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战士来京看望张爱萍,张责问:我当国防部长时,为何不找我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7 11:02 3

摘要: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7年深秋的一个午后,北京一栋老式住宅内,前国防部长张爱萍的生活节奏突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摒弃了平日里的习惯,只是独自坐在书房的一隅,眼神宛如古老深井中的沉水,静谧而深邃。

然而,那看似无波无澜的目光,一旦捕捉到门口的声响,便会瞬间化作鹰隼般锐利的目光,立刻锁定那方空间的每一个细微动静。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有人敲门,之后他亲自走到门口,深深的呼出一口气,似乎做足了心理准备才打开大门。

几个人的目光相遇,张爱萍忐忑了一天的心终于落地,这次终于没找错人。

那么究竟是谁能让张爱萍这位历经沙场、面对生死不改色的人物,显得如此紧张与期待呢?

张爱萍少年时期正值四川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由于军阀混战。

四川的社会秩序非常不稳定,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像张爱萍家这种普通的农民家庭,生活自然是一日比一日困苦。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尽管社会动荡,但四川的文化教育事业仍然有所发展。

一些新的思想观念开始传入四川,如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以及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14岁的张爱萍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中开始初中生活的。

后在读书期间开始接触革命思想并在1928年加入我党,第二年年组织安排他到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参与组织工农运动。

1930年张爱萍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14军,这是他军事生涯开端。

当时张爱萍从基层干部逐步晋升,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

随着军功的积累先后升任中队指导员、大队长等职,并参与开辟苏南根据地以及后期的建设。

1931年张爱萍调任共青团中央局秘书长,参与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

1934年任红3军团第4师政治部主任,参加长征并参与娄山关、遵义等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爱萍任中共豫皖苏省委书记,率新四军游击支队开辟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并参与苏北反“扫荡”作战。

解放战争时张爱萍任华东战场指挥,并在1949年组建华东人民海军。

1955年张爱萍被授予上将军衔,在随后的政治生涯中,经历了起伏。

但1980年,重返政治舞台,继续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此后,他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国防科工委主任等,继续在国防科技和军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逆境中的曙光

纵观张爱萍的前半生,可以说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历程。

而他本人也一直以原则性强著称,从不迎合权贵而闻名于军中,这种个人品质和性格特点也给他的人生增添了诸多色彩。

但即使是强悍如张爱萍,他的一生,同样也曾有过一段低谷的时光,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认识的赵保群。

那段时期社会动荡,张爱萍被人指控进而被关押,而执行监护任务的就是赵保群。

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20岁的时候应征入伍,成为北京卫戍区某部的一名普通士兵。

1972年,赵保群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被要求监护一位名叫“张续”的病人。

这个任务非常严格,赵保群被告知不能与“张续”谈论政事,也不能让他与其他人见面。

“张续”自然就是张爱萍,之后赵保群到张爱萍身边没多久就发现他全身浮肿、左腿粉碎性骨折,日常生活十分不便,便力所能及的照顾了他一段时间。

之后在同年7月,张爱萍因服用“医生”送来的中药后口吐白沫昏迷。

也是赵保群立即上报并强行联系医生为其抢救,之后赵保群加强病房巡查,阻止了有心之人对张爱萍的二次加害。

当时赵保群并不知道张爱萍的特殊身份,也不知道张爱萍为何被隔离审查。

他只是本着日行一善的好心,在规则允许之下给张爱萍提供了一些力所能及的照顾和帮助。

但也正是赵保群的这种好心,让张爱萍挺过了那段艰难的时期,让他身体没有垮掉,能在之后继续工作。

然而动荡结束之后,张爱萍结束隔离审查,赵保群却在事后得到了清算。

他回到部队不久,就被被定性为“立场不坚定”,被强制退伍。

1975年张爱萍复出担任国防部长,赵保群通过报纸获悉其真实身份,但为避免“攀附权贵”始终未主动与其联系。

后当张爱萍再去找赵保群,已经是赵保群被“强制退伍”许多年之后了。

当时信息和交通不便,一个人如果离开了户籍所在地,就会失去与原居住地的联系。

在没有现代通信和交通手段的情况下,寻找这样的人真的非常困难。

14年后再相见

但张爱萍这个历经革命烽火的老战士自然不会轻易言弃,一直私下安排人在打听赵保群的消息。

一直到他退居二线之后,才得知赵保群的确切消息,赵保群也愿意来北京与他相见,这就是开头他和赵保群重逢的那段故事。

多年再度重逢,两人自然是深感唏嘘,坐下相互问候了各自的近况(主要是张爱萍问赵保群退伍后的生活)。

当张爱萍得知赵保群当时因为退伍原因,地方武装部拒绝为其安排工作,全家都都陷入贫困后。

他忍不住埋怨说:“一开始我也是有心无力,之后环境好了,你怎么不来找我呢?”

赵保群摇摇头说:“后来生活都好了,我一个种地的,哪里能随便打扰首长。”

张爱萍自然听出了赵保群话中的拘谨和疏离,他没有深究,自然的换了个话题说起了家里的孩子们的学习近况。

两人的关系在轻松愉快的交谈中变得更加亲密,彼此之间的隔阂和疏离感逐渐消散。

之后,张爱萍提出将赵家子女特招入伍,并邀请他一家到北京生活,遭赵保群婉拒。

结语

赵保群和张爱萍波澜壮阔的一生相比,其履历就像一张白纸,他们的相遇,如同两颗星辰在夜空中偶然交汇。

虽然在14年后,两人在张爱萍的执着下再次见面,但重逢过后,赵保群继续回家当一个普通的农民。

他没有憎恨早年自己受到的牵连,也没有在得知张爱萍的身份后想过挟恩以报,为自己或者家人谋取任何私利。

反而是踏踏实实的过着自己一眼望到头的普通生活,即使在张爱萍找上门之后,也坚决要求子女们不要将他们家与张爱萍的关系公之于众。

并婉拒了张爱萍提出的多个补偿条件,这种质朴且守得住本心的人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代都十分之少见。

张爱萍则尊重赵保群的选择,他没有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强制性的补偿赵保群一家。

比如像现在小说或者电视剧中那样:救命之恩,以身相许然后结个儿女亲家,将上一代的恩怨裹挟到下一代人的身上。

张爱萍只是力所能及的为赵保群争取到了每月120元的优抚金和子女参军机会,后来两人的交往也像老朋友一样不掺和任何的利益往来。

再后来张爱萍坚持将赵保群事迹写入自己的回忆录中,让赵保群的名字也能在近代史上留下一丝痕迹。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句网络流传:和他关系好就带他名留青史!

革命友谊深 将士情意长—记张爱萍将军与退伍战士赵保群的故事.党史博采 1995年05期.

一个警卫战士与张爱萍将军的患难之交.档案春秋 2008年09期.

张爱萍将军与警卫班长的生死情结.中国老区建设 2005年11

张爱萍将军与警卫班长的不了情 广东党史 2004年02期.

来源:吾爱律法

相关推荐