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左公柳”远赴湘豫绽新绿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7 11:44 2

摘要:左柳怀乡,荣归故里;山河相望,桐柳相依。4月9日,在哈密市举行的2025年左公柳“植柳日”活动上,人们见证了新疆左公柳苗木今年分植湘、豫两地的感人场景。

左柳怀乡,荣归故里;山河相望,桐柳相依。4月9日,在哈密市举行的2025年左公柳“植柳日”活动上,人们见证了新疆左公柳苗木今年分植湘、豫两地的感人场景。

本次“植柳日”活动以“共植左公柳,同铸中华魂”为主题,在哈密市伊州区宗棠路左宗棠历史文化街区凤凰台大营举行。

4月2日,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左宗棠故居柳庄“第三代哈密左公柳”栽植现场。张超摄

“‘左公柳’串起了湖南、河南、新疆三地各族群众的万里家国情。”在活动的“思柳”环节,播放了2025年“共植左公柳 同铸中华魂——左柳怀乡”系列活动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左宗棠故里举办时的视频。湖南省湘阴县左宗棠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易小武说:“湘阴县是左宗棠的故乡,哈密则是左宗棠收复新疆时的战略要地、善后治理的驻节之地,两地因左宗棠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左柳怀乡’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的交流与传承,更是一次爱国主义精神的凝聚,让哈密与湘阴在左宗棠文化的纽带下联系更加紧密。”

哈密市、湘阴县“共植左公柳 同铸中华魂——左柳怀乡”系列活动于4月2日举办。移栽的20棵“第三代左公柳”源自哈密百年左公柳母本,是树龄均为1年以上的幼苗。当天,哈密市、岳阳市及湘阴县有关领导,湘阴县左宗棠学校学生在校园内和左宗棠故居柳庄共栽“第三代哈密左公柳”。左宗棠学校校长刘立峰表示:“左公柳承载着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来自新疆的左公柳在校园内栽植,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写照。我们一定精心呵护这些幼苗,让它们在校园茁壮成长。”

山河相望,豫哈情深。4月9日的哈密市2025年左公柳“植柳日”活动中,黄河水利委员会代表、河南开封黄河河务局局长王中峰向哈密市赠送了5棵焦桐苗木。

上世纪60年代,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县群众与洪涝干旱灾害抗争,栽下了一棵棵泡桐树。如今,这些当年的幼苗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被人们称为“焦桐”。“焦桐”是焦裕禄精神的象征。

3月26日,河南省开封市林则徐治河文化广场“左公柳”栽植现场。仲银堂摄

今年3月26日,在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黄河河务局的大力支持下,由哈密市与河南省对口援疆工作指挥部共同组织,666棵来自哈密的左公柳苗木移栽至河南省开封市林则徐治河文化广场,以纪念林则徐与左宗棠当年的“湘江夜话”。

1850年,65岁的林则徐专门绕道长沙,在湘江舟中接见了左宗棠。两人围绕边疆治理与国家命运前途进行了历史性的对话,此后改写了中国西北边疆的历史。在开封市林则徐治河文化广场的雕塑“河山对”,正是这段历史的展示。

“林则徐在河南治理黄河,左宗棠在哈密屯垦修渠,为政利民精神一脉相承。而‘焦桐’更是以焦裕禄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象征之一。左柳入豫,焦桐进疆,很有意义。”哈密左宗棠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秘书长郝常立说。

据了解,此次移栽河南的哈密左公柳包括6棵胸径20厘米、树龄10年的成树,660棵胸径1厘米以上、树龄1年的幼苗。6棵成树分别种植在黄河水利遗产——林公堤的西起点和合龙处,游客扫描树木标识牌上的二维码,即可了解哈密左公柳的历史。

“哈密市以‘植柳日’为载体,通过重现左宗棠植柳的历史记忆,系统构建‘左公柳’这一凝结家国情怀的文化符号,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哈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哈密左宗棠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建军表示,哈密市今年的“植柳日”活动以柳为媒,串联湘、豫、哈三地,着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着力打造兼具生态价值与人文内涵的公共仪式,赓续历史文脉。未来,哈密市将继续挖掘左宗棠历史文化内涵,持续打造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左宗棠历史文化品牌,使之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样本。(魏永贵)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