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聚力公路安全“小切口”解决民生关切“大问题”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7 11:23 2

摘要:暮春时节,和风暖阳,从河南信阳往南阳,沿着312国道一路向西,公路时而平坦开阔,时而蜿蜒曲折,与绵延的大别山相映成景。途经的一些村庄路口,安装不久的电子测速仪、电子预警系统、安全警示牌格外醒目,加上减速标线的提前预警,过往车辆纷纷提前稳控车速,通行平稳有序。

暮春时节,和风暖阳,从河南信阳往南阳,沿着312国道一路向西,公路时而平坦开阔,时而蜿蜒曲折,与绵延的大别山相映成景。途经的一些村庄路口,安装不久的电子测速仪、电子预警系统、安全警示牌格外醒目,加上减速标线的提前预警,过往车辆纷纷提前稳控车速,通行平稳有序。

“平交路口多项安全举措,就像‘重要的事情说3遍’,提醒过往司机减速通过路口。”312国道沿线南阳市桐柏县月河镇徐寨村党支部书记王先爱说,以前国道上的司机和村民过路口心里都发怵,现在大家都慢一点,心里踏实多了。

王先爱所说的平交路口,是指徐寨村出村的农村公路与312国道的交叉路口。以前该路口事故多发,2024年,在桐柏县公路、公安等部门共同努力下,该路口国道和农村公路来车方向加装了电子预警系统,在农村公路一侧还加装了减速带和震荡标线,之后再没发生过交通事故。

农村公路是农民群众出行的“幸福路”、乡村振兴的“致富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越织越密的农村公路与普通干线公路形成星罗密布的平交路口。

路况变好,车辆增多,再加上急弯陡坡、树木遮挡、机非混行等不利路域环境影响,一些平交路口成为交通事故多发地。

安全隐患,生命攸关,一项覆盖全省范围的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在中原大地全面展开。2024年,河南省把“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列为重点民生实事。经过一年治理,河南全省累计完成隐患路口治理超1.3万个,增设路口减速带超9000道、道路预警系统近900套,实施支路纵坡改造1800余处;全省农村地区亡人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0.9%,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交通事故同比下降60%,一次死亡5人以上交通事故“零发生”。

“生命无价,人民至上,消除一个安全隐患,就意味着守护很多家庭的幸福安宁。”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是治理行动的开局之年,取得了看得见的积极成效,2025年河南省将继续深入开展这项工作,全年计划整治6700个农村地区平交路口,扎实推动民生实事走深走实。

解民忧 举全省之力除隐患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到“完善交通管理和安全防护设施”;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开展农村公路及桥梁隧道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可见,筑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线意义重大。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农村大省,农村路网规模大,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4.2万公里,居全国第5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面临点多、量大、面广的现状。普通国省道穿村过镇,人流量、车流量较大,机非混行、人车混行情况普遍,一些平交路口逐渐成为农村地区交通事故高发区域。

根据2024年河南省公安交管部门对全省近5年道路交通事故情况统计,发生在农村道路的亡人事故起数占到整个亡人事故总数的55.24%。可以说,农村稳则全省稳,农村交通事故下降,则全省交通事故下降。

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水平。2024年1月,经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研究通过,“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被列为2024年全省10件重点民生实事之一,举全省之力高标准实施。

2024年2月,作为主办单位的河南省公安厅联合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将用3年时间完成1.8万个普通国省道穿村过镇平交路口和2021年以来发生过亡人事故的2000个隐患较大的国省道平交路口治理工作;2024年将完成不少于6600个普通国省道穿村过镇平交路口治理任务。

“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重要举措。”河南省交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党委委员李强表示,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平安河南的重要抓手,全省深入开展这项工作,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更是重塑城乡关系、凝聚干群关系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通过解决基层群众关心的身边事、忧心事,保障“行”的安全、“人”的发展、“产”的兴旺,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聚合力 多方联动因路施策

“左方来车,减速慢行!”在信阳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王家桥小桥路口,一辆私家车刚从村里驶出,新安装的道路安全预警系统就发出提醒。同时,警示灯一阵急促闪烁,醒目的电子屏“亮”出警示标语。

“这是我们针对复杂路口设置的‘路口哨兵’系统,通过声、光、电,提醒过往车辆司机降速行驶。”信阳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养护科科长许传刚介绍。

2024年是河南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全省重点民生实事的第一年。万事开头难,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各种“碎片化”问题接踵而至。作为一项自上而下开展的治理行动,该项工作涉及范围广,涉及群体多,各级公路部门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如路口存在的私搭乱建、侵占边沟等隐患整治,多数需要进行土建改造,涉及与环保、水利、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以及公路沿线市、县(区)、乡(镇)、村各级的协调,资金保障也面临不小压力。河南省为此创新建立了统筹推进工作机制。

组建工作专班。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和省公安厅联合推动成立省、市、县三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领导小组,实行实体化、常态化专班运作,实现“办公场所、人员配备、职责定位、运行机制”四到位,定期分析农村交通安全形势,明确隐患路口治理清单,严密隐患治理计划安排,严格治理时限和目标要求,为扎实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提供了强大保障。

为促进深度联动,河南省交通运输厅还与省公安厅签订深度协作联动框架协议,成立由两厅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的协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对接和具体工作落实;建立两厅定期协商机制,每半年召开一次协商会议,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遇重大事项或特殊情况随时协商处理。

强化资金保障。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对18个省辖市和110个县区进行财政保障,最大限度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推动市、县、乡政府将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纳入本级乡村振兴重要内容,争取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2024年,河南省安排治理专项资金超过4亿元,其中,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累计投入资金2.15亿元,为兜底治理工作成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面排查隐患。结合近年来农村地区交通事故数据,河南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省公安厅,对全省农村地区普通国省道穿村过镇平交路口进行了全面排查,筛选出6000个普通隐患路口、600个发生过亡人事故的重点隐患路口作为2024年的整治重点。

加强专业指导。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在平交路口治理前期就加强工作指导,编制了平交路口隐患治理典型方案,组织市县500余名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全省平交路口治理项目全面开工后,先后派出6个技术专家组,深入各地施工现场指导帮扶,研究技术问题,优化治理方案,提出改进建议。

南阳市桐柏县大河镇泉水湾村共有1600多口人,村里唯一的出村公路与334省道相交,路口一座小土山形成“鬼探头”,直接遮挡两路来车视线,形成视野盲区,导致交通事故多发。

此次治理行动中,公路部门按照“一路一策”原则,制定了专项治理方案。桐柏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积极与大河镇政府和泉水湾村集体沟通,组织力量把山体的“探头”部分挖掉,同时用挖出的土方垫坡,避免出村车辆冲坡;在此基础上,在路面增加了震荡标线、路测加装了电子预警系统。

效果立竿见影,泉水湾村党支部书记杨军安说:“改造后,这个路口再没发生过事故,村民外出安心多了。”

桐柏县淮源镇鸿仪河村紧邻312国道,出村路口直面国道一段长下坡。国道上重型货车流量大,过去路口部分民宅严重遮挡视线,导致货车侧翻事故多发,当地政府多年推动治理未果。桐柏县政府以此次治理行动为契机,投入资金450万元,动员拆迁住户6家、540平方米,从源头上彻底消除了隐患。

以上只是南阳市农村道路交通隐患治理成效的一个缩影。南阳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养护科科长鲁哲表示,治理行动开展以来,他们与南阳市公安交管部门协同,针对性制定了南阳市农村地区平交路口隐患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做到“一路一方案,一处一设计”,顺利完成了全市1054个平交路口的治理任务,实现农村交通事故起数、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1.4%、47.6%。

得民心 政民互动相向而行

驻马店市正阳县新阮店乡万马村是当地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230国道穿村而过,运输蔬菜的货车川流不息。“现在居民生活条件好了,车流量越来越大。但是一些人交通安全意识不足,驾车经过平交路口时车速很快,交通事故时有发生。”驻马店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养护科副科长袁中山表示。

在袁中山看来,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就是要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正阳县公路部门在万马村路口设置了由预警雷达融合控制系统组成的“电子哨兵”系统,能实时探测来车方向、距离、行驶速度等信息,及时以声、光、文字等形式进行预警提示,当地居民纷纷表示现在过路口更安心。目前,驻马店全市共有16个平交路口采用了这类新技术。

治理有力,群众暖心。从政策设计落地到治理效果反馈的闭环中,群众通过治理行动过程和日常出行变化感受到了治理温度。

在推进农村地区道路交通隐患治理过程中,南阳市桐柏县借势而为,成立了由县长许晓燕为组长,分管公安的副县长时大海和分管交通公路的副县长王顺伟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压实各方责任,大力推动实施,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老大难”问题。

2023年,在南阳市桐柏县固县镇柳扒村进村路口,一名12岁初中女生放假乘坐客运班车回村,下车时不慎被227省道上一辆疾驰而来的货车撞倒,不幸遇难。柳扒村党支部书记李德华表示,共用该村出村路口的还有杨楼村,两个村加起来有4000多口人,仅他知道的,就有10名村民在此路口遭遇过交通事故。

2024年,当地公路部门在该路口安装了警示灯、预警提示系统、减速带、震荡标线等设施,还清理了路口两边阻碍视线的树木,经过治理后,该路口没再发生过事故。

南阳市桐柏县交警大队大队长董德生表示,2024年,桐柏县累计整改隐患路口175处,农村地区亡人事故数同比下降了17.4%。

位于信阳市浉河区的柳林乡中心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学,每天有268名学生走读。由于学校紧邻107国道西侧,学校大门外没有停车场,路侧没有人行道,晚上放学时学生和家长聚集在107国道两侧路边,107国道车辆川流不息,加之夜间视线较差,极易发生交通事故。这一隐患点,成为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担心的问题,也成为当地政府始终牵挂的难题。

2024年年中,信阳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会同公安交管等多个部门,趁着学生放假,昼夜施工作业,清理了学校下坡路段与107国道交叉口附近居民院墙、菜园等阻碍物,扩大了路口等待区域;在107国道设立了“前方学校、减速通行”提示牌,提醒过往司机谨慎通行,并每隔50米加装了警示灯,路面设置了震荡标线;在学校下坡路段与107国道交叉口处往北增设200米硬质防撞栏,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隔离开。

在柳林乡中心学校校长刘友军看来,此举解决了困扰学校和社会的大难题,体现了政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现在学生上学、放学路上更加安全,我们也能全身心提高教学质量。”

2024年,信阳市在完成567处普通国省道穿村过镇平交路口隐患治理工作目标的基础上,自我加压,新增508处隐患路口治理任务。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国省道涉及农村地区发生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13.3%,死亡数同比下降19%。

最好的治理是相向而行,最佳的效果是共同参与。记者采访发现,经过此次治理,在河南每到一处,不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基层公路干部职工,抑或是广大群众,都对农村公路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更加深刻,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深刻转变。

固长效 治理到位责任到人

经过一年治理,如今,驾车行驶在河南广大农村地区,通过路口时,一条条醒目的减速带提醒驾驶员减速慢行;一块块干净明亮的广角镜让通过路口的司机可以清楚看到对向来车;一根根高大醒目的路口警示灯柱,时刻提醒着过往车辆注意控速通行……“这项工程真办到咱们老百姓的心坎上了。”南阳市桐柏县吴城镇罗畈村党支部书记罗成同表示。

好事办好,需要固根本,也需要抓长效。作为一项为期3年的民生实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久久为功。

如何实现长效长治?排查治理隐患是基础,落实长效管理、养护责任是关键。

为了写好民生实事后半篇文章,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度普通国省道农村地区平交路口隐患治理项目验收移交等工作的通知》,明确路口主线普通国省道以及路口被交道路上的标识、标线、护栏、黄闪灯等公路交安设施和土建改造后设施的权属移交程序,做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

为推动治理工作形成标准化、精细化、常态化的全流程闭环管理,相关部门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按照县级验收、市级督导、省级抽查的模式,建立通报讲评和审核把关工作机制。当地公路、公安等部门建立完善项目建设、管养、移交等工作机制,确保交通安全设施权属主体明确、管辖责任清晰、管理运作规范。

河南省公路系统积极做好隐患路口标识标线等设施的后期维护管养工作,加强日常巡查频次,确保设施正常工作;配合属地政府持续深化交通安全宣传和警示教育,建立健全一路多方协同联动、公益宣传、交通文化传播等机制。同时,交通公路、公安交管两部门还将继续强化与属地政府协同共治,加强路产保护,加大力度整治违法开口行为,持续提升平交路口隐患治理成效,切实保障群众通行安全。

根据河南省委、省政府明确的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任务,今年河南省将在总结2024年治理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治理行动,全年计划治理6700个农村地区平交路口,联合排查确定隐患路口清单,科学制定改造方案,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坚实基础。

不弃微末,久久为功。农村公路仿佛人体毛细血管,虽然单点规模微小,但其总长超460万公里,是承载着亿万农民的重要命脉。农村公路安全治理看似一项末端工程,实则深刻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只有让乡村振兴的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幸福路越走越安心,才能更好平稳托举起群众的幸福生活。

来源:卓众商用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