动建设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支持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展“智慧城市”的应用示范;支持静海区、河西区、河东区开展“人工智能+康养”的应用示范。
在中国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的关键力量。天津市作为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成了300P昇腾架构算力中心,并上线大模型开发平台和智能体平台,成功打造出覆盖智能制造、智慧港口等多个领域的服务体系。目前,该中心算力使用率超过90%,已为230余家客户提供服务。
在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该中心成果丰硕。已联合发布11个垂类大模型,并与14所高校共建AI课程,推动人才培养。年内将完成14个国产模型基座的替换,逐步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2025年,天津智算中心计划冲刺1000PFlops算力规模,并建设金融、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专业化智算中心。
其中,在智慧港口领域,天津港港口信息化负责人展示了DeepSeek的深度应用。通过部署32B和70B私有化模型,构建“个人数据助手”,实现安全生产数据智能分析,运维信息获取效率提升45%。港口数字员工系统已覆盖商务合同、财务报销等8大场景,智能客服系统即将上线24小时无人值守服务,为港口运营带来智能化变革。
在生物医药领域,芸科技自主研发的一站式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平台,高效实现药物研发计算服务。其小分子发现平台筛选效率提升180倍,中药计算平台已实现药食同源产品落地,创新药项目进入临床二期,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与此同时,天津在文旅领域也积极拥抱人工智能。
2025年天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大消费、大文旅、大商贸”格局,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在第三届五大道海棠花节上,天津移动联合多部门研发DeepSeek虚拟导游“AI和小棠”,打造虚拟数智大使、智慧导游服务助手、四足机器狗等创新应用,为市民游客提供高效、智能、趣味化的服务。天津美术馆打造的“图灵花园——沉浸交互MR数字艺术大展”,借助空间算法识别技术、全息投影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连接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观众头戴MR眼镜即可体验多维互动,进行虚拟艺术创作,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
此外,天津在机器人产业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基础。虽然在人形机器整机领域尚未出现明星企业,但在核心零部件、软件、算法等方面,天津企业为全国机器人产业提供了重要支持。例如博能的减速器、麒麟操作系统、飞腾芯片等已参与到全国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中。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去年天津企业的市场份额占到全国的7%,展现出强大的产业实力。
来源:元力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