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疙瘩”鼓起群众“钱袋子”!【新华社】关注云南昭通天麻产业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7 11:34 2

摘要:春意盎然万象新。眼下,地处乌蒙山区的云南省昭通市迎来天麻育种、种植好时节。平整土地、埋材放菌、播种覆土……农户们在山林间播下满载丰收希望的种子。

春意盎然万象新。眼下,地处乌蒙山区的云南省昭通市迎来天麻育种、种植好时节。平整土地、埋材放菌、播种覆土……农户们在山林间播下满载丰收希望的种子。

“只要用心种,这天麻就是咱山里人的‘金疙瘩’。”陈万贵家住昭通市彝良县小草坝镇大桥村,是村里有名的天麻种植大户。2024年,他家育种天麻5万余袋,种植天麻20余亩,产值60余万元。

不仅自己致富,陈万贵还带动周边10余位村民到天麻基地务工,人均年收入超1万元。村民陈发龙说,“如今,村里的天麻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5年3月4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的农户在栽种天麻。新华社发(王申胤 摄)

昭通是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曾经,大山阻挡了当地发展的脚步,交通不便、土地贫瘠,传统农业难以让群众过上富足生活,但大自然也赋予了昭通独特的宝藏——天麻。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昭通开始探索天麻林下仿野生种植,如今实现种子繁育、规范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等全产业链发展。这里也成为世界天麻原产地,是全国优质乌天麻种植核心区,有着“中国乌天麻之乡”的美誉。

作为昭通天麻产业的核心产区,近年来彝良县围绕打造“全国优质天麻产业基地”的目标全方位发力。

昭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彝良县委书记郑磊说,在天麻种子繁育上,彝良建成研发中心和5000亩野生天麻种源保护基地,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先进技术,2024年天麻良种产量约800万斤,产值3.6亿元,向贵州、四川等地销售天麻种子200万斤左右,“全国优质天麻种源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为促进天麻规范种植,彝良建成天麻科技示范园,制定天麻生产技术规程,坚持林下仿野生种植为主,每年开展天麻种植基地有机认证10万亩,目前全县11个乡镇、65个村的1.5万余户、7万余人种植天麻。

当地还在市场端发力,引进培育23家天麻龙头企业,开发出天麻饮料、天麻蜜片等30余种产品。2024年全县天麻初加工主体90余户,加工鲜天麻2350万斤,初加工产值近19亿元,其中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初加工主体13家。

在小草坝镇,昭通定风草生物科技公司通过订单收购鲜天麻进行加工,为群众带来实惠。2024年,公司收购670户农户的140万斤鲜天麻,让周边群众种植的天麻不愁卖。

在天麻加工季,这家公司还为30余人提供稳定就业岗位,月薪4000元左右。来自小草坝镇金竹村的黄启凤在此务工,她笑着说:“每年能干6个月左右,能补贴家里开销,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

2024年10月28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一家天麻企业的员工在加工天麻。新华社发(彭洪 摄)

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是为了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

彝良县不断完善天麻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多元合作发展模式。目前,438家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与5200余户农户合作,每年带动2.1万余人就近就业,人均增收1.3万余元。

郑磊说,通过强化利益联结,各经营主体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天麻产业发展,农户既能通过种植获利,又能在加工、销售等环节务工增收。

彝良县天桓农业发展种植有限公司是天麻种植龙头企业,吸纳80人稳定就业,还积极为农户开展天麻种植技术培训,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户种植天麻800余亩。50岁的周元会经过培训,在奎香乡松林村种植6.5亩天麻,年收入10万余元。

2025年1月4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荞山镇的村民在采收天麻。新华社记者 林碧锋 摄

“金疙瘩”鼓起群众“钱袋子”,如今,天麻产业已成为昭通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天麻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带动了大量人口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昭通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光华说,2024年,昭通市种植天麻11.57万亩、占云南省的85%,产量5.82万吨,综合产值93.91亿元,昭通天麻产品日益丰富,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

昔日不起眼的深山“土疙瘩”,如今已华丽变身为带动增收致富的“金疙瘩”,托起乌蒙山区群众“稳稳的幸福”。

今日推荐

来源/新华社 林碧锋

终审/胡华玉 编审/保进 校对/马思 编辑/何淑倩格

投稿/ztsxwzx@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昭通”官方微信公众号

来源:微昭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